劉 云
(廣東省韶關市粵北采茶戲保護傳承中心 廣東韶關 512000)
戲劇主要使通過動作、語言、音樂、舞蹈等形式實現敘事,表演形式具有多樣性,常見主要有歌劇、話劇、音樂劇等等。戲劇作為一門舞臺藝術,有著較強藝術魅力以及藝術吸引力,自其出現以來便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隨著文化市場的不斷發展,對演員素養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表演能力便是藝術素養的重要組成,因此針對演員表演能力提升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1]。
文化修養。戲劇演員需具備較好文化修養,文化修養對演員實際表演功力有決定性作用,也關系著演員獲得的藝術成就[2]。在缺乏文化修養情況下,難以對劇本內容產生深入理解,對于角色、生活的理解也難以保證透徹,在具備較好文化修養情況下才能深刻塑造角色形象。
臺詞能力。臺詞數據戲劇演員應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在形成較好臺詞能力情況下,才能將想要傳遞的內容順利在表演中呈現,使塑造的形象更生動、鮮活,并推動劇情進一步發展[3]。就臺詞能力來講,主要有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創作能力、表達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形成不僅需演員具有良好藝術天賦與個人修養,也需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訓練和刻苦學習。
自我調節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屬于戲劇演員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在進行現場表演時會有較多關注,因此演員在表演時不免會情緒緊張,在此情況下就容易出現錯詞或者是忘詞問題,同時對表演節奏與呼吸頻率產生影響。除此之外,在表演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情況,其中包括燈光故障、話筒失聲、觀眾現場反應等等,突發狀況的出現往往會對演員表演產生影響,在具備良好自我調節能力情況下,才能有效對情緒變化進行控制,調節好呼吸節奏,進而在現場表演時顯得從容,避免自我調節能力較差情況下對表演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動作能力。動作能力主要是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運用肢體語言以及控制身體的能力。在具備較好動作能力情況下,才能在表演過程中充分掌握節奏,保證整個表演過程張弛有度,使用肢體語言將想要表達的信息傳遞出來,保證人物在形象上的豐滿性。
分析能力。戲劇演員只有形成較好分析能力,才能在閱讀劇本時更加全面、深刻、準確,將實際生活與藝術規律之間結合在一起,準確對角色特征進行把握,進而使塑造的藝術形象更為經典。
延展性。延展性主要體現在表演過程中演員根據自身實際能力拓展和延伸人物,人物在形象上并非是一成不變狀態。表演過程中,演員需運用循序漸進方式將角色展現出來,不能太過急促。同時呈現出的藝術形象應具有直觀性,觀眾能夠直觀看到演員想要呈現的內容。
創造性。創造性主要為表演自身。表演屬于一門藝術,演員和角色勢必會有矛盾存在,對矛盾的解決過程實際上就是角色塑造過程,具體實施時,演員應將控制和敏感結合在一起,不能對某種技能單一使用。同時應努力將演員與角色之間矛盾化解,保證二者之間協調性和統一性。除此之外,應該將表演和生活充分結合在一起,運用生活經驗豐富表演內容。
加強日常訓練。對于戲劇演員來講,日常訓練屬于培養其表演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訓練過程中,涉及到的內容豐富多樣,其中主要包括專業訓練、心理素質訓練等等。日常訓練為促進演員表演能力提升最為有效和最為直接的途徑,但是一般情況下日常訓練較為枯燥和艱苦,演員在訓練時需具有堅韌品格以及頑強毅力,并且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將訓練中的惰性和倦怠克服[4]。除此之外,在訓練時應尊重戲劇藝術,盡可能使演員在較短時間提升表演能力。在進行日常訓練時,尤其需注重基本功訓練,實現對程式手段的積累,對于戲劇表演來講,基本功主要為念、唱、做、打,念唱屬于舞臺語言,做、打屬于形體造型,將形體造型和語言造成充分結合基礎上,才能獲得較好表演效果。
重視實踐學習。實踐學習和日常訓練之間有所區別,實踐屬于演員提升自身表演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實踐學習來講,一般在途徑上比較豐富,其中主要有生活實踐中學習,對生活當中類型不同人物特點進行細致深入了解,在此情況下,才能為今后舞臺表演打下良好基礎。除此之外,也應不斷向身邊表現比較優秀的演員學習,形成與他們相同的應變能力、表現能力,實現藝術造詣的不斷提升。
靈活運用舞臺。戲劇演員在進行戲劇表演過程中,應注重對舞臺表現手法的掌握,這是保證表演效果的有效方式,對舞臺的靈活運用能夠在進行表演塑造時實現對豐滿、生動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進行戲曲表演過程中,不能一味模仿前人表現方式以及表現經驗,在實踐中探索出與自身比較適應的表現手法。在戲劇表演訓練中,需使塑造的人物形象和美學要求相符合,使表演方法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與完善,這實際上對于演員來講有更高要求,在此過程中,演員應對人物形象、情境內容進行細致考慮,并在表演過程中對經驗進行不斷總結。其次,在進行戲曲表演訓練時,需演員具備良好藝術表現力。在獲得具備表現力之后,就需對其中場景、人物進行細致分析,將自身想象力與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
提升藝術修養。戲劇表演中,演員要想提升自身表演能力,就需注重藝術修養的提高,具備良好藝術鑒賞能力以及藝術運用能力。對于演員來講,應具備的藝術修養比較多,其中主要有思想道德、生活習慣、文化修養等等,因此在提升藝術修養過程中,應從多個方面進行,進而實現表演質量的提高,使戲曲表演呈現出較好效果。就思想品格來講,演員應具備良好性情與情操。就生活修養來講,演員應該具備豐富生活閱歷,充分理解戲曲當中情節設置。除此之外,也應形成良好文化修養,進而對戲曲產生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強化感受能力。感受能力主要是指在嗅覺、味覺、觸覺、聽覺等受到事物刺激之后產生的心理反應,這屬于戲曲演員提升表演能力的重要組成,對演員表演效果會產生直接影響。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往往需通過角色行為對人物形象進行創作,因此動作行為需貫穿在整個表演的之中,行為動作是否正確和演員感覺準確、真實、鮮明、細膩之間聯系緊密,關系著演員的表現力與創造力,因此要想提升表演能力,就應注重對感受力的培養。首先,應注重情感豐富性,提升情感層次、品位以及輕度。其次,應保證感官的敏銳性。再次,強化生活感知能力。最后,將自身對生活認識廣度、深度等進行不斷挖掘。
戲曲演員在藝術天賦和自身特點往往會有所不同,但是在提升表演能力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首先,形成艱苦奮斗精神。要想獲得預期成就,就需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艱苦訓練,形成良好品格,做到敢吃苦和能吃苦,不畏懼繁重枯燥的訓練,在不忘初心前提下,才能使表演能力提升成為可能。其次,應尊重藝術。在進行戲曲表演訓練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藝術本質和藝術規律,做到尊重藝術本質和藝術規律,訓練時保證科學性,切忌急于求成,表演能力的提升往往沒有捷徑,只能不斷努力。為了攀登藝術高峰,需時時刻刻努力,不能有絲毫懈怠。
總之,戲劇演員屬于靈魂塑造者,表演能力與表演效果之間有直接聯系,要想實現對形象的完美塑造,就應注重表演能力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探索和學習,掌握扎實基本功,形成良好道德修養與文化修養美,細致分析劇本內容,對戲劇內容產生深入、全面地認識與理解,準確把握塑造的形象,同時注重實踐訓練的開展,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掌握靈活運用舞臺方式,保證塑造人物時的真情實感,推動戲劇藝術向著更好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