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素珍,張莉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口腔醫(y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在牙齒修復治療過程中,種植牙手術為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隨著臨床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種植牙手術,患者對種植牙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滿意度普遍存在疑慮[1-2]。現階段PDCA管理模式普遍應用于各科圍手術期的護理,患者對其護理滿意度普遍達到或超過預期,為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給種植牙手術患者更好的護理體驗,現我科在種植牙手術的圍手術期試行PDCA護理管理模式,并對其護理效果進行研究,現將本次研究過程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樣本均來源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科進行種植牙手術的患者,隨機選取246例患者并按雙盲法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各123例。觀察組男56例,女67例,年齡32-57歲,平均(44.5±3.2)歲;所種植牙齒包含前牙42顆,尖牙56顆,磨牙45顆,共計143顆。對照組男62例,女61例,年齡30-51歲,平均(40.5±2.9)歲;所種植牙齒包括前牙39顆,尖牙58顆,磨牙37顆,共計134顆。納入標準:①牙槽骨高度大于等于8厘米;②鄰牙間距大于等于1.5厘米;③種植部位無明顯炎癥;④患者無心臟病,糖尿病,血液疾病,免疫功能障礙,代謝性疾病,精神疾病等不適宜進行牙齒種植的全身性疾病。排除標準:①有面部放化療史;②進展性牙周炎患者;③重度口腔黏膜病變患者;④孕期、哺乳期女性。兩組患者資料應對比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PDCA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制定計劃(Plan因患者個人情況有所不同,在開始治療前,醫(yī)護人員需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方案。
1.2.2 按計劃護理(Do)
手術前:親切熱情接待患者,以通俗語言將手術過程與預期效果,對患者進行告知,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可以更好地配合手術進程。對患者的個人情況加以了解,特別是既往病史,如對手術進程有影響,或手術過程中所用藥物會對患者產生干擾,需提前告知醫(yī)生進行調整。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避免患者產生恐懼,焦慮等抗拒性不良心理。對患者進行手術流程介紹,告知患者手術為無痛治療,損傷小,減輕其恐懼和焦慮的心理。手術一周前完成口腔牙周潔治、口內余留牙的牙周牙體治療。做好術前準備完善實驗室檢查,放射學檢查,如根尖片,CT等。將患者加入到手術治療患者群中,使其直觀的接觸到手術成功患者,并與其交流手術心得,致其打消疑慮心理積極配合手術。
手術中:根據醫(yī)生選擇的種植系統準備手術器械盒及相關器械,協助器械護士連接種植機及各種儀器設備;根據術者要求調節(jié)種植機的轉速、減速比、扭矩、旋轉方向等;備洞過程中鉆頭高速運轉,為防止洞壁表面骨細胞因過度產熱壞死,配合中應使用無菌生理鹽水持續(xù)冷卻鉆頭,保證局部溫度低于42℃,將生理鹽水進行冷藏,以備術中使用;逐級備洞的過程中,器械護士在低速牙科手機上依次安裝各種鉆針,復述口頭醫(yī)囑,經確認后再遞予術者; 種植體表面均經過特殊處理,傳遞種植體時只可觸碰種植體非鈦金屬的持握部分,或傳遞專門設計的夾持工具予術者直接將種植體送入備好的洞形中,避免手套,牙齒,唾液等物觸及種植體表面;根據需要及時調整患者椅位,燈光,并補充術中臨時所需要器械和手術用物。調整好室內溫度并播放舒緩音樂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手術環(huán)境。時刻注意觀察患者的全身情況,如患者發(fā)生異常反應,要及時對其進行調節(jié),情況嚴重的需暫停手術對其處理;術后按常規(guī)對手術器械進行消毒[3-4]。
手術后:①囑患者咬住紗布卷40分鐘后吐掉。②術后24小時內術區(qū)會有少量出血,可自行停止,局部會有血凝塊,兩周可自行吸收,若出血不止,應及時就診。③手術當天進溫涼飲食,術后1-2周內進流食或半流食,禁食熱、硬及刺激性食物,忌煙、酒,忌用術側咬食物,以免傷口裂開。④手術當天不要刷牙,第二天可刷牙,但要注意保護傷口。進食后用清水漱口,3-4次/天,使用兩周。⑤睡眠時避免術側受壓。⑥術后3-7天內術區(qū)會出現局部腫脹,術后2天可用冰塊間斷冷敷。⑦愈合基臺如若松動,應及時來醫(yī)院門診就診,重新緊固,以防誤吞或誤吸。⑧術后一周內復查,觀察傷口愈合情況。⑨原義齒需在術者指導下使用,通常兩周后可將原義齒調磨緩沖后戴用
1.2.3 定期檢查(Check):叮囑患者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均進行復查,對患者植入體的穩(wěn)定性,牙齦狀態(tài),口腔術后恢復情況等進行檢查評估,
1.2.4 處理(Action):對患者在復查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調整,以避免塑型不正、炎癥產生等情況發(fā)生,影響種植效果。
1.3 觀察指標。在患者術后一個月回院復查時,請患者填寫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從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基礎護理行為,專業(yè)技能,健康知識教育宣導四大部分由患者進行評分,全表總分100分每部分2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臨床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差異在P<0.05時,存在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基礎護理行為,健康知識教育宣導所給出的評分,觀察組患者遠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專業(yè)技能評分對比無統計學意義,數據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分)
?
戴明博士提出PDCA管理模式后在各領域的應用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PDCA管理模式是一種全面質量護理管理方法,由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四階段組成。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通過計劃環(huán)節(jié)制定適合患者自身條件的手術方案,并經由患者確定認可,在實施過程中,精確按照計劃方案進行,讓患者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嚴謹和對其的尊重,再通過檢查,發(fā)現計劃漏洞和實施時所出現的問題,最后在處理環(huán)節(jié)進行問題修復[5-6]。由此,PDCA護理模式下除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外,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所以下一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全面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培訓,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護理體驗。
綜上所述,在種植牙圍手術期的護理管理過程中對患者實行PDCA護理管理,不但能夠加強護理人員的健康知識教育宣導力度,優(yōu)化服務態(tài)度,改善基礎護理行為,整體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圍手術期的種植牙患者有著極大的幫助,具有極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