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振華
作為基層人大工作的一張“名片”,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為做實人大重大事項決定權提供了一個可行樣板,也有效推動了政府公共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法治化,使民生實事項目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為進一步實施好民生項目,仍需不斷健全完善票決制實施過程,促推民生實事項目管理“全鏈條”,激活鄉鎮人大工作“一盤棋”。
“票決制+全方位民意”:在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之前,應該有更為全面精細的民意聽取和吸納機制。當下的“民意”是復雜的、多元的,特別是民眾的意見和政府的意見可能出現對民生實事項目選定和看法上的分歧,不能將政府部門的意見排斥在外,這也是票決制的“大民意”基礎。要同步充分做好與項目涉及部門的溝通,加強政民之間的互動,盡可能兼顧民生實事的代表性和可行性,夯實票決的“大民意”基礎,使民眾的呼聲與政府的意見形成最大公約數。
“票決制+全方位監督”:民生實事項目的特點是技術性、專業性較強,需要的不只是代表的政治性、政策性監督,更多的應該是技術性、輔助性幫助,融幫助于監督之中,在監督手段上進行創新,以“監督+”模式助力民生實事落地見效。聯合監督+共同推進。成立由人大辦與黨政辦、重點辦等組成的聯合督查組,對年初鎮人代會上票決出的民生實事啟動聯合督查。專項監督+技術指導。針對實事項目類型和屬性,明確督查具體指標要求,對較為專業的工程項目,聘請第三方開展技術指導。區域監督+分組活動。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按照就近原則,依托項目所在區域代表之家和代表聯絡站,組織相關轄區內的代表開展經常性檢查。
“票決制+全方位制度”:民生實事票決制是一項主要基于票決前、票決中的程序制度,對于后續監督還缺乏相關的制度支撐。為此,票決制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相關配套制度,比如,代表履職環節可以創新制度設計,創設民生實事項目掛圖作戰、代表履職積分管理等制度,通過代表履職“記工分”,政府定
期“交作業”,量化出每位代表履職成績單,以制度倒逼代表履職、政府作為,有效激勵引導代表和政府部門積極參與到票決制工作的各階段各環節中。
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走好依法履職環節是基礎程序,推動項目落實落地是本質內涵。要在推動落實上形成閉環,建立民生實事項目跟蹤監督機制,創新復合疊加式的監督模式,避免單一手段、單一群體的監督形式,通過“跟蹤監督”“持續監督”,充分與施工方銜接溝通、與政府分管領導交流,找準問題癥結,流轉部門解決,建立健全監督臺賬,完善評價反饋機制,做到“不見成效不收兵”。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