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國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之中,因此我國國民的投資理財意識也在不斷增強。2018年4月27日,我國資管新規出臺,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各個種類源源不斷地更新和完善,但是現實生活中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也必然存在著許多風險,部分來源于銀行本身,部分來源于實際操作過程,因而做好風險的規避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行探究分析,闡明目前風險現狀,思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控制策略以及應對措施,為居民的投資安全提供多重保障。
【關鍵詞】商業銀行? 個人理財業務? 風險控制
引言:2018年4月27日我國資管新規正式出臺,資管新規的出現成為了一把雙刃劍,新政策在逐步落實過程中為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鋪平道路,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也為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和理財產品的創新帶來了新的挑戰。但與此同時,目前中國金融市場并非完善,且眾多居民所涉及的金融知識還不充足,面對多種多樣的理財產品,以及理財產品由于自身缺陷而產生的風險并未擁有全面深入的認知,因此,認識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風險以及采取方式避免風險帶來的巨大損失也成為目前我們亟待研究的新課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概述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定義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對客戶個人以及家庭的財產為基礎,了解客戶對于不同種類的金融產品的需求,并且根據不同客戶的資產狀況進行具體分析,除此之外,也要分析客戶風險偏好程度,從而為客戶提供多種選擇的個性化個人理財產品,為客戶的財產進行保值和增值。由此可見,為達成這一目標,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根據實際工作和操作經驗,才能為客戶的資產管理提供多種選擇。從商業銀行的角度看,為客戶提供理財產品可以推動本銀行銷售業績的不斷上升,為客戶提供符合他們需求的金融產品,并以專業角度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為客戶的長期投資提供專業的指導,將理財產品有針對性的推薦給客戶。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個人理財業務流程則是通過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顧問,對自己的財產規劃進行指導,對自己所擁有的財產進行審視,以達到擴大個人資產數額,形成一套合理的、具有規范性的投資計劃。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為了滿足我國居民各種各樣的投資需求,提高居民投資收益,增強居民投資欲望,進而不斷拓展個人理財業務。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是具有一定風險性的,它受外界多種因素制約,如法律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等。且受競爭壓力影響,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力也在不斷提高,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收益的增加也意味著風險指數的上升。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環境下,因而市場在我國經濟運行環節過程起主要作用。所以,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價格上漲或下降也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商業銀行也面臨著信譽風險的問題。商業銀行并非為所有要求個人理財投資者進行投資業務,一般來說,商業銀行首先需要對投資者的信譽程度進行一定程度的考察,避免因為客戶自身信譽的缺失而造成無法按照規定進行還款,使銀行的利益受到損失,一般銀行都進行考核后決定是否為客戶辦理業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的成因
(一)不充分的信息披露以及風險提示不全面
商業銀行的客戶之所以要承擔個人理財業務風險,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目前信息披露制度還不夠完善,我國政府也曾在文件當中對此項內容明確規定,所有商業銀行,在對于客戶的信息披露問題上,都必須準確、真實、及時。并通過這種手段,讓客戶了解并對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個人理財有更明確和透明化的認知。其中包括正確認知所選產品的收益率以及風險問題,并對客戶的不同選擇給予相應的幫助,進行操作的分析和合理提示,并且還要對客服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正確的評估。最重要的一點,也是銀行的原則和底線,則是不向任何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提供虛假的信息,并對客戶進行虛假的產品宣傳。但是,從現實生活中的分析和調查結果中總結,目前我國許多商業銀行都未能達到標準,有時打著高收益的旗號誤導客戶,對客戶的選擇沒有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并對理財產品中的一些風險進行了隱藏,這種現象可能會造成更進一步的風險,不僅對客戶,對銀行本身也將帶來不小的影響。
(二)個人理財產品缺乏創新性
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提高,因此人們的理財意識也不斷增強,近幾年來中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之快也超乎了大家的想象,個人理財產品層出不窮,各大商業銀行間也不斷較量,紛紛以不同種類的產品吸引人們投資。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種類眾多,但究其根本創新性卻不高,創新的速度明顯落后于新產品產生的速度,而且也落后于目前中國國民的市場需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根據調查研究,目前同質化理財產品造成了對客戶吸引力下降的問題,看名字則感覺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但實際功能特點都幾近一致,換湯不換藥,甚至在收益水準上也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商業銀行對于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也造成了該方面的業務目前處于瓶頸期,面臨著較大風險。
(三)缺少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要想順利發展,則必須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且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必須結合不同銀行所推出的個人理財產品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管理和控制,不可“一刀切”,而且在進行體系建立的過程中,最好也能覆蓋到所有的風險問題,使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在遇到風險問題時能迅速找到應對的策略,避免事態的惡化和蔓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總行都設有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這樣也能有針對性的應對各種風險,也能夠根據不同風險制定相應的管控計劃。在業務方面也要加強風險管理,提高合規銷售的水平,加大力度控制誤導銷售所帶來的風險問題,對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進行監控,缺少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也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從業人員素質較低
在目前看來,中國居民個人理財知識還不夠完善,甚至欠缺。大多數居民了解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都是通過銀行的職員介紹,通過人員的講解才能對產品有淺層次的認知,但實際上,銀行的工作人員更愿意向客戶推銷預期收益率更高的產品。為了銀行的銷售收益,在產品的推銷方便也很片面,這也讓銀行的客戶忽略了產品的風險,不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能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水平和個人偏好,進行做出不符合個人需求的選擇。由此可見,從業人員的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個人理財業務產品的銷售和客戶對于產品的選擇,在業務運作的過程中,缺乏風險的管理經驗,也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規避措施
(一)完善銀行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新形勢打破理財產品剛性兌付,個人理財產品的風險系數也相應提高,所以提高信息披露制度,加大監督力度擴大監督范圍能夠增強居民對于投資個人理財產品的信心。我國商業銀行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不僅可以對投資者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也為整個金融理財市場的公開化、透明化,為中國目前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起到鋪墊作用。 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通過內部自查和外部審計雙重監督,對于理財過程中,理財師對于產品的推銷過程,客戶的信息管理,信息的披露,以及理財產品的售后等一些列問題進行檢查核實。一旦發現問題,不僅要追究檢察人員的責任,也要對于理財師的行為是否合規進行排查。也要向國外學習新鮮技術,如CRM客戶管理系統,了解客戶的歷史狀況和客戶最新的動態信息,制定滿足客戶要求的理財方案。在續期內及時向客戶提醒資產變動等重要信息。在到期時也要及時公布到期信息,供客戶進行下一步的操作選擇。
(二)提高產品的創新力度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根據不同客戶的資金水平、風險偏好程度來制定不同的理財計劃,創新理財產品,并在原有理財產品和方案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完善。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在不斷發展創新中,但目前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又陷入了新的瓶頸,保本型個人理財產品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人們對于個人理財產品的投資欲望下降。個人理財產品遲遲不更新會降低人們對于理財產品的購買,減輕對理財產品的關注度,進而對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風險起到不利的作用。因此,近幾年創新金融產品和改良金融產品成為新趨勢。
(三)加強對風險管控的監管
為了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更加穩健的發展,需要監管層更加嚴格的把控,對風險進行更加嚴格的控制。對于投資者,應增加對他們的審核環節,并強制性建立理財的子公司制度,或者采用第三方參與托管的形式。監管層需要結合新形勢,銀行需要按照資管業務進行以1%的管理費為上限進行計提,這種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一些操作性的風險進行補救,也能控制一些其他的不可預見的風險。在計提結束后,也應及時將具體情況如實上報給相應的金融監管部門,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相比較于之前,必須有更加嚴格的規范,風險才能相應降低。
(四)加強從業人員素質管理
銀行作為個人理財產品的銷售方,在凈值型理財產品吸引力下降的大環境下,提升新產品的吸引力也成為了專業人員要面臨的最新課題。個人理財業務專業性較強,需要對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高水平的規范。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該隨著理財產品的不斷更新,不斷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以應對不可預見的風險。比如,引入AFP、CFP等理財師培訓教育,進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培訓。除此之外,也應有針對性的進行個性化教育以培養理財師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另外,在對理財師進行考核的時候應酌情弱化業績指標上的要求,避免理財師為獲取更高的業績而進行虛假營銷等違法手段對產品進行推銷,進而形成一支素質過硬的理財師隊伍,對客戶的需求進行精準營銷,合法有序開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
參考文獻:
[1]張小龍.強監管模式下銀行業理財業務信用風險芻議[J].時代金融,2018(35):91-92.
[2]高雨辰.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與監管分析[J].現代商業,2018(35):100-101.
[3]劉從武.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1):123-124.
[4]陳科卓.淺析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控制策略[J].河北企業,2019(04):114-115.
作者簡介:朱妍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管理與投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