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生之間的相處難免會出現摩擦和矛盾,其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因言語不當而發生矛盾的案例不在少數。言語表達是個人素質和修養的體現,同時也是人際關系的重要紐帶。良好的語言表達與溝通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而不當言語則會造成人際關系狀態的失衡,給學生個人和集體帶來不利影響。本文通過一則因個人言語不當引發與班級矛盾的案例分析,從中形成輔導員對該事件的處理經驗及思考。
關鍵詞:言語不當 ;矛盾;案例分析
一、事情簡述
晚上九點左右,接到一個班干部的電話,電話里著急地說讓老師快到宿舍來,機車A班的小璇帶著十多個同學把機車C班的班長小良圍住了,說是要他向A班道歉。當時雙方溝通不暢,都在氣頭上,很有要打上一架的趨勢。
我聽完,感覺事情不妙,放下電話便直奔宿舍,途中我聯系了我的班級助理,讓他協助我一起處理該事件。一到樓梯口,原先聚集的人群知道老師來后便匆匆散去,原本“硝煙彌漫”的樓道頓時安靜下來,只有小璇情緒略為激動,于是我便安排我的助理去小璇方了解情況并做好“挑事者”小璇的思想工作。我則把小良和兩個班里處事客觀、冷靜的四名同學叫到了另一處來了解情況。
A班的小璇和C班的小良正是矛盾的關鍵人物,把他倆之間的矛盾化解才能把原本擴大化的事態平息。
二、處理過程
事發原因:當晚是兩班辯論賽的對決,最終以小良所在的C班獲勝。而小良在賽后用微信發表了自己的心情言論,語言表述不當,雖無存心之舉卻引起了A班的強烈情緒,最終造成了他個人與A班的矛盾,而小璇是班級尊嚴的積極“捍衛者”,他在看到這條言論后,把它直接發到了班群里,班里憤怒的情緒就此發酵了。于是有了之前班干在電話里跟我說的“劍拔弩張”的一幕。
耐心傾聽,正確引導:小良在描述事件經過時,我手機上A班的QQ群不停地閃爍著,群里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都在聲討小良在微信中的不當言論已經損害到了班級的尊嚴,要求小良要給班級一個說法,A班一些班干情緒也異常激動,部分同學的情緒也因此被帶動,聲討聲一片。
看完小良在比賽結束后以勝利方驕傲的口吻發表了的微信言論——“辯論賽就這么贏了,傻X”,我嚴肅地了批評他。剛開始小良對自己的言論所造成的影響不以為然,因為他反復強調自己是以純屬娛樂的態度發表的言論,并無惡意;還表示說他也在群里跟A班道歉了。
看到小良較為淺薄的認識態度,于是我結合其自身情況進行引導。我指出,小良既是班長又是社團干部,這些身份意味著他的言行必須具有先鋒模范作用,他的言行舉止就不僅僅代表個人;發表這樣的言論,單從個人素養上說,是有所欠缺、有待提高的;從一名班干的角度說,更應該考慮到個人言論所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影響,不能只顧自己的心情而不管言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言論影響了班干的形象、影響了同學和班級間的團結,那么他也就失職于他的班干身份和角色。小良這時認識到他的問題,默默地點頭,然后主動說自己會誠懇向A班道歉。解決了其中一方的問題,我稍微松了口氣。
這時,我的助理也過來反饋他對小璇所做的思想工作,小璇原先激動的情緒已經平復下來,但是怨氣還在。我就此跟小璇單獨聊了聊,我問小璇是否是因為辯論賽輸了所以把問題擴大化。小璇是個陽光直爽地男生,他很直白地把他的想法告訴了我。他是一名體育生,一直來心目中最重要的就是兄弟情誼和集體榮譽,當他看到小良的網絡言論時,他首先認為的是班級的尊嚴受到了損害,他很為班級打抱不平。他說,兩個班曾經在籃球賽中也有交鋒,當時小良所在的C班球隊可以說是“慘敗”,但是A班并沒有因為球賽獲勝而對C班進行嘲諷,比賽歸比賽,結果為次要,但輸贏雙方都需要相互尊重,小璇不能接受賽后對方以勝利者的口吻表達出的嘲諷的態度。
我對小璇的想法表示理解,同時也指出了他的沖動行為,為了班級名譽帶著一群情緒激憤的同學去“找說法”,這樣做法沖動不妥當,處理不當還會引發群體斗毆,事態將會擴大化,事情的性質就會演變成打群架,那后果就不堪設想,打架的參與者還要受到紀律處分,影響個人評定等等各個方面。聽完我的分析,小璇點點頭。我繼續說,小良已經認識到自己言論的不對,他誠意地表示向班級道歉。這也是小璇等人“找事”的最終目的,給班級一個正式的道歉。
這樣一來,當事雙方矛盾中最激化的問題解決了。我跟小璇說,讓他代表老師跟班上同學說明,老師已經介入此事,明天小良會當面向班級道歉,A班也要體現出班級的氣度來,不要把負面情緒擴大化。小璇答應了,當晚的風波就此平息。
解鈴還須系鈴人:第二天上午放學,我首先在A班召開了一個簡短班會,以小良的不當言論為例,教育同學們正確使用網絡上的自由話語權,特別是班干們,更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和表率性;在表達對該班在此次事情中的情緒表示理解的同時,也指出了班級部分同學過于沖動的行為,提出要冷靜克制,以有效溝通為最佳解決方式。最后,引導班級同學接受小良的誠懇道歉,體現一個優秀班級所應具有的風度,A班同學一致同意。于是,我把在外等候的小良領進教室,小良向班級表達了自己的歉意,認識到了自己言論的不當,表示今后會注意言論上的表達,做到換位思考、相互尊重,希望今后兩班還能繼續兄弟友誼。就這樣,一場因個人不當言論引起的個人與班級之間的風波在最后的有效溝通中解決了。
三、事后反思
1、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在網絡交際時的話語權,言論自由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在網絡當中發表有損他人或集體名譽或侮辱性的言論;學生干部更要以身作則,言行自律;
2、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矛盾,不能因為一時之氣在班級群中煽動負面情緒,用所謂的“以暴制暴”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要冷靜克制,有效溝通,并及時向老師反映,尋求幫助;
3、個人在事后也反思了自己的問題,對于諸如想辯論賽這樣的比賽,要及時打好“預防針”,引導同學們在積極維護班級利益或名譽的同時,正確看待比賽結果,不得因為輸贏而產生對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比賽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蕊.新時代大學生言語表達素養的提升[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4):36-47.
[2] 武洪彥. 高職生言語交際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 .河池學院學報, 2015,(1):62-6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立項項目——《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第二課堂實踐研究——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編號:2020—SKC01)
作者簡介:范曉羽(1987-),女,廣西柳州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