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成暉 康波
新江鄉地處遂川縣北部,位于羅宵山脈中段。全鄉土地總面積為188平方公里,共有11個行政村,人口1.2萬人。境內蜀水清清、林海莽莽,林業資源豐富,擁有林地面積24.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130多萬立方米,完好保存次原始森林1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83%。新江鄉是遂川縣重點林業鄉鎮,中國綠色名鄉、國家級生態鄉的鄉鎮,被譽為林區綠明珠、林改首創地。
靠山怎樣能致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成了新江的必由之路。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新江鄉全力打通“兩山”轉化新通道,將林業生態治理的源頭激活、終端打通,推進“山上涵養、山下再造”工程,即山上保護林木資源,山下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了生態建養與治“伐”護林的良性循環,確保了新江青山常在、綠水常流,也讓林農嘗到了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的“生態紅利”。
山上涵養林木——“造了林、富了民、壯了村”
新江鄉群山起伏,杉林、竹林似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段時間,當地林農靠山吃山,亂砍濫伐林木一度成當地林農的致富路徑,但過度的砍伐并沒有讓群眾富裕起來。八十代初遂川縣首個電視村的范背村就嘗到了亂砍濫伐的惡果,范背村一度由原來的富裕村淪為二十一世紀初的貧困村。
既不能讓鄉里守著綠水青山不發展,林農守著綠水青山不吃飯,也不能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為改變林農“靠山吃山”的“吃”法,新江鄉在尊重林農意愿、遵循民主管理的基礎上,把村組、林農山場林木資源交由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建立“兩分兩不、五統一分”的林業經營模式?!皟煞謨刹弧?,即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林農可將責任山、自留山一并折股交由村集體統一管理、參與收益分紅,也可只將責任山折股分紅,自留山自己經營管理?!拔褰y一分”,即對交由村集體統管的山場進行有計劃地統一造林、統一撫育、統一管護、統一采伐、統一經營,山場經營收益按3:7的比例進行分紅。30%歸集體用于造林、撫育、管護及村級公益事業等,70%歸林農按股份、人口進行分紅。
通過創新林業經營模式,新江鄉將護山護林與利民利村、長效長治與共建共享有機統一起來,促進了林木資源有序開發、林農收益細水長流、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實現了山上林木涵養與林農持續增收、村集體“有錢辦事”的高度契合。十八大以來,全鄉共完成造林4余畝、中幼林撫育6萬畝,三聯、大旺、金溪、范背、石坑等五個村發放分紅款3 100多萬元,戶均分紅3萬多元。林農從單一“靠山吃山”的局限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精力發展產業、實現就業,破解了林業保護與發展的難題。
山下再造產業——“增了綠、致了富、勤了人”
在推進“山上涵養”的同時,新江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鼓勵林農“跳出林木看林木”,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智慧林業、創意林業,推進“林業+”轉型發展。根據產業特色和本地林木資源,分為長期、中期、短期產業,長期產業有造林撫育杉木林,中期產業有毛竹、茶葉、油茶、井岡蜜柚、金桔等,短期收益快的產業有油菜、養蜂、養豬牛羊、種植油茶等。鼓勵村組、林農因地制宜,發展楠木群原始森林游等生態旅游產業。通過短中長三種產業,確保貧困戶有一條長期穩定的脫貧致富業產業鏈,破解“生態不經濟、經濟不生態”的瓶頸,拓寬林農增收渠道,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以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新江氣候條件適合耕種一季稻,水稻收割后冬閑期長,耕地利用率不高。為提高土地利用率,新江鄉將投資小、見效快、收益高的“雙低”油菜作為首個脫貧產業、富民產業來推進。通過大力宣傳、能人試種、示范帶動、資金支持、技術指導等方式,引導群眾尤其是貧困戶利用冬閑田大規模種植“雙低”油菜,“喚醒”沉睡的農田。
新江鄉黨委書記劉大飛介紹,“雙低”菜籽油作為健康油,性價比高、供不應求,畝均可以增加純收入1 200元以上。一開始,農戶對種植油菜大多持觀望態度。為此,鄉村干部多次宣講相關政策和惠農措施,積極引導,還免費發放油菜籽和技術指導等。嘗到甜頭后,林鄉群眾種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深山移民康昆鈺等一些貧困戶甚至租田開荒種油菜。現在的新江,房前屋后、山間田野、溪岸溝堤等適種的田土大多種上了油菜。經過幾年的發展,油菜種植面積從以往的幾十畝發展到近萬畝,每年可增加農民收入近萬元。
黃燦燦的“雙低”油菜不但菜油好,種植面積大、分布廣,開花期長,蜜多粉足,也直接帶動了林鄉養蜂業、觀光旅游業的發展。
如今的新江,山更青了、水更綠了、人更勤了,戶戶有產業、家家能就業。前來獨具林鄉特色的石坑楠木群、橫石油菜花、新江楊梅園、富民金桔園、老唐家臍橙自摘園等旅游景點的游客絡繹不絕,新江鄉儼然成了當地脫貧致富樣板鄉。
新江順利趟出一條美麗鄉村綠色發展新路。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