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壽有 程彩霞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各大高校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和風險逐年升高。于是各大高校都爭相設置了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作為高校中的獨立部門,承擔著“有效監督、防范風險、提高效益”的重要責任。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管理;高校管理現狀;應用
隨著“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高等教育不斷發展,各大高校的治理理念需要不斷提升,才可以更好地發揮人才培養、科研和國際社會交流合作的作用。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作為我國審計監督體系的重要構成和教育治理的重要方式,只有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做好獨立評價、有效監督和精確建議等工作,高校才能在治理結構、過程管理、績效測評等方面得以優化。十八大中提到的“加強內部審計是完善學校的權力約束體系和內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正印證了高校管理中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一、高校內部審計的涵義
為了保證高校的財務和財政收支合理、經濟活動真實、行為合法以及效益提高,各高校設置了內部審計。通過專業的內部審計的人員對學校經濟資源相關的所有業務活動及內部控制進行合法有效的審查,從而保證高校可以規避風險,獲得效益創造,促進高校事業目標的實現。
二、風險管理下內部審計的作用
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高校涉及到的資金數額巨大,而且來源的渠道十分廣泛,資金的構成也很復雜,因此高校面臨的風險愈來愈多。其中近年來高校在招生、科研還有基建、固定資產招標等領域發生的教育經濟資源浪費、擠占挪用、違反財務經濟法規的行為越來越多,因此對高校管理機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在此大背景下,高校管理中對內部審計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內部審計在高校內部管理中起著服務現代高校的作用,承擔起高校的“免疫系統”角色。內部審計通過對高校的辦學資金籌集、合同簽訂、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物資采購和基建修繕工程等業務進行合法的審查,同時對學校的管理體制、管理制度還有管理程序和結構的健全性、執行性和有效性進行及時的測評,從而找出高校管理的關鍵點,提出建設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審計意見。內部審計對高校管理提出的具有可實施性質的操作,對防控高校步入風險和改善高校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內部審計的這些關鍵性工作進而可以促進高校實現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三、內部審計在高校管理中的現狀分析
1.高校重視不足,增加了財務風險。
一直以來,高校領導認為學校的核心工作是老師充分發揮好自己的教學和科研能力,而內部審計部門也只是負責普通的行政管理,只負責檢查學校的財務收支是否合法而已,認為只要有國家審計機關進行審查和監督,學校就可以順遂發展了,然而現實情況并不是如此樂觀,各種高校財務出現的問題屢見不鮮。高校重視是內部審計能夠成功的關鍵,尤其是高校的領導層要具有防范風險的意識,重視內部審計在高校管理中和風險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為內部審計部分配置足夠的人力、物力和權利,從而使內部審計可以具備為高校管理提供建設性意見的能力。
2.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消減了審計的權威性。
大多高校內部審計部門領導一般都由黨委部門有經驗的人擔任,由于專業能力不同,所以他們對內部審計工作不熟悉,從而影響了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運轉。高校內部審計部門領導的任命就容易導致出現“誰拿號子誰拿調子”的問題,從而導致高校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以至于內部審計的建議并不具備可操作性和權威性。
3.內部審計理念陳舊,缺乏現代化審計技術。
現如今,我國大部分高校內部審計仍然采用的是賬項基礎的審計方法和以制度為基礎的審計。賬項基礎的內部審計是直接通過查看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等財務材料,按照會計賬務處理的方法采用順查或者逆查的方法進行內部審計,這種審計的方式既費力又費時,效率低、效果差。
4.審計人員數量及質量方面過少過弱,難以滿足審計需求。
隨著社會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知識創新速度逐漸加快,各大高校的綜合實力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之前東拼西湊的內部審計部門的人員素質水平難以滿足高校審計管理的需求。大多高校雖然設置了內部審計部門但是負責審計的人員一般是由財務部或者資產部門的轉崗人員,很少有專門的審計人員。缺乏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在高校面臨風險的時候而不自知,從而增加了高校的管理的難度。
四、內部審計在高校管理中的實現途徑
1.強化管理層認識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在《“十三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國家審計署強調“機關單位內部想要對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使得資源合理和科學的分配需要從根本上建立健全的內部審計工作,并使其依法合法進行規范操作,從而達到機關單位的結構優化。”根據此發展規劃可知,內部審計對于機關的重要性。高校領導需要轉變舊思想,更新觀念,重視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根據工作要求為內部審計部門配置專業的審計人員,對高校的經濟活動進行合法的審計,從而為高校有效的規避風險,促進高校的順利發展。
2.建立獨立客觀的內部審計結構。
高校建立獨立健全的內部審計結構,可以從源頭上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同時高校的內部審計部門要將同時橫跨好幾個部門的領導調換,重新設立專門負責內部審計部門的領導,從而獨立出來學校高層,避免受到管理層決策的影響。各高校在內部審計時,要切實保證內部審計部門要依法合法獨立的進行審計操作,不受任何部門和領導的干涉和干擾。
3.注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和企業外部監督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中央審計委員會會議上提出“要充分發揮黨和國家在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并要努力構建好集中統一、權威高效和全面覆蓋的審計監督系統。”這段話深刻闡述了內部審計工作中監督的的重要性。第一要注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由內部審計項目負責人對審計項目進行日常的監督,從審計計劃的制定到審計程序的執行再到審計報告的出具,自始至終地監督審計任務,以確保審計活動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審計制度和準則等要求。第二要發揮企業外部監督的作用,借助企業外部的社會專業審計機構,切實發揮監督的作用,增強社會審計的力量。高校需要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合力,從而為學校注入穩定快速發展的行動力量。
4.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提高審計手段和方式。
現如今是“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李金華審計長曾在參加審計會議時說過:“如果審計人員不掌握計算機技術,將會逐漸失去審計的資格。”由此可見,審計的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只有摒棄低效率和低質量的傳統手工審計模式,創新使用數據共享的信息化審計技術手段,使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相結合,才可以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的人員信息交流平臺。
5.健全內部審計機構專業人員配置。
為了提高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高校需要改善內部審計的隊伍。內部審計人員一方面應該具備經濟、管理、法律、建設工程、信息系統等方面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構成,并且具備內部審計的資格。另一方面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內部審計人員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能夠公正客觀地進行內部審計工作。另外高校由于面臨的風險較大,所以也需要內部審計人員熟悉風險評估與防控,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為高校管理服務。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取得好的成績,各高校需要重視內部審計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只有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機構設置、監督制度、信息化審計手段、人員整體素質的把握,才能使高校具備更精細化的管理、更高質量的審計報告、更具有建設性的審計意見,才可以助力高校在新環境中得到更高水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晶.教育內部審計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審計與理財,2020,(5):42-43.
[2]李方方.論高校內部審計風險防范與效益提升的應用研究[J].財會學習,2018,(13):170.
[3]黃宏杰.新時代高校內部審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以江蘇省屬高校為例[1].會計之友,2018,(24):130-134.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