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開平 呂琦 馮敏 陳霞霞 林婷 楊小玲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及其影響因素。 方法 隨機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該院接收治療的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將90例患者分為糖尿病腎病組(41例)和單純糖尿病組(49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胱抑素C(CYSC)、 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25-羥基維生素D3[25-(OH)VD3]水平,并分析影響組間25-(OH)VD3水平存在差異的因素。 結果 單純糖尿病組的CYSC(1.27±0.42)mg/L、HbA1c(7.12±0.63)%均較糖尿病腎病組(2.67±0.31)mg/L、(8.87±1.21)%低(t=2.330、2.110, P<0.05),其25-(OH)VD3水平(57.34±9.71)mmol/L較糖尿病腎病組(36.44±9.56)mmol/L高(t=9.670, P<0.05);糖尿病腎病患者的25-(OH)VD3水平與其病程、年齡、體重指數、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有關,并呈負相關性(r=-0.485、-0.551、-0.304、-0.312、-0.368,P<0.05)。結論 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呈現降低趨勢,而病程、年齡、體重指數、FBG、TG是導致其下降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 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清維生素D水平;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10(b)-003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erum vitamin D leve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random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for the ratio of urine albumin to creatinine, and 9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iabetic nephropathy group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41 cases) and simple diabetes group (49 cases), compare the levels of cystatin C (CYSC),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25-hydroxyvitamin D3[25-(OH)VD3]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Factors for differences in 25-(OH)VD3 levels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CYSC (1.27±0.42) mg/L and HbA1c (7.12±0.63)% of the simple diabetes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diabetic nephropathy group (2.67±0.31) mg/L, (8.87±1.21)% (t=2.330, 2.110, P<0.05), the 25-(OH)VD3 level (57.34±9.71) mmol/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iabetic nephropathy group(36.44±9.56)mmol/L(t=9.670, P<0.05); the 25-(OH)VD3 leve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related to the course of disease, age, body mass index,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triglycerides (TG), and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r=-0.485, -0.551, -0.304, -0.312, -0.368, P<0.05). Conclusion The serum vitamin D level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course of disease, age, body mass index, FBG, and TG are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Key words] Old age; Diabetic nephropathy; Serum vitamin D level; Influencing factors
據統計,中國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數高達1.14億,位居世界第一,占總數的1/4以上,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重,糖尿病患病率也隨之增加[1]。目前,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環境、飲食、遺傳、年齡是引發該疾病的主要因素,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糖尿病腎病最為常見。經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腎病患者與慢性腎病患者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均較健康人低,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為患者補充維生素D后其血糖、尿蛋白均有所改善[2]。因此,血清維生素D水平的高低是臨床判斷糖尿病腎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有效指標,對影響該指標水平的因素進行了解可為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提供指導意見。該文就2018年1月—2020年1月該院收治的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探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該院收治的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檢測結果將90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的41例患者為糖尿病腎病組,另49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正常為單純糖尿病組。納入標準:均符合WHO 于1999年制定的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及分型標準;年齡≥60歲。排除標準:I型糖尿病者;繼發性糖尿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由藥物或其他腎臟疾病所致的蛋白尿者。所有研究對象及其家屬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且該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研究。
1.2? 方法
對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指數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
于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其外周靜脈血,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其糖化血紅蛋白 (HbA1c);采用免疫熒光法檢測胱抑素C(CYSC); 采用ELISA法檢測25-羥基維生素D3[25-(OH)VD3];同時檢測患者的一般生化指標,如空腹血糖(FBG)、 餐后2 h血糖(2 hPBG)、 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對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25-(OH)VD3水平與上述一般資料及相關指標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x±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頻數,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進行,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臨床指標對比
單純糖尿病組中男30例、女19例;糖尿病腎病組中男26例、女15例,兩組的男女性別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4,P>0.05)。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及相關生化指標經比較,在年齡、體重指數、病程、FBG、TG、HbA1c、CYSC、25-(OH)VD3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的25-(OH)VD3與各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進行分析,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的25-(OH)VD3與年齡、體重指數、病程、FBG、TG與25-(OH)VD3呈負相關關系(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延長、血糖升高,其發生并發癥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其中以糖尿病腎病最為常見。在糖尿病腎病初期,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當進入蛋白尿期時,患者的腎損傷情況逆轉難度系數較大,所以及早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診斷對其后期治療與預后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
目前,低蛋白飲食、控制糖分攝入、糾正脂質代謝紊亂、抗氧化及服用藥物為臨床常用于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主要措施,雖然上述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疾病的發展進程,但是療效并不理想。隨著對該疾病發病機制、治療方法的深入研究,發現該疾病患者的維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人群,同時還比單純糖尿病患者的維生素D水平低,從而得知為該疾病患者補充維生素D能夠對其蛋白尿、血糖等產生控制作用,最終達到緩解病情的目的[4]。因此,臨床上將維生素D水平作為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關鍵指標。腎臟發生病變會令維生素D結合蛋白水平下降,從而使維生素D水平降低,相關動物實驗研究已證實,維生素D對足細胞的損傷具有直接抑制的作用,可使尿蛋白排泄減少[5]。如該次研究結果所示,單純糖尿病組的25-(OH)VD3水平為(57.34±9.71)mmol/L,高于糖尿病腎病組的(36.44±9.56)mmol/L(P<0.05),李嵐等人[6]在其研究中,得出結果:單純糖尿病組的25-(OH)VD3水平為(57.2±10.3)mmol/L,高于糖尿病腎病組的(35.1±9.86)mmol/L(P<0.05),說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維生素D呈下降趨勢,與該次研究結果中糖尿病腎病患者的25-(OH)VD3水平低于單純糖尿病組患者的結果相似,說明通過檢測患者的維生素D水平可以推測其腎臟受損程度。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發現導致糖尿病腎病患者維生素D水平降低的因素較多,如年齡、體重指數、病程、FBG、TG等,上述指標與25-(OH)VD3水平呈負相關(P<0.05),而性別、2 hPBG、TC、LDL-C、HDL-C則對其影響較小。隨著年齡的增大,患者的心臟、消化道、呼吸道等各項身體機能、免疫力等均逐漸呈現弱化,患者對有效營養的攝入量就會減少,從而令25-(OH)VD3水平降低。我國糖尿病發生率較外國高,有研究認為是由于亞洲人身材矮小,與西方人相比,我國人民群眾的脂肪極易堆積于腹部,所以傾向于向心性肥胖發展,肥胖會抑制胰島素刺激的葡萄糖攝取,導致胰島素抵抗,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體重指數值越低,其并發腎病的風險就會越高[7]。當糖尿病患者出現蛋白尿,其腎臟受損,應在疾病早期對患者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以延緩病情的進展,達到減緩腎臟受損進程的目的。病情的嚴重程度與FBG水平呈負相關,而維生素D是維持機體正常狀態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情嚴重化導致機體受損,25-(OH)VD3水平也因此而呈現下降趨勢。TG是常見的血脂指標之一,血脂異常代謝會令腎臟基底膜的葡萄糖胺糖化,引發脂質過氧化及間質炎癥癥狀,腎臟基底膜遭到損害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令腎臟功能受損,糖尿病腎病發生后,血脂代謝異常現象也會有所加重,從而降低25-(OH)VD3水平[8]。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較低,影響該指標的因素有病程、年齡、體重指數、FBG、TG,且上述因素與血清維生素D水平呈負相關關系,臨床應注意對上述因素進行控制,以維持血清維生素D水平,令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病情進展有所延緩。
[參考文獻]
[1]? 郭一丹,羅洋.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認知功能損傷的橫斷面分析[J].廣東醫學,2019,40(2):220-223.
[2]? 王新.血清維生素D3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相關性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174-175.
[3]? 何建秋,于志偉,李強,等. 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氧化應激的相關性研究[J]. 河北醫學,2018,24(6):1001-1004.
[4]? 董芒艷.25-羥維生素D水平在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檢測價值[J]. 中國實用醫刊, 2018, 45(12):43-46,49.
[5]? 應一櫻,陳潔,包蓓艷.維生素D聯合西格列汀對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蛋白水平、骨密度和骨代謝的影響[J]. 中華全科醫學,2019,17(5):797-800,840.
[6]? 李嵐,彭佩玲,王珍,等.血清維生素D及其受體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腎病中的作用[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7,38(6):60-62.
[7]? 白雙,郭莉,王瑜.運動結合飲食療法對糖尿病腎病患者FPG、HbA1c、TG、25羥維生素D等指標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4):79-80.
[8]? 王雪,李英.維生素D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18,33(3):267-270.
(收稿日期: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