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 彭丹濤 主治醫師 喬亞男 圖片提供/站酷海洛
在上篇中,我們通過馬先生的具體病例,為大家介紹了什么是血管性認知障礙及其特點,讓大家初步了解了血管性認知障礙是怎樣非常隱匿地“侵襲”認知功能的。接下來將為大家重點介紹都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血管性認知障礙,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預防,應該如何在早期識別并避免它進一步發展。
導致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原因我們在上篇中曾提到過,主要包括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發生或不發生腦卒中都可以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因此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罪魁禍首就是各種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可干預和不可干預因素。不可干預因素屬于不可抗力,包括男性、高齡、家族遺傳史、種族等。
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方法就是控制可干預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
下面我們把最常見的可干預危險因素為大家介紹一下。
毋庸置疑,無論是腦血管疾病,還是心血管、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壓都是頭號殺手。血壓高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小血管擴張收縮異常,影響腦組織的血液灌注及血管自主調節功能,從而引起“腦白質病變”。腦白質就如同光纜,可將大腦皮層的各種神經信號傳遞到下位中樞或在皮層之間互相傳遞,腦白質受損會導致信號傳遞受損而出現認知功能下降。
在高血壓的幾種類型中,“反勺型血壓”即夜間血壓的升高,往往被人忽視。夜間睡眠呼吸暫停、長期失眠和焦慮的患者更容易出現夜間血壓升高。夜間血壓升高與人體的激素分泌相背馳,更容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及血管反應性下降。因此,平穩控制血壓水平尤其是夜間血壓水平,是減少血管性認知障礙發生的重要手段。收縮壓下降7mmHg(毫米汞柱),且舒張壓下降3.2mmHg超過3.9年,就能使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發生率減少一半。想要了解自己血壓是否平穩及夜間血壓是否升高,可以進行24 小時血壓監測。

糖尿病的血糖代謝異常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造成全腦灌注不足;此外,糖尿病也可引起顱內動脈硬化,導致管腔狹窄,引起腦血流量下降和血管反應性下降。糖尿病如果同時合并高血壓或冠心病,則發展為血管性癡呆的危險性會更高。2 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可能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 倍,此類患者的大腦海馬中胰島素受體減少、敏感性降低,可引起學習、記憶、心理適應性和精神運動反應速度的損害。
雖然高脂血癥與血管性認知障礙無直接的顯著相關性,但由于脂質成分沉積在血管壁中,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使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或不穩定斑塊脫落后掉到遠端的腦動脈中,可引起缺血性卒中。單次的關鍵位置的卒中,如累及大腦海馬、顳葉以及丘腦等管理認知的腦結構,或多次的卒中,都可直接引起血管性認知障礙。
心肌梗死、房顫等心臟病均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的高危因素。房顫可引起心臟輸出量不穩定,導致腦組織低灌注;另一方面,房顫易發生心臟附壁血栓脫落或大量微栓子形成,這種栓子脫落導致的缺血性卒中,更容易發生于掌管認知功能的大腦皮層;此外最新研究發現,房顫患者中炎癥因子(高敏C反應蛋白等)的水平升高也容易致微血栓形成,導致患者出現多次無癥狀的腔隙性腦梗死。綜上三點,房顫患者極易出現認知功能下降。而陣發性房顫有時不易被察覺,因此60 歲以上老年人每年進行多次24holter(24 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是必要的,另外,最新推出的皮下植入心電監測更容易早期發現陣發性房顫。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體代謝中的一種中間產物。Hcy 在體內的異常升高會引起具有神經毒性作用的氧化物和氧自由基的增加,不僅促進神經元的凋亡,還可損傷大腦海馬區細胞的自我修復功能,從而導致記憶減退。此外Hcy 升高可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動脈內平滑肌細胞增生、堆積,造成類動脈粥樣硬化樣表現,引起腦缺血、腦卒中、腦白質疏松、腦萎縮等一系列改變。
葉酸、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共同參與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因此注意這三種維生素的攝入可明顯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此外有一類人因為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的TT 突變,而出現Hcy 異常增高,此類患者適宜長期外源性補充葉酸、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
吸煙與酗酒通過誘發血管痙攣,改變血壓、血糖等而增加腦卒中的發生率,從而間接引起血管性認知障礙。
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腦神經突觸較少,所以腦功能儲備下降,小范圍的卒中即容易出現認知下降。因此多讀書、學習新事物、進行益智游戲可建立更多的神經突觸,減少或推遲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發生。
控制好以上危險因素可以明顯減少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發生。但如果已經有上述危險因素,且并沒有急性的腦卒中發生,但仍懷疑自己有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患者怎么辦?這類患者可到醫院就診,通過頭顱磁共振成像檢查觀察自己是否存在無癥狀的腦小血管病,包括多發腔隙性腦梗死、腦白質病、微出血等病灶。通過認知功能量表篩查,了解自己是否有認知功能下降。如已有腦小血管病發生,但尚無明顯的認知功能下降,可在繼續良好控制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基礎上,加用一些改善循環、提高腦灌注的藥物。如已有腦小血管病發生,且有認知功能下降,則還需要在前面治療的基礎上增加改善認知功能的藥物,以及進行認知鍛煉及認知康復等治療。(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