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管子》的法治精義及現(xiàn)代啟示

2020-12-10 07:00:40
關鍵詞:法律

李 美 香

管仲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也是先秦諸子中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法家先驅”,管仲的思想集中體現(xiàn)于《管子》一書,它是記錄管仲生前思想、言論的總集。全書原為86篇,今本存76篇。《管子》中的法律思想以“以法治國”為理念,在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都頗有真知灼見,其集中體現(xiàn)在《立政》《七法》《版法》《法禁》《法法》《任法》《版法解》《明法解》等篇。中國法文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法治精神有諸多契合之處[1]。在當下我國的法治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研究我國古代法制傳統(tǒng)和成敗得失,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yǎng)、擇善而用”[2]。知古鑒今,以史資政,總結并提煉《管子》的法治精義,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古為今用,可以為今天的法治建設提供借鑒。

一、立法:“明于則”“令順民心”

立法是法治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立國之大本大原”[3]。《管子》認為,國家要在列國紛爭的局面下強盛而出,良好的法律是治國制勝的關鍵。在立法時,必須以民為本,做到“明于則”“令順民心”。

(一)“明于則”

“則”即規(guī)律。“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管子·七法》)。任何事物都有一個不變的本質和共同性,這就叫做“規(guī)律”。規(guī)律是事物之間內在的必然的聯(lián)系。規(guī)律只能認識和運用,不能違背和抗拒。“明于則”即立法要尊重規(guī)律。法律作為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規(guī)范之一,其效力從何而來?換言之,法律的正當性何在?古代中國先哲,多認為法律源于“道”。“道”包括“天道”“地道”及“人事之理”[4]。君主制定法律時,必須遵從“道”的要求,“動緣民情”“則天象地”(《漢書·刑法志》)。《管子》將立法應遵循的規(guī)律稱之為“則”,認為君主立法必須“順天之時,約地之宜”(《禁藏》),體現(xiàn)和反映自然和社會的客觀必然性。

首先,立法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要“法天地之位,象四時之行”(《版法解》)。《管子》將天地、日月、四時等自然現(xiàn)象的運行規(guī)律稱為“常”“則”“道”“度”。“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形勢》)。天地的運行規(guī)律是恒定的。君主立法要順應天地之則,保持法律的穩(wěn)定性,做到“法制有常”(《七法》)。如此才能達到“民不散而上合,竭情以納其忠”(《七法》)的立法目的。反之,如果法律朝令夕改,民眾就會無所適從,法律的權威就會遭到破壞。

其次,立法要符合社會規(guī)律。法律作為社會制度的組成部分,與國家的經濟、風俗、人倫道德等密不可分。與提倡“法先王”的先秦儒家不同,《管子》主張“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形勢》),順從時代之變進行變法。君主要有改革的精神,要“視時而立儀”(《國準》)“與變隨化”(《宙合》)。君主要隨著時勢和國人風氣的變化而不斷地修改、完善法律,既不迷信古代,也不拘泥于今天。立法必須尋求變與不變的平衡。為保持法律的權威性,法律應盡量做到不變。但當時代變化、風俗變化之時,法律又要因時而變。《管子》認為,只有通過法律改革,才能使法律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形勢,才能使吏民心悅誠服地遵從法律。因此,“摶國不在敦古,治世不在善攻,霸王不在成典”(《霸言》)。

再次,立法要符合法律自身的規(guī)律。法律的作用是“興功懼暴”“定分止爭”“令人知事也”(《七臣七主》)。法律作為社會規(guī)范的一種,要對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作出規(guī)定。立法者必須“觀國政,料事務,察民俗”(《正世》),掌握本國政治局勢、經濟狀況、民俗風情等諸多方面的真實情況。《問》篇擬定了極為詳盡的社會調查提綱,包括人口、田宅、職業(yè)、軍器、林木、牛馬、官員籍貫、官員提拔標準等,目的就是全面把握社會客觀狀況,為立法提供參考。同時,法律的內容要據(jù)國情而定,要符合民眾的行為習慣和社會風俗,賞賜有薄有厚,懲罰有輕有重,均應“隨時而變,因俗而動”(《正世》)。

最后,立法應符合道德要求。《管子》認為,“則”還有人倫道德之意。“治安百姓,主之則也。教護家事,父母之則也。正諫死節(jié),臣下之則也。盡力共養(yǎng),子婦之則也”(《形勢解》)。不同的社會成員有不同的倫理道德要求。法律對社會成員行為的規(guī)制須符合基本的人倫道德,君臣父子皆應遵守相應的道德。否則,立法會因違背道德而喪失社會基礎。

(二)“令順民心”

《管子》認為,要成就霸業(yè),就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霸言》)。“雖有天子諸侯,民皆操名而去之,則捐其地而走矣,故先王畏民”(《小稱》)。故此,立法者必須重視民心和民意,做到“令順民心”(《牧民》)。

首先,立法要考慮民心向背,關心民之所欲。中國自古就有民本立法觀念。《尚書·泰誓》曰:“天衿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慎子·逸文》曰:“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fā)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管子》同樣認為民心向背是國家興亡的關鍵。立法順乎人性、合乎民心,方能令行禁止,獎善懲惡。“明君順人性,安情性,而發(fā)于眾心之所聚”(《君臣上》)。只有順應民心立法,才能使法律深入人心。反之,則會“驟令而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禍乃始牙”(《版法解》)。

其次,立法要具有可行性。西方法諺云:“法律不強人所難。”法律不強求任何人去做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立法者在立法時必須慎重衡量法律規(guī)則的行為模式,設定的義務必須是常人能履行的。《管子》中亦有類似論述,稱之為“毋強不能”(《形勢解》)。《管子》告誡君主,立法切忌超過民眾的承受限度,切忌強迫民眾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明君和昏君的區(qū)別在于,明君命令人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事情成功;昏君役使人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命令不能推行。總之,立法必須考慮客觀的可能性。

再次,法律要寬嚴適中。《管子》認為,“好利惡害”是人的本性。君主在立法時要充分考慮人性,要善于運用獎賞和懲罰。“賞罰之制,無逾于民” “致賞則匱,致罰則虐”(《君臣上》)。賞罰的制定,應當不超過人民所應得的,法律過寬或過嚴都難以產生好的效果。理想的法律應該是“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有司寬而不凌;菀濁困滯者,法度不亡”(《中匡》)。法律只有符合這些要求,才能達到“往行不來,而民游世矣”(《中匡》)的目的。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5]。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立法應當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原則。科學立法要求法律符合社會規(guī)律和立法本身的規(guī)律,從我國實際出發(fā),正確處理立法和改革的關系,突出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立法要注重本土性和國際性的協(xié)調,既要總結人類社會的規(guī)律,吸收國外先進的立法經驗,同時又要保持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風俗民情。民主立法要求“以民為本”“令順民心”,回應人民關切,保障民主權利。我們也應該正視當前立法中存在的問題,例如,立法空白尚存,個別無法可依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對公民權益保護不夠,法律的可操作性欠提高;一些法律內容規(guī)定欠合理,導致有的法律條款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不足以真正矯治違法行為。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貫徹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原則,完善我國的立法體制。

二、執(zhí)法:“令則行,禁則止”“盡責”“兼聽”

“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離婁上》)。法律作用的發(fā)揮離不開執(zhí)法者嚴格執(zhí)法。《管子》在執(zhí)法理念、執(zhí)法要求、執(zhí)法監(jiān)督等方面有詳盡充實的闡述,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

(一)執(zhí)法為公

《管子》強調執(zhí)法者應秉公執(zhí)法。凡有關法度之事,必須做到執(zhí)法要公正、判斷要公平、治獄要合理、辦事要得當。如果執(zhí)法不公正、不合理,受到冤屈的人無法申訴,就會有害于國家的功利事業(yè),進而導致國家貧窮、民怨四起。要做到執(zhí)法公正,就必須遏制執(zhí)法者的私意,防止執(zhí)法者利用職權徇私舞弊,謀取私利。執(zhí)法者的私意和私利會滋長奸邪,破壞法律的推行,引起民心動蕩,影響社會秩序,甚至引發(fā)社會危機。所以,“法度行則國治,私意行則國亂”(《明法解》)。

(二)“令則行,禁則止”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6]。法律的權威源自執(zhí)行。法律一經頒布,執(zhí)法者就必須嚴格貫徹實施法律,做到“令則行,禁則止”(《立政》)。嚴禁私自刪減法令、私自增添法令、不執(zhí)行法令、扣壓法令,違者都受到處罰,且罪死不赦。在法律適用上,先秦法家大都反對貴賤有等、尊卑有別的禮治原則,主張“以法為本”“法不阿貴”(《韓非子·有度》)。這與《管子》的立場是一致的。《管子》認為,法律權威的樹立依賴于“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任法》)。如果法律只約束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而放縱與君主關系緊密的人,人們就一定會輕視法令,法律的權威就會遭受破壞。只有做到令行禁止,才能“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立政》)。

(三)“盡責”“兼聽”

“盡責”即恪盡職守,履行職責。“盡責”的前提是“明于分職”(《明法解》),即明確執(zhí)法者的職責。只有職責明確,才能各司其位、各盡其職,提高工作效率。勝任者留官并獲得獎賞,不勝任者立刻免職。《立政》篇詳述了法律公布過程中各級官吏的職責及拖延行政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國君向全國發(fā)布法令,太史在太府留存底冊,然后把法令分發(fā)給五鄉(xiāng)鄉(xiāng)師和五屬大夫。五鄉(xiāng)鄉(xiāng)師和五屬大夫收到法令后,必須立刻出發(fā),到達鄉(xiāng)辦事處或都邑后,當天立即召集所屬官吏,同來領受法令。法令公布后,要及時回報。如果五鄉(xiāng)鄉(xiāng)師和五屬大夫收到法令后,未立刻出發(fā),而是回任處休息,或者當天沒有公布法令,沒有及時回報,都屬于“留令”,要被判死罪并且不能赦免。該篇還一一列舉了州長、里尉、游宗、什長、伍長、虞師、司空、司田、工師等官員的職責。

“兼聽”即廣泛聽取意見,全面了解情況。“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唐紀八》)。君主一定要善于聽取多方意見,集思廣益,如此才不會蒙蔽阻塞視聽,導致邪曲之臣專政。《桓公問》篇記載齊桓公向管仲詢問常有天下而不失的對策,管仲建議齊桓公仿效圣明君主的做法,設立“嘖室之議”制度,搜集賢士的意見,聽取人們的呼聲,鼓勵老百姓在法度、刑罰、政事、稅賦等方面指出君主過失。雖然“嘖室之議”制度的實行情況已無法考證,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管仲和齊桓公能有這樣的設想已屬難能可貴。

“立法非以為觀美也,期于行焉,法立而必施,令出而必行”[7]。立法確立的價值和理念,必須通過法律實施來落實。“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8]。法律要有效實施,嚴格執(zhí)法是關鍵。否則,法律將成為一紙空文。行政權設立和行使的宗旨是為民服務,保證公民各項權利的實現(xiàn)。執(zhí)法人員必須按照法律程序合法、合理地行使行政權,做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日趨完善,執(zhí)法效果也在變好。然而,無論在直觀上還是參照比較權威的法治評估數(shù)據(jù),我國法律被遵守的情況都低于立法預期[9]。當前執(zhí)法過程中還個別存在執(zhí)法犯法、濫用職權、失職瀆職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不良現(xiàn)象。因此,須要進一步明晰權力邊界,完善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加強依法行政、嚴格執(zhí)法,提升法律實施的水平。

三、司法:刑罰“必信”、司法必“中”

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底線。司法權的本質要求就是公平公正。《管子》在強調嚴法重刑的同時,更重視“正法直度”(《版法》),要求嚴正法律,統(tǒng)一標準,做到刑罰“必信”“刑罰不頗”、司法必“中”。

(一)刑罰“必信”

所謂刑罰“必信”,是指對有罪者一定要進行懲罰。“對于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10]。《管子》強調賞信罰必,法令一經頒布,就必須嚴格按照法令規(guī)定論功行賞、定罪量刑,號令要嚴明,賞罰要堅決。《管子》通過列舉刑罰不“信”的危害來說明刑罰“必信”的重要性。如果官員在賞罰時不守信用,不兌現(xiàn)承諾,人民就會無所適從,失去進取目標,進而導致民心渙散、道德滑坡。刑罰的確定性與靈活性是一對矛盾,在二者難以兼顧的情況下,《管子》更重視刑罰的確定性。赦免是古代帝王展示仁政、撫恤民心的手段,但《管子》反對肆意赦免罪犯。“上赦小過,則民多重罪”“赦出則民不敬”“赦過遺善,則民不勵”(《法法》)。赦免利小弊大,會削弱刑罰的確定性,降低人民對法律的信心,破壞司法權威,甚至影響國家安危和政權的興衰。

(二)司法必“中”

“中”即適中、公正、不偏不倚。古代典籍多用“中”比喻司法公正[11]。孔子曰:“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管子》也用“中”代表司法公正,如《幼官》篇所言“執(zhí)威必明于中”。與“中”相類似的是“不頗”。“頗”意指偏、偏私,“不頗”即不偏私、公正。“刑罰不頗,則下無怨心”(《禁藏》)。刑罰只有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人民才會信服,才不會有怨恨。如果司法不公正,行賞不得當,則“斷斬雖多其暴不禁”“眾民不能順”(《禁藏》)。“中”還意味著處罰適中,不輕不重。司法官處理糾紛要做到“審刑當罪”(《問》),即罪刑相當、量刑適中。“輕誅”和“重誅”都違反了“中”的要求,會使正人君子心懷不安,真正的罪犯不肯改正。司法必“中”也對司法官的品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戮無辜”(《便宜十六策·喜怒第十一》)。司法官必須具有公正無私的品格,要秉公處理案件,不讓偏私之心左右司法過程,司法官不能因為犯罪者是自己親近的人就枉法裁判、徇私舞弊,要做到“社稷戚于親”“令尊于君”“法愛于人民”(《法法》)。只有做到“中”,才能“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司法權作為判斷權和裁決權,其本質要求就是公正。公正是司法的核心價值,是司法的生命和靈魂,也是民眾對司法的根本期望。司法人員應當秉持公正的理念,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追求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12]。盤點近年來發(fā)生的多起冤假錯案,如佘祥林案、趙作海案、張輝張高平案、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等,被告人大多身陷冤獄數(shù)年,甚至被錯誤地執(zhí)行了死刑。2019年,全國掃黑辦掛牌督辦的孫小果案,共有19名公職人員和重要關系人充當孫小果的保護傘。這些案件不僅給受害人和其家庭造成巨大傷害,而且也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暴露出諸多司法深層問題,引發(fā)民眾和學界對如何監(jiān)督司法權、如何貫徹司法責任制度、如何實現(xiàn)廉潔司法的思考。黨中央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措施,比如,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各項訴訟權利,嚴格貫徹疑罪從無原則和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健全錯案防范和糾正機制,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jiān)督,對司法領域的腐敗零容忍等。這些措施的有力實施,必將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地實現(xiàn)。

四、守法:“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先民服”

“法立而不行,與無法等,世未有無法之國而長治久安者也”[13]。《管子》在《任法》《重令》《法法》《法禁》《形勢解》等篇目中論述了守法問題,著重強調守法主體的普遍性和君主官吏守法的示范性。

(一)“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

《元史·許衡傳》載:“治人者,法也;守法者,人也。人法相維,上安下順。”從應然法的角度講,任何人都應該成為守法的主體,但是從實然法的角度來看,由于國家的性質不同,守法主體的范圍會有很大的差異。《管子》已經具有樸素的平等思想,強調守法主體的普遍性,即“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任法》)。法令嚴明、令行禁止,民眾才會尊君敬君,君主的威信和權威才能樹立。法令不彰、朝令夕改,民眾就會輕君賤君。君主沒有威信,國家就會出現(xiàn)危機。與以商鞅、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不同,《管子》雖然也主張“尊君”,但并不認為君主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而是強調“令重則君尊”(《重令》)。在“尊君”與“重法”發(fā)生矛盾時,要選擇“屈君以伸法”“不為君欲變其令”(《法法》)。只有君主臣民普遍守法,才會“君臣親,上下和,萬民輯”(《形勢解》)。反之,則會“君臣不親,上下不和,萬民不輯”(《形勢解》),破壞法律的權威性,導致“令乃不行”(《形勢解》)的嚴重后果。

(二)“先民服”

“先民服”即君主要帶頭守法、率先垂范。有道的君主制定有效制度來管理國家,并以身作則、率先示范。“禁勝于身,則令行于民”(《法法》)。君主首先要做守法的榜樣,嚴格約束自身,這樣法律就能施行于人民。《淮南子·主術訓(下)》曰:“所立于下者不廢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君主要求老百姓遵守法律,自己就應該先遵守法律;禁止老百姓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能做。如果君主不踐行法律,臣民就不會服從,臣民不服從法令,國家就一定會混亂。此即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君主不但自己要嚴格守法,還要約束督責自己身邊的人,不能因私廢法。“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勝也,而令乃行”(《重令》)。君主要“不為親戚故貴易其法”(《重令》)。君主對親戚、故舊、近侍等的犯罪行為,要嚴格的按照法律規(guī)定定罪處刑,不能因私改法、因私廢法。如此,官吏也就不敢利用手中的權力破壞法律,民眾也就不敢利用賄賂躲避法律。《管子》特別指出君主為親戚故貴徇私枉法的危害,認為“禁不勝于親貴,罰不行于便辟,法禁不誅于嚴重,而害于疏遠,慶賞不施于卑賤,二三而求令之必行,不可得也”(《重令》)。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的基石,實現(xiàn)法治的關鍵是樹立法律權威。從1986年黨中央宣布全國普法開始至今,我國的普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人民群眾的規(guī)則意識、法治意識和權利意識逐漸強化。守法的關鍵是各級官員要帶頭守法,率先垂范,做到“先民服”。“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這始終是普法、學法、用法的重點”[14]。我們應該認識到,部分群眾還存在守法上的“權貴思想”“投機思想”和“僥幸心理”,少數(shù)領導干部在法律實施過程中“看關系”“開后門”,縱容家人受賄索賄。由此看來,還需要進一步推動全民自覺守法,通過制度建設督促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在普及法律知識的同時,讓法治思維方式融入百姓生活,讓尊法守法成為人們奉行的基本生活方式。

五、結語

綜上所述,《管子》是中華法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其法治思想極為豐富,在立法、執(zhí)法、司法和守法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具有重要的史鑒價值。中華法系有著深厚的法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15]。“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增廣賢文》)。當前中國的法治建設不僅要吸收和借鑒外國的法治經驗,也要從中華優(yōu)秀法律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地弘揚傳統(tǒng)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中積極的元素,重視法治建設的本土資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歷史智慧。

猜你喜歡
法律
見義勇為的法律保護
新少年(2023年9期)2023-10-14 15:57:47
法律推理與法律一體化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10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為什么法律推理必須是獨特的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16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思維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7:06
法律擬制與法律變遷
法律方法(2019年1期)2019-05-21 01:03:26
非正義法律之解釋與無效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1:38
《歡樂頌》中的法律“梗”
學生天地(2016年23期)2016-05-17 05:47:10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五月激情网|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亚洲色图狠狠干|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91九色视频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二|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精品人妻AV区|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日韩高清成人| 91精品国产福利|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a级毛片网|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99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激情综合激情| 国产91在线|日本|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女人18毛片久久|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欧美在线天堂|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国产三级毛片|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91毛片网|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亚洲一区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