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浩 侯曉靖
1.沂源縣南麻街道辦事處北劉莊小學,山東 淄博 256100;2.淄博電子工程學校,山東 淄博 256100
在小學課堂中,教師的地位不容忽視,教師對音樂素養培養認識不清楚將導致學生在音樂課堂中不能充分得到具體內容的吸收。雖然我們已經推行音樂素質教育,但是,部分音樂教師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在教學課堂中仍然以唱歌以及講解音樂知識為主,在音樂課堂中仍然不能體現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不足。還有一部分教師以音樂欣賞教學為手段提高小學生音樂素養,在音樂課堂中,尊重小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小學生的興趣為課堂主要教學目標,然而這種教學方法不能將素質教育徹底落實到小學音樂課堂中。由于小學生思考方式以及社會經驗不足,小學教師承擔著教育的主要責任,作為具有指南針作用的小學教師應該靈活把握教育方向,面對音樂教育帶來的挑戰,應當根據本班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實際吸收能力,制定適合本班學生提高音樂素質的具體課堂措施。教師首先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緊跟時代潮流,制定適合時代發展的小學生音樂素質提高的策略。新時代下的音樂教育應該格外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和學生近距離交流,消除學生對音樂教學中一些錯誤的認識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的藝術魅力,而且,通過交流探討學生對音樂教學的想法以及對當下音樂課堂模式中不合理之處的建議等。
小組合作模式是讓學生之間自由組合形成小組模式,小組合作模式是凸顯學生為主體的體現,班級內總會有個別學生不善表達和感情流露較為薄弱,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小學生合作可以提高音樂欣賞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員之間也可以互相借鑒,互相督促學習。小組合作模式可以幫助教師根據小組內成員的整體水平制定合適的音樂學習計劃,根據整個班級內學生平均水平制定的合作計劃對于很大一部分學生而言是不合適的,根據學生個體制定針對性的音樂培養計劃是不太現實的,而通過小組合作,教師制定適合小組成員的音樂組織培養能力可以綜合二者之間的缺點。而且教師在音樂課堂中,讓小組思考所學音樂的內涵以及表現手法,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和感知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不僅對于音樂學科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生之后的生活奠定了穩定的基礎。
音樂是通過聆聽和具體感受從而達到共鳴的,聽覺是人們感受音樂最直接的方式,在聽覺的基礎上培養小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是培養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目標,對音樂的感知是因為基礎核心素養培養的深層目標,僅僅通過理性的認知容易讓學生陷入知識吸收的片面性誤區,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隨著教學設備的一步步完善,在音樂課堂開始前的準備階段,教師根據課堂所學教材的內容,在網絡中找到合適的音樂背景以及與教材有關的拓展音樂。通過情景交融的方法可以推動學生用心去感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例如,在學生學習《下雪啦》時,通過向學生展示下雪時的情景,可以把學生帶入到這首歌的情感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能力深刻理解這首音樂表達的深厚感情。
在音樂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是想象力的培養以及對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現代化教學設備以及教師專業性指導,幫助學生豐富想象力已經可以基本實現。只有具備豐富的想象能力,學生才能感受到音樂教學的藝術美感,體會到小學音樂教學的必要性和培養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性。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還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全面配合,當代小學生受網絡影響較大,而網絡資源具有自由性和普遍性的特點。由于小學生社會閱歷淺而且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對于低俗的音樂不能做到有效避免,而且在小學階段經常欣賞一些低俗音樂,就會養成低俗的審美能力。這對于人的精神狀態以及情緒起伏都有著負面的影響。為了避免小學生在課下時間內受到不良音樂的影響,教師可以列出一些適合小學生欣賞的音樂,還需要家長做好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