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榮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二十世紀初,計算機技術開始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應用于英語教學中,最初的形式主要有幻燈、唱片和無聲電影,后來逐漸出現了廣播、電影、錄音機和電視等媒體設備,聲—光—電技術使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始突破了空間的限制,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由此開始轉變。最初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主要有行為主義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交互式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和一體化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隨著計算機三大關鍵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化技術以及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對公共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產生了整體全面的影響,計算機逐漸從輔助教學手段轉變為正式教學手段。人工智能技術為英語課堂提供了超越空間、實踐的自由,數字化技術為英語課堂的信息傳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信息與網絡技術為英語課堂帶來了“虛擬教學”,使得眾多場景呈現、模擬互動得以實現。
在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已經是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從上世紀美國率先提出“教育信息化”之后教育信息化也確實成為了全世界教育模式發展的總體趨勢[1],利用各種“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和創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全面深刻地對教學體系進行優化與整合。
“互聯網+”時代的公共英語課堂新模式主要是和傳統英語課堂相比較而言的,在與傳統授課的對比中,我們發現不同之處主要是授課形式、教學內容、教師授課時間、教學進度和課堂交流這幾個大方面。在授課形式方面,新模式中同學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教學課件進行自主學習,不受上課時間與上課地點的約束,可以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在教學內容中,新模式主要以“點”為單位,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較為全面的解釋,不像傳統教學是建立在復雜的知識基礎之上的不斷深入教學;教師授課時間可以完全由自己決定,可以將上課內容直接錄制下來,視頻上傳之后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能力決定聽多少遍,提升教學效率,也極大推動了教學進度,教學進度既可以由老師掌控,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掌握;在課堂交流方面,由于互聯網技術,以前在眾人面前羞怯的同學現在可以通過通信工具單獨與老師進行交流,很快找到自己問題所在,也能夠提升教學效率[2]。
首先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包括老師與學生兩個群體,最難的是老師,一些中年老師已經從事傳統教學工作很多年了,習慣了以往的教學模式,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思維轉變還需要學校多進行培訓教學工作,特別是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學生作為受教學的一方還是比較容易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型教學模式,在變化中學習,在學習中適應。在適應新型教學思維之后,還要培養對已有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創新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課堂聽說能力培養模式必然也會不斷發展變化。
“互聯網+”時代新型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新媒體的使用,“互聯網+”新時代為公共英語課堂的聽說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更多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與媒體形式,老師可以使用網絡的連接與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聽說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達到針對性、及時性、有效性地聽說能力的教學,其次新媒體的使用可以搭建網絡平臺與自主學習中心,老師可以將自己的教學視頻上傳到平臺上供學生們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進行聽說能力的學習與練習,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和教學進度[3]。
“互聯網+”時代不僅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也將教學與實踐的距離拉近,以前傳統教學中很難有實踐的機會,現在只需要連上網絡,尋找合適的公司或者企業,就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環境下練習英語聽說能力,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永遠不能“紙上談兵”,所以利用“互聯網+”時代的新技術多實踐英語聽說能力也是“互聯網+”時代公共英語課堂聽說能力培養的重要策略之一。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互聯網+”時代下的英語教學課堂已經離不開各種新型的網絡信息技術,在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的同時,公共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和聽說能力的培養方式也會不斷發展與創新,只有利用好新時代發展的新技術,才能跟隨時代不斷發展進步,培養出不被新時代所拋棄的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