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珍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職思政教師在教學中傳遞思政之美對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高職思政教師良好的美學形象是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傳遞思政之美的關鍵一環,也會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加強高職思政教師自身美學形象的建設,增強思政教師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應是新時代每一個思政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學是知識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實踐經驗充分表明,青年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的態度和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思政課教師的認識來把握的。思政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得體的儀態、恰當的體態去吸引學生的目光;要善于運用動聽的語言、合理的節奏去捕獲學生的聽覺;用飽滿的情緒、濃郁的情感去感染和同化學生。也就是做到形美、言美、情美,給學生做一個美的示范和榜樣,從而真正成為美的傳播使者,做“鑄魂育人”的引路人。
俗話說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人,思政教師要傳遞思政之美,首先要做到形美。身教重于言教,在課堂上教師的形象對于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儀表美,衣著端莊,整潔得體,精神飽滿;立姿美,站立自然穩重大方,舉止有度。同時教學體態要恰當豐富,教師得當的手勢、和藹可親的面部表情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會讓學生學的輕松愉快,給人以美的享受。教師的形美作用是很大的,它不僅是教師個人文明修養的外在表現,而且是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眼睛這種無聲的“語言功能”及時與學生交流,或是肯定贊許,或是提醒警示。教師還可根據教學內容配置恰當的手勢,適當的動作會增加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吸引學生更好地學習接受新知識,彰顯“立德樹人”的本質。
思政教師要傳遞思政之美,運用語言的美做到聲聲入耳尤為重要。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是通過教師一連串的聲音訴諸學生的聽覺才得以實現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求教師要以語言的美去彰顯教學效果。毛澤東曾說過“沒有幾句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只有死板板的幾條筋,像癟三一樣,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媒介,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接收程度。語言要有節奏美、韻律美,抑揚頓挫,咬文吐字清楚流暢使學生聽得懂,用妙語佳句改變沉悶、枯燥的思政課堂,讓學生享受課堂,擁有更多學習熱情。同時語言要和諧講究藝術性,如,針對上課玩手機的同學,老師可設身處地勸說:“手機是大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大家的朋友,課堂上可以讓你的朋友休息一下。”學生犯錯時不是一味嚴厲批評,而是加以耐心引導。課上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還可結合當下學生關心的話題或正面的段子來豐富課堂,用青年學生的形式、話語與他們對話,讓授課內容不僅有趣更要有用,讓高大上的理論接地氣,讓學生愛上思政課“欲罷不能”。真正實現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政課,做好“鑄魂育人”的引路人。
親其師,信其道。思想教師要傳遞思政之美需有飽滿的情緒、濃郁的情感。用一學期48個課時,去改變一個18歲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真的很難。正因為這樣的難,我們必須更加用心于思政教學工作,全情投入其中。對學生要真愛,對思政教學要傾注真感情。教師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青少年是人生“拔節孕穗”關鍵時期,遇到一名主動親近學生、關心學生、細心引導,精心栽培學生的老師,這于學生而言是幸運之事,于教師而言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人和人之間心靈和情感的深入交流方能使文化、道德、素質、能力等得到最佳的傳遞。思政課程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上好思政課難度非常大,需教師對思政教學傾注真感情,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積極體驗社會生活,儲備縱深、復合、廣博型知識結構。遵循知之愈深、信之愈篤、愛之愈切、行之愈實的發展規律,不斷挑戰自我,讓自己的生活始終與時代同步,始終保持旺盛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帶給學生愜意的課堂,學生才會為教師的人格魅力而傾倒,并深深地信服其理論教學。
總之,作為新時代思政教師,要傳遞思政之美需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加強學習,用先進的思想武裝學生,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用良好的美學形象溫暖學生、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從而讓更多的學生真心喜愛思政課且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