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杰 趙春輝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廣東 廣州 510900
近年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和國家政府,高度重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國務院、教育部等陸續出臺了相應的文件政策,對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出要求。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等,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召開,代表我國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其中輔導員的職業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獨立學院指的是符合國家政策,由普通高校和民間資本結合創設的獨立學院。其屬性相對特殊,介于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之間,是國家政策扶持下的一種特色高校模式。本文將結合調研情況,對當前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對應舉措。
當前,獨立學院輔導員大部分為專職干部,調研顯示,當前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的困難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人員流動性較大,建設成果難以鞏固;二是輔導員招聘沒有可量化的職業標準;三是輔導員職業化研究成果難以轉化。職業化建設是高校師資隊伍發展的主要方向,職業化建設不足導致部分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的問題日漸顯露,主要表現可分為以下幾類:
獨立學院輔導員工作事務瑣碎,部分輔導員身兼數職,日常事務性工作時常忙的焦頭爛額,在工作中充當了“辦事員”“勤雜工”等多重角色,工作強度大,需要付出較大的精力,但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工作當中成就感極為匱乏,對于工作的認同感淡薄,在工作潛意識與源動力不足的情況下,職業意識日漸淡薄。
當前,獨立學院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日常工作的一些瑣碎事務,職業發展空間極為狹窄,職業壽命也較短。調研顯示,有62.4%的輔導員認為做輔導員并不是一項長久的工作,在日后的工作規劃方面逐漸會與輔導員工作脫離;但也有83.6%的輔導員認為輔導員經歷對于其職業發展有所助益,這兩種意見反映了獨立學院輔導員在職業發展上的矛盾和疑惑。
當前的師資隊伍管理雖然具備一定的舉措來制約教師行為,但是一套完善的職業管理機制還未能完全形成。在輔導員培養的長效機制方面,還沒有制定長遠的培養目標,造成重學歷輕專業技能的情況。
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輔導員職業意識的培養對于隊伍建設至關重要。獨立學校應該明晰輔導員的工作職責,通過舉辦輔導員職業發展論壇、開展輔導員職業生涯培訓等,使其角色定位更為精準,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地增強對工作的認同感,對工作更具歸屬感。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輔導員隊伍作為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加強其管理,制定科學的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輔導員工作環境,增強輔導員的工作成就感,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大有裨益。學校在相關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建立由學生處牽頭,多部門聯動的輔導員職業管理標準,明晰責任,分清任務,讓輔導員職業建設工作能夠更加有序進行。
學校應積極鼓勵輔導員開展的研究活動,讓輔導員樹立主動研究的意識,如組織開辦研討會,設置課題項目,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或將輔導員的學術科研成果作為工作考核的標準之一。除此之外,還要為輔導員盡可能的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圍,使其能夠專心的投入其中,免受外界的打擾。輔導員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逐漸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與思維能力,讓隊伍組織結構更為完善。
輔導員隊伍結構關系到整體的工作規劃,學校應該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的整體結構,使其更為合理。隊伍結構指的是專業、學歷、性別以及職稱結構等,從不同的方面著手,進而達到整體結構的優化,保證人力資源配置也能夠達到最佳。獨立學院還要最大化的豐富輔導員隊伍的組成,降低低學歷教師的比例,培養一支真正專業能力強、科研水平高的輔導員隊伍。
從當前的教育改革來看,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已日漸被社會關注,獨立學院自然也應對其保持關注。在暴露的弊端基礎上進行優化,相信獨立學校的輔導員隊伍基于新機制的應用,能夠實現自我突破和超越。在對師資隊伍進行優化的過程中,可以以院校的特點為依據,結合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舉措,使其能夠真正的向職業化、專業化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