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君
(河南省方城縣中醫院糖尿病科,河南 方城 4732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發癥,臨床上通常會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異常出汗以及腹脹便秘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本研究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用補氣活血方離子導入配合穴位按摩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8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54~73歲,平均(64.56±3.28)歲;病程5~15年,平均(7.83±1.09)年。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54~72歲,平均(64.60±3.31)歲;病程6~15年,平均(7.88±1.03)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根據《2型糖尿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2]中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診斷標準,知情同意,無其它嚴重的身體疾病。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器官疾病,不積極參與治療,認知功能障礙,有腎臟功能衰竭,對此次治療藥物過敏。
兩組均實施常規治療。彌可保[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107]口服,1次500mg,日3次,根據情況調整藥物劑量,連續治療30天。
觀察組加用補氣活血方離子導入配合穴位按摩治療。藥用沒藥20g,黃芪20g,乳香20g,當歸15g,紅花12g,川芎12g,桑寄生12g,丹參12g。水煎500mL,當藥液溫度冷卻適中后,用中頻治療儀對手、足以及上下肢進行離子導入,日1次,同時對三陰交穴、足三里穴、委中穴、太沖穴、太溪穴以及承山穴進行按摩,每個穴位按摩約10min,日1次,連續治療30天[3]。
中醫癥狀評分,包括疲憊乏力、手足畏寒、肢體疼痛以及肢體麻木。
神經功能,包括腓總神經、脛神經以及尺神經的傳導。
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顯效:肢體麻木、疼痛等癥狀完全消失,膝和腱反射恢復正常,精神狀態良好。有效:肢體麻木、疼痛等癥狀明顯改善,膝和腱反射有所恢復,精神狀態一般。無效:肢體麻木、疼痛等癥狀依舊存在,膝和腱反射無改善,精神狀態差。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中醫癥狀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疲憊乏力 手足畏寒 肢體疼痛 肢體麻木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35±0.71 1.24±0.12△ 2.32±0.69 1.32±0.15△ 2.52±0.55 1.33±0.12△ 2.63±0.61 1.54±0.12△對照組 2.31±0.68 1.83±0.41 2.28±0.74 1.86±0.27 2.48±0.62 1.92±0.33 2.60±0.62 1.98±0.33
兩組神經功能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神經功能指標比較 (m/s,±s)

表3 兩組神經功能指標比較 (m/s,±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腓總神經 脛神經 尺神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2.22±1.54 38.64±2.72△ 34.14±1.79 40.02±2.95△ 40.49±2.09 51.64±3.62△對照組 32.18±1.58 35.03±2.21 34.02±1.74 37.08±2.37 40.55±2.12 45.34±2.83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出現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發癥,也稱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炎。目前治療為控制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維持身體營養的正常供給的同時,對各種元素攝入量進行限制以控制血糖,從而延緩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進程,并通過藥物增加神經血流、改善神經營養、糾正代謝紊亂等,預防并治療并發癥[4]。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中醫“痹證”范疇。因消渴日久導致血氣不暢、血脈失和,從而發病。研究證實,通過補氣活血方離子導入配合穴位按摩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顯著[5]。
研究結果顯示,臨床療效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中醫癥狀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神經功能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補氣活血方離子導入配合穴位按摩輔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能夠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