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龍
(湖南省沅陵縣中醫醫院,湖南 沅陵 419600)
膝骨性關節炎(KOA)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痛、彈響、積液、上下樓痛等癥狀,可影響關節活動,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體重、年齡、激素改變、過度應用、損傷、遺傳、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均可能導致其發生[2]。常規西藥治療雖有一定效果,但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預后效果不甚理想。KOA屬中醫“痹證”、“骨痛”“骨痹”等范疇,脾腎虧虛、氣滯血瘀為病機,治療強調標本兼治,以益氣養血、活血通絡、祛瘀除濕為主[3]。本研究用補腎壯骨湯聯合依托考昔片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并觀察對膝關節功能和骨代謝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共58例,均為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男25例、女33例,年齡54~72(63.59±4.03)歲,病程2~10(5.03±2.75)年,患病部位為左膝19例、右膝20例、雙膝19例,疾病程度為輕度19例、中度23例、重度16例。隨機分為中醫組和常規組各2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X線檢查,按《骨關節炎診治指南》,符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診斷標準;②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醫辨證分型為腎虛血瘀型;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過敏體質及藥物過敏;②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器質性障礙;③合并繼發性關節炎、急性關節損傷及其他關節疾病。
兩組均給予依托考昔片(Frosstlbericasa,國藥準字J20180057)口服,1次120mg,日1次。連用2個月。
中醫組加用補腎壯骨湯治療。藥用淫羊藿20g,山茱萸10g,杜仲10g,山藥10g,獨活10g,熟地黃8g,牛膝10g,伸筋草10g,補骨脂8g,續斷10g,雞血藤8g,防風8g,白芍10g,桂枝10g,制南星15g,甘草5g。伴有嚴重腰膝酸軟加骨碎補10g,伴有嚴重肝郁加柴胡10g,合歡皮15g;伴有疼痛劇烈加地鱉蟲8g,延胡索8g,蜈蚣1條;伴有關節僵直加清風藤12g,伸筋草10g;伴有明顯關節腫脹加七葉蓮10g,漢防己10g,澤蘭10g。水煎至400mL,早晚溫服,3劑為一療程,連用4個療程。
用Lysholm膝關節評分表評估膝關節功能,包括疼痛、不安定度、閉鎖感、腫脹度、跛行、樓梯攀爬、蹲姿、使用支撐物8個維度共16個條目,總分范圍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越好。
抽取晨前空腹靜脈血4mL,離心分離,選擇邁瑞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S240,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骨鈣素(BGP)、Ⅱ型膠原C-端肽(CTX-Ⅱ)、基質金屬蛋白酶-3(MMP-3)、骨保護素(OPG)、軟骨寡聚基質蛋白(COMP)含量。
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Lysholm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Lysholm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Lysholm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常規組 29 63.57±5.82 72.59±6.04 8.549 0.000中醫組 29 65.09±5.57 87.86±6.47 15.645 0.003 t 2.057 8.953 P 0.508 0.001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BGP(ng/mL) CTX-Ⅱ(ug/L) MMP-3(ug/L) OPG(pg/mL) COMP(ug/L)常規組 29 4.05±0.84 1.51±0.53 16.20±2.26 167.43±20.54 3.38±0.94中醫組 29 5.72±1.15 0.94±0.22 2.59±0.69 230.57±23.58 2.63±0.52 t 6.058 9.679 29.673 26.807 6.057 P 0.000 0.001 0.003 0.005 0.000
KOA多見于中老年群體中。早期癥狀較輕,若治療不及時,可引發膝關節僵硬、腫脹、發冷、腰部酸痛等癥狀。西醫以藥物與手術治療為主,多用依托考昔、洛索洛芬鈉片等藥為主,但長期用藥易引發惡心嘔吐、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4]。
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腎陽不足,骨髓生化無源,骨骼不受滋養,筋脈痹阻、屈伸不利,則引發骨痹。腎虛則氣虛血瘀,二者互為因果。隨著年齡的增加,器官功能逐漸老化,臟腑虛衰、腎精虧虛,加之外傷、全身疾病、情志失調等因素,骨痹風險增加,與現代醫學關于KOA的致病因素基本一致。補腎壯骨湯有滋補肝腎、活血止痛、通經活絡等功效。方中淫羊藿為君藥,可滋補肝腎、通利關節;山藥、獨活、山茱萸、杜仲為臣藥,山茱萸可固腎澀精、補肝益腎,獨活可祛風除濕、祛痹鎮痛,杜仲可補肝益腎、強筋壯骨,山藥可補氣養陰;熟地黃、伸筋草、牛膝、雞血藤、防風、續斷、桂枝、白芍為佐使藥,熟地黃可強壯筋骨、補精益髓,牛膝可祛風除濕、補益肝腎,防風可祛風解表、除痹鎮痛,伸筋草可屈伸關節、祛風除濕,續斷可強筋壯骨、甘溫助陽,桂枝可散寒止痛、通陽化氣,白芍可柔肝止痛,甘草可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養血斂陰、散寒鎮痛、破血逐瘀、強筋壯骨、通絡止痛之效[5]。現代藥理試驗證實,補腎壯骨湯可增強骨密度,促進軟骨修復,改善軟骨功能,延緩骨蛻變,改善骨膜炎癥反應。牛膝、白芍、雞血藤、桂枝可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促進血液循環,促進受損骨質修復,改善關節功能[6]。
補腎壯骨湯能有效調節骨代謝指標,延緩關節退變,促進膝關節功能改善,縮短康復進程,促進康復。與補腎壯骨湯中淫羊藿、獨活、山藥、補骨脂等可促進破骨細胞增殖,加速骨結構重建、提升骨密度等作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