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讓讓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第二人民醫院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慢性結腸炎是胃腸道常見疾病,主要病變部位在結腸黏膜,病變位置起始于左半結腸,后隨著病程延長、疾病嚴重程度加深,逐漸向結腸近端甚至是全部結腸侵襲[1-2]。該疾病早期癥狀多是腹瀉、腹痛以及黏液便,但重癥患者會出現膿血便[3]。本研究用柴胡芍藥湯加減聯合柳氮磺吡啶治療慢性結腸炎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108例,均為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結腸炎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對照組男31例,女23例;年齡38~74歲,平均(56.85±8.59)歲;病程8個月~3年,平均(1.95±0.74)年。觀察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39~73歲,平均(55.69±7.48)歲;病程9個月~3年,平均(1.97±0.6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較性。研究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符合《關于慢性結腸炎診斷標準的擬定與探討》[4]中慢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持續且反復性腹瀉、腹痛以及黏液血便等,并伴隨全身不適臨床癥狀,腸鏡檢查示腸黏膜呈細顆粒狀、附有膿血性分泌物質及血管模糊,整體較粗糙,黏膜水腫、出血、并分布多發性潰瘍點甚至潰瘍面、假性息肉,結腸袋消失或者變鈍;黏膜活檢示存在炎性細胞浸潤、杯狀細胞量減少以及上皮出現變化。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肝氣郁滯證:主癥為腹痛、腸鳴、泄瀉,次證為情志不暢、瀉后痛緩,舌質紅苔薄白,脈滑。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治療依從性高,且對研究用藥無過敏;③知情且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以及免疫相關疾??;②合并重要器官如心肝腎等功能障礙;③伴有惡性腫瘤;④有胃腸道其他疾病史,先天腸道畸形或腸道息肉等;⑤精神嚴重障礙。
兩組均在常規補液、消炎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柳氮磺吡啶(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818)1g,日4次口服,持續用藥1個月。
觀察組加用柴胡芍藥湯加減治療。藥用白芍20g,柴胡12g,檳榔18g,當歸15g,白頭翁15g,黃連12g,木香10g,黃芩6g,法半夏6g。熱甚加黃柏12g,血便加赤石脂15g。水煎,每天2劑,早晚口服,持續治療1個月。
證候積分。包括腹痛、腸鳴、泄瀉、舌質紅、苔薄白進行評分,采用4級評分,0分為完全消失,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
不良反應。統計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紅斑、出血傾向、高膽紅素血癥、血尿以及胃納減退。
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醫內科學》[6]。顯效:腹痛、腹瀉甚至黏液血便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腸黏膜經腸鏡檢查已恢復正常或潰瘍處已結痂。有效:腹痛、腹瀉甚至黏液血便癥狀基本消失,腸黏膜經腸鏡檢查黏膜病變部位明顯好轉,但仍有輕度炎癥和假性息肉存在。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黏膜病變部位無改善。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治療 組別 例 腹痛 腸鳴 泄瀉 舌質紅 苔薄白治療前對照組54 2.28±0.54 2.41±0.37 2.44±0.43 2.17±0.62 2.37±0.41觀察組 54 2.17±0.46 2.52±0.35 2.41±0.51 2.08±0.71 2.31±0.48 t 1.140 1.587 0.331 0.702 0.698 P 0.257 0.116 0.742 0.484 0.486治療后對照組54 1.59±0.74*1.48±0.54*1.08±0.47*1.28±0.69*1.26±0.45*觀察組 54 0.84±0.36*0.62±0.37*0.54±0.26*0.64±0.47*0.55±0.49*t 6.697 9.654 7.389 5.633 7.84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結腸炎根據其病情可分為緩解期和活動期,緩解期無明顯臨床癥狀,活動期結直腸有不同程度的彌漫性炎癥反應,結直腸上皮會產生大量炎性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導致水電解質紊亂、腹瀉、腹痛等,若不及時治療,重癥者還可導致腸出血、腸穿孔等并發癥[7]。
柳氮磺吡啶是磺胺類抗菌藥物,在機體腸道微生物作用下,可被分解為5-氨基水楊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楊酸可和結直腸壁結締組織結合并長時間停留,起到免疫抑制及抗菌消炎的作用,如對抗大腸埃希菌或梭狀芽胞桿菌,同時也可抑制前列腺和其他炎癥介質合成[8]。磺胺吡啶則對腸道菌群有一定抗菌作用,但短期治療效果較好,長期用藥易產生耐藥性。
慢性結腸炎屬中醫“泄瀉”范疇。主要病因為飲食內傷、外感邪淫、疲勞過度以及七情不合,致腎、肝、胃腸等功能失調[9-11]。因此,中醫治療應以行血調氣、清熱解毒為原則[12]。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柴胡芍藥湯加減聯合柳氮磺吡啶療效更好,可快速緩解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柴胡芍藥湯方中柴胡有疏肝升陽、益氣固表之功效[13],白芍有止痛緩急、養血柔肝之功效[14],黃芩和黃連均有清熱解毒之功效[15],當歸可止痛養血,白頭翁可解毒止痢、清熱涼血[16],木香和檳榔可促進腸道蠕動,甘草則有清熱解毒和調和諸藥之效[17]。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滲濕止瀉之功效。此外,根據臨床癥狀進行加減藥物,更具有靈活性,針對性更高,故臨床癥狀消失更快。且黃連、黃芩、白頭翁和甘草均有解毒作用,因此可降低柳氮磺吡啶的不良反應[18]。
綜上所述,柴胡芍藥湯加減聯合柳氮磺吡啶治療慢性結腸炎療效較好,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