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愛萍 邱帥 周敏燁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國人文明之根,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凝結。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學生黨支部是高校最具活力的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系廣大青年學生的重要紐帶,近三年,佛科院人文與教育學院通過學生黨支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五進’黨建項目”的建設,加強黨支部自身建設,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
高校黨建工作在日益復雜的國內外局勢下出現了很多的新情況和新挑戰。將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入大學生的黨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讓大學生黨員甚至大學生群體在喜聞樂見的環境下,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提升文化自信,培養更多具有先進思想的大學生。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進取的動力,對世界文明的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學生尤其是大學生黨員是當今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更應該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不斷宣傳,融入到黨建工作當中,從而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先鋒。
用的有效載體
共產黨員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和發展者。由黨員身體力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推動傳統文化教育對大學生的文化熏陶、提升學生思想高度、精神氣魄、和氣質品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堅持創建和培養相結合。高校黨建特色品牌活動主要對象是學生,創建和培養過程要根據學生自身條件,在建設過程依托學生并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學生黨支部流動性比較大,品牌創建需要時間積累,不能因為更換了學生黨支部負責人或指導老師,就因人而動,要積極推進黨建活動的特色與品牌建設,加強系統性、規劃性和持續性。
(2)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校黨建特色品牌活動主要陣地是高校,不是一般企業品牌培育,既有實踐性,又有理論性,要樹立品牌和創新理念。適度結合專業、地域、校情等各方面因素,也要滿足高等教育辦學方針。
(3)堅持管理與教育相結合,突出實踐與思想引領,同時保證品牌創建的資金和整合資源,把黨建品牌納入到基層黨支部建設中去,納入到黨建活動申報、審核、實施、考核,同時抓好學生黨支部思想建設,加強黨建工作的創新思維以及品牌競爭的能力,提升項目建設執行力。
佛山作為珠三角重要城市,毗鄰港澳,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這里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在佛科院校園中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融入”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講話的精神,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對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項目申報予以指導和支持,學院依托專業優勢,探索通過“四融入”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黨課、進校園文化、進網絡,讓學生黨員和大學生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濡染,并通過志愿實踐等形式達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
(1)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課:一是易班YOOC課程、定期公布傳統文化相關活動、展示,收集傳統文化類活動素材。課程建設充分結合佛山地域特點,致力于傳播和傳習佛山武術文化,培養傳統武術技藝和精神傳承者。二是開展退休老黨員的愛黨愛國專題講座。
(2)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員校園文化活動:學生黨支部堅持3年開展大型的開放式游園活動——“禮敬中華,易彩紛呈”國風游園會,通過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展示和互動,促進大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學習和傳習傳統技藝。
(3)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網絡陣地建設:運用適合大學生心理和話語系統的語言和載體,學生黨支部開設主題欄目,弘揚傳統節日文化,渲染傳統節日氣氛,帶動大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文化中民俗文化的了解和重視,傳統文化類的短視頻和動漫作品,通過活潑形式宣傳傳統文化。
(4)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員社區志愿服務:以專業、興趣單位為依托組建團隊,在社區開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公益活動。例如學前教育專業黨支部在南海桂城社區、幼兒園等開展“禮敬中華、薪火相傳、文化育人,弦歌不輟”志愿服務,社區文藝演出活動等,凸顯了專業育人成效。
(5)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社會實踐:學生黨支部長期致力于引導青年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年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黨支部均重點組織開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三下鄉的調研活動,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發源、傳承的歷史,并感悟中國夢所蘊含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1)服務群眾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活動號召學生黨員參與傳統文化推廣系列志愿服務活動,是增強黨員群眾性,體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有益實踐,也是提升黨員價值判斷,樹立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
(2)黨員志愿服務與弘揚傳統文化相結合。傳統文化其本身是高雅的教育素材,其宣揚的德行養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之意相合。社區也與開展活動的團隊形成合作關系,為傳統文化在校內外的傳播和傳習共同攜手努力,同時增強學生黨員的“文化自信”。
(3)志愿服務與專業技能提升相結合。各專業均開設傳統文化鑒賞類和剪紙、陶笛、武術等技藝教習類課程,蝦簍、彩燈制作、鄉村調研等興趣社團校園文化活動,提升學生黨員的專業技能,有助于學生黨員的專業成長。
(4)志愿服務行為與黨員創先爭優相結合。學院黨委將學生黨員參與實踐活動列入黨員考核評價機制,為優秀基層黨支部和優秀黨員考核提供重要參考。
(1)社會影響力較大。項目自開展以來,校內外開展活動累計20余場,取得一定效果且受到社區及校內同學一致好評,到目前為止共發布媒體數達50余次,累計閱讀量5500余次,轉載錄用15次,被包括易班網【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網、搜狐新聞網、鳳凰新聞網、中國青年網等官方網站和中國共青團雜志、未來網校園通訊社等微博媒體報道。
(2)“活動導向型”向“項目運作型”轉變,可持續性強。項目建設以來,學院黨委將相關活動申報省、市級項目,并獲省市六項立項,活動影響力和社會效益顯著提升:連續兩年獲廣東省工委和佛山市直工委黨員公益實踐活動立項。
(3)育人效果顯著。黨員和積極分子參與傳統文化保護主題的競賽,提升思想境界和專業技能。以春節為元素創作的漫畫獲得國家級一等獎。以傳統文化記者為職業規劃設計參賽項目,獲廣東省職業規劃大賽全省50強。參與學生預備黨員獲得學?!皟炐銏F干”和學?!坝焉浦恰薄爸驹钢恰薄皩W習之星”等稱號。
(4)對傳統文化推廣取得實效性進展。迄今為止,大學生黨員開展傳統文化進社區主題活動11場,傳統文化類社團如笛子協會、墨韻書畫社獲全國大學生百佳優秀國學社團。學生受邀請赴馬來西亞開展武術交流活動。項目得到非遺文化傳承人及佛山市圖書館、祖廟博物館支持,到校聯合開展傳統文化宣傳活動。
(5)對基層黨支部建設效果突出。志愿服務作為重要的評比參數,為群眾做活動,做有品質的活動,打造黨建活動品牌,構建服務性黨支部。與開展活動之前相比,黨員參加志愿服務的數量是原來的4倍,黨員群關系更為密切,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更為突出。
(6)提升理工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層次。一是傳統文化公益推廣活動搭建“兩學一做”新載體項目參加佛山市工作技能大賽并入選前50名全省200名。二是助力學校取得教育部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三是傳承使命擔當,講好嶺南故事——青年大學生學習弘揚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獲廣東省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主題教育項目大賽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