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建勇/北京市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
北京市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位于海淀北部,是十一學校教育改革成果落地的又一個個性化樣本。它傳承了北京市十一學校的優秀教育理念,并針對初中學段的特點和學生學情進行了大膽創新。建校四年多來,緊緊圍繞“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目標,面向未來,立德樹人,以學校課程改革為核心,以“未來小鎮”為抓手,持續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努力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學校被評為北京市文明單位、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創新聯盟領航校。中國教育學會以我校為首站,于2019 年12 月舉行了“未來教育家成長論壇·2035 學校行”暨新時代初中學校教育論壇活動。
作為一所面向未來的學校,學校為實現國家課程的高質量實施,在優質資源研發、學習空間再造、學習方式變革、學習邊界打通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探索。我們希望學校是一個生活氣息濃厚,散發著教育、學習芬芳的田野。學生在這樣一種教育生態中,塑造品格、提升能力,逐步成長為適應未來社會的國家棟梁。基于此,我們構建了“未來學校,龍樾模型”,在這個模型中,用 “未來小鎮”來描述我們的教育愿景。


“未來小鎮”具有自主性、體驗性、生活化、社會化、未來性五大屬性;其學習生態有生活式德育、高質量選擇性課程、一對一導師輔導制、基于學習科學的學習、研發·實踐團隊及人人的組織六大組成要素;具有“沒有圍墻、最懂孩子、真實的學習、世界眼中國心、空間育人、技術賦能、一生的學?!逼叽筇卣?。
學校落實課程育人要求。各課程實施時充分發揮學科德育功能,有意識地讓學科本身所蘊含的德育資源與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相遇到一個學習過程中,自然地融合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生成育人的契機,從而實現全科育人功能。
將國家課程標準細化成具體的、可操作、可測量的標準。以聚焦學科大概念的學習單元為載體,項目引領、任務驅動,通過真實問題啟動學生的自我發展系統、撬動學生的高階思維,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實現深度學習,促進知識的深入持久理解與遷移應用,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國家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不僅要滿足學生的共性發展需求,還要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及社會多樣化需求。學校從頂層設計入手,對課程資源與實施方式進行分層、分類的系統設計,為不同學生量身定制不同的發展路徑,確保國家課程高質量地落實到每一位學生。學校為學生提供了117 種學科課程資源、36 門綜合實踐課程、72 個職業的考察課程、9 門研學課程。建立線上學科資源6200 余項,線上教研資源1359 項。努力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支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學校開展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爵士舞服裝設計等跨學科研究及PBL 項目式學習,打破學科邊界,打破課堂邊界,用高階學習帶動低階學習,讓學生達到知行合一。通過學科綜合育人,為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更豐沃的土壤。

學校將課程融入生活本身,實現生活育人,研發“學中做、做中學”兩大課程模塊。
學校將課程主體拓展到學生,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獨立性及按照自己的道德動機去行動的自覺性,從而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認可,實現知行合一。自主育人課程主要由啟動自我、提升自我和規劃自我三個模塊組成。
學校在空間設計上更好地支持個性化學習和多樣化教學方式的開展,為學生營造一個“高氧”生長環境,實現課程與空間融合的育人價值。
1. 小鎮場景、百科全書式的校園和社區型學校,全景育人
小鎮場景是指創造各種與未來接軌的生活空間,實現情境化的浸潤式育人。例如“龍樾法庭”“小鎮農場”“龍樾小鋪”咖啡館、“龍市”等真實場景,賦予空間新的含義和新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掌握未來生活的各種能力,注重學習過程的“體驗性”。
百科全書是指走進龍樾,就是走入一本打開的百科全書,處處呈現開放性的知識,處處可以學習。
社區學校指為社區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持。
2. “專業”“溫暖”“研究”式學科研究場設計,支撐師生共同成長
當空間成為課程實施的一部分時,它需要表現出自己的學科精神和專業品質。構建學科情境,從學生進入學習空間開始,學習就發生了。學校每位教師都擁有自己的學科教室,教室完全交給教師自主安排。每一間學科教室都有一個獨特的名字,“藏經閣”“數香苑”“悟理吧”“達爾文號”“稷下學宮”——每一個名字的背后是一位教師的自我成長,以及對學科教育的自主研究和探索。
1. “云平臺”“芝士圈”兩大線上平臺支撐全程育人
“云平臺”為日常的育人管理提供一體化的技術支持,如選排課、課表查詢、互動交流、課程評價、課程診斷等,將信息服務融入育人的各個環節與服務領域,實現互聯與協作,為科學育人提供智慧支持。

“芝士圈”建構“一庫兩臺六系統”,搭建學生學習社區,同時為教師搭建專業成長支持系統。
2.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提供適性課程,育人從統一設置轉向個體創生。
學校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確定學生學習路徑的方向,采用生成性路徑推薦方式,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學習評價等學習資源,精準推送給學生。實現全程育人、終身育人的定制化。
在踐行核心素養落地的過程中,學校將核心素養校本化為八個方面:世界眼中國心、夢想家、自我管理者、科學學習者、體育藝術雙技能、好搭檔、感恩誠信、成長性思維,這是核心素養的龍樾表達,而學校的教育設計也將以它為中心不斷展開,堅持立德樹人,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適應未來發展的社會棟梁和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