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勤/上海市市西中學
那是幾年前的一個中午,一位高一年級的學生拿著從家里帶來的無人機,在操場上進行著操控飛行。無人機時而升空,時而盤旋,呼嘯著從操場上一圈圈掠過。在當時無人機尚不普及的情況下,飛行表演吸引了眾多學生觀看,也引來了陣陣歡呼。學生會社團部長激動地來到我面前說:“老師,學校能建一個無人機實驗室嗎?這可是我們大家都挺感興趣的活動啊!”看著學生們殷切的目光,經學校組織的跨學科教師研討,建設無人機創新實驗室的創意誕生了!
創新實驗室建設是上海市課程教材改革中的突破性舉措。它重構了傳統學習的環境,豐富了學生跨學科學習和動手實踐的內容,也撬動了教與學方式的變革。而在創新實驗室建設的主題確定中,與科技發展接軌的、能激發學生濃厚興趣的內容,正是我們應該首選的方向。
無人機實驗室建設就是讓學生學會簡單的操控飛行嗎?還能夠為學生設計怎樣的學習內容呢?我們幾位科技老師開始了討論。
學生初中時已經了解了固定翼飛機的升力,高中也學過了固定翼飛機轉彎時的向心力,但無人機的升力與轉彎又是什么原理?不同旋翼的無人機有什么不同?無人機通訊方式有哪幾類?實驗室還能增加哪些學生動手的內容……在有關專業公司的支持下,我們編寫了由九章內容組成的無人機實驗室教材,完成了課程的設計。分別為:航空史話和航天器分類、無人機原理、多旋翼無人機結構、飛行控制器、調試與飛行技巧、建模與四旋翼飛機動力學模型、控制率與仿真、飛控通訊系統、航空器的未來發展趨勢。
課程,是創新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也是上海市“基于課程的創新實驗室建設”目標的指向。創新實驗室的活力和延續性,正是體現在課程的各個要素上。
隨著課程的建構,無人機實驗室建設很快也完成了。當學生進入實驗室看到一架架不同類型的無人機時,那種興奮真的無以言表。但是,面對教師提出的“三旋翼飛機與四旋翼、六旋翼飛機的飛行差異在哪里”“單層旋翼與雙層旋翼飛機的飛行差異有哪些”等問題,學生們都愣住了。“請大家網上查找并進行討論”,隨著老師的提示,學生們三五人一組圍繞到了電腦旁。這也形成了以后教學的模式——上課首先開展問題的學習討論。為此,學生們帶來了《無人機手冊》《青少年無人機制作指南》《玩轉無人機40 講》等資料,配合網上資源,形成了自主學習的模式。當然,實驗室課程中的飛行活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定點投擲、超低空飛行、穿越障礙等。組裝小型練習機也是必須完成的任務,而航拍后的3D校園模型制作,則成為了學生最為自豪的作品。
似乎,無人機實驗室的教學進入了常態軌道。然而,學生在課上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無人機為什么要采取控制器控制,能用聲音控制或采用手勢控制嗎?也許這是AI 技術對學生的影響,或是學生對遙控器使用中的挑戰。但不論問題是怎樣激發出來的,這都是實驗室給學生提供的創造性思維的啟迪。
很快,在專業公司的支持下,我們第一架聲控飛機試飛了。隨著“起飛、向前、左轉”的口令,利用手機的APP 和網絡信號,飛機實現了聲控操作。現在,實驗室中手勢控制的飛機、飛控程序的編寫、芯片的寫入等探究,仍在進行中。
創新實驗室的建設,給學校的創新人才培養、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