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亮 郝 穎 石 巖通訊作者)
(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沈陽 110847)
作為一個學術領域,研究課程管理的時間并不長,尤其是高等學校課程管理,相關理論仍舊處于探討之中。而本文便針對相關問題進行適當分析,希望有利于該領域的理論實踐。
課程生成系統的管理不夠完善。在諸多環節課程管理主體往往參與度較低,主要有編制人員選擇、課程內容編訂等,這已經變成高等學校課程管理的一大問題。按照相關規定,在編制高等學校課程的過程中必須向院校報批,而院校需要以課程編制申請人員為對象,結合有關標準和要求進行批示,嚴審教材主編資格。但是,高等學校課程開發管理存在較大限制,只能審批課程編寫以及審查主編資格,不能審查編寫成員資格、抽查編寫內容等。然而編寫教師課程素質通常是編制質量的一項關鍵影響因素。一般而言,課程素質包含教師課程觀、課程開發能力等。但是大部分教師缺乏學習培訓,較少接觸理論知識,更有甚者尚未明確課程基本理念,一些高等學校教材編寫隊伍缺乏積極課程素質,這樣一來導致課程編寫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
課程實施系統的管理不完善。首先,管理手段死板、僵硬。在高等學校課程管理過程中,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往往具有較強行政性,比如行政命令與部門規章等。這一類型的管理手段能夠限制與規定課程落實期間的一些問題,便于上級課程控制下級課程,然而不具備兩種功能,一種是課程管理服務功能,另一種是課程管理咨詢功能,對管理民主化產生消極影響。然后,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而且形式缺乏靈活性。隨著高等學校課程綜合設置的進行,為數較多的高等學校所重視的只有知識面廣度,并不重視整體目標。雖然高校學生接觸大量知識,然而沒有對這部分課程體系以及內容作出整體規劃,較為隨意、散亂。除此之外,課程形式同樣較為僵硬。當開展實際教學的時候,因為學校在課堂評價環節往往以課堂知識量為主要依據,缺乏對學生動手與操作能力的關注度。所以,大部分教師應用的教學法缺乏自由與平等特性[1]。
課程管理人員的課程管理意識淡漠。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高等學校開發有兩大主體,一是課程專家,二是學科專家,在開發出新課程之后,將其作為“商品”向教師推薦,而此時教師成為了“消費者”,并“消費”這部分“商品”。在此情況下,教師無法參與課程決策與管理,那么教師便會缺乏管理意識,具體表現為課程管理人員較為忽視課程問題,沒有正確理解課程管理內在涵義及其內容,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課程設置與評價等相關問題,也不能結合學校與學生具體狀況深入探索增強課程問題處理能力的渠道,一旦出現問題,無法主動擔責,不利于課程創造性落實,當開展實際工作的時候缺乏多方面的技能,比如調查分析、組織評估等。
加強對高校教師的課程理論培訓。從高等學校管理層的角度來講,需要對課程管理重要性形成正確清晰的認知,以高等學校教師為對象,深入細致進行動員宣傳,讓教師明確課程管理重要性,大幅提高他們進行課程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其課程管理意識[2]。對于高等學校管理層而言,一方面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在智力與物質兩個方面支持課程理論培訓。針對培訓形式,高等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內外部教師資源,利用講座、專題研究等各種形式,以學校教師為對象,加強對他們的知識培訓,使其掌握各項基本知識,主要包括課程目標、評價等,從理論層面促進課程建設,從而提高課程管理質量。為進行課程理論培訓,不僅可以由學校做出整體的統籌安排,還可以由不同院系分開實施。
加強課程管理中宏觀與微觀的結合。在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高等學校管理層需要盡全力實現與師生的接軌,從宏觀和微觀層面達成管理的有效結合。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讓管理層在針對性更強的前提下貫徹落實課程管理對策。當開展日常討論會議的時候,一方面需要為師生參與創造更多機會,另一方面需要為他們提供適當的話語權,最為關鍵的是在面對一些課程問題時,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相應表決權[3]。就西方現代大學制度而言,教授治校是一項鮮明特征,當貫徹落實高等學校事務的時候,無論是教授還是學生都可以自由參與。即使國情有所差異,但是通過促使更多教師和學生參與到課程管理中,一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高等學校民主化,并且能夠提高課程建設的穩定性。
吸引多方力量參與高校課程管理。根據“高等學校教學法”相關規定可知,在高等學校內部主要應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因此,在高等學校課程管理過程中,參與主體通常有兩個,一是院系主要領導,二是教育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現階段高等教育的開放性不斷提高,在此背景下促使一些教授與專家參與到課程管理中,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外界人員的參與度。倘若高等學校課程設置無法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勢必導致高等學校培養出的人才被社會淘汰。為提高自身開放性,高等學校需要積極適應社會,創設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與社會發展同步。倘若社會范圍中的部分企業以及學術團隊等可以共同參與高等學校課程管理,更為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全面監督課程貫徹落實,一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等學校課程管理質量。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高等學校課程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亟需深入探究。當下我國在高等學校課程管理方面的研究尚且處于初步階段。在改革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將不斷增強該領域研究的緊迫性,在此僅僅結合近來讀到的相關文獻,相對淺顯地探討高等學校課程管理,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