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中明 趙廣 劉媛媛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跨國并購成為銀行進入海外市場的重要方式。以建行并購巴西BIC銀行為研究樣本,分析其并購動因,而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其并購后的長期財務績效,并采用建行自身縱向比較的方式進行結果分析,結論表明建行這一并購事件的長期財務績效表現不夠理想。最后總結經驗,從并購的區域、對象和時機三個層面得出啟示,以期為中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提供一定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跨國并購;長期財務績效評價;中國建設銀行;巴西BIC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0-0083-02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全球很多大型銀行都開始了國際化經營,跨國并購也成為銀行進入海外市場的重要方式。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歷程較短,且并購時易受到政府干擾和國家政策影響[1],從而并購績效較低。而現階段積累的關于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理論和實證經驗較少,且大多集中于銀行并購的動因及效率研究,對于銀行跨國并購所產生的價值即銀行績效的研究涉及較少,相應的實證方法得出的結論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評價其產生的績效。但對商業銀行跨國并購前后的績效變化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為我國商業銀行實施全球化戰略、開展國際活動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并購動因
建行是我國國有五大行之一,在海內外都發展迅速。建行在內地的分支機構覆蓋了我國大多數城鄉地區,在海外則擁有建行亞洲、建行倫敦、建行俄羅斯等經營性子公司。而巴西的BIC銀行成立于1938年,是巴西歷史最悠久且規模較大的一家中型銀行,主要經營的核心業務是為中型市場的公司客戶提供貸款業務。對建行并購BIC銀行這一事件的并購動機的分析可以從并購方建行海外市場角逐需求和被并購方BIC銀行所處經濟環境和自身經濟實力方面進行。
到2013年并購時為止,建行的海外網點數目僅有7家,且覆蓋范圍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而巴西作為南美洲代表性國家,是建行推進海外發展戰略、打開拉美市場的重中之重。其次,中國是巴西的第一大出口國,也是巴西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兩國在油氣、農礦產品領域有深入合作,這些業務上的合作為銀行業提供了大量的貿易結算業務。同時,BIC銀行作為巴西歷史最悠久的私營銀行之一,其網點數目多且覆蓋范圍廣,具有豐富的客戶資源以及完整的市場平臺和操作經驗。
二、銀行并購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選取與量綱處理
(一)評價指標選取
本文在借鑒以往國內外商業銀行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相關文獻基礎上,結合郭妍[2](2010)研究商業銀行并購財務績效所選取的指標,同時充分考慮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和信用的企業的特殊性,從銀行盈利能力、流動能力、安全能力以及體現銀行發展狀況的成長能力四個方面綜合考慮,初步選取資本利潤率、成本收入比、成本費用利潤率、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存貸比、流動性比率、現金資產比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10個指標作為本文研究建行并購BIC銀行長期財務績效的原始指標。
(二)指標量綱處理
為對財務績效的評價更為方便和準確,需要對指標進行進一步處理,使所有指標與其反映的性質的方向保持一致,上述10個指標中“成本收入比”和“存貸比”是逆指標,因此將這兩個指標取倒數作為替代指標。將處理好的10個財務指標變量分別定義為 X1,X2,…X10,構成長期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變量集。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長期財務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一)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為對建行并購前后的財務績效進行評價,本文選取建行作為研究對象,借鑒魏長寬[3](2014)、云昕和辛玲[4](2015)等人在績效評價時對并購案例采用的主成分分析的實證做法,以建行并購前后各5年(2008年—2018年)各年度財務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分別定義為樣本1,樣本2,…樣本11。本文所有樣本的具體數據均來自同花順網站及相關銀行各年度報告。
(二)建行的財務績效評分過程
1.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中的10個指標作為研究變量,用Excel軟件對選取的建行11個樣本的10個變量對應的財務指標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得到可用于計算各樣本績效綜合得分的原始財務數據矩陣;再運用SPSS23.0軟件對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得所有變量的單位統一為sd。
2.運用SPSS23.0計算其相關系數矩陣。經觀察統計,相關系數矩陣中有極大一部分系數絕對值較大,即有相當一部分變量間表現出強相關關系,即原始變量指標之間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信息重疊,因此這些變量適合進行主成分分析。
3.再用SPSS23.0對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且累積方差貢獻率大于85%的原則,提取兩個主成分,分別定義為主成分1和主成分2,其方差占比分別為66.76%和18.72%,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5.48%。由此說明,提取的兩個主成分可充分描述建行的財務績效表現狀況。提取兩個主成分的載荷矩陣,在主成分1上具有較大載荷值的初始變量有資本利潤率X1、成本收入比之倒數X2、成本費用利潤率X3、資本充足率X5、存貸比之倒數X6、流動性比率X7、現金資產比率X8、凈利潤增長率X9和總資產增長率X10,這9個變量在主成分1上的載荷值均超過70%,因而該主成分1總體上能反映建行的盈利能力、流動能力和成長能力。在主成分2上具有較大載荷的初始變量為撥備覆蓋率X4,該變量在主成分2上的載荷達到89%,反映的主要是建行的安全能力。
4.通過公式特征向量=計算出兩個主成分的成分系數矩陣,計算結果(見表1)。成分得分系數矩陣的兩個主成分對應的成分得分系數表示建行績效指標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矩陣的原始變量集進行降維變換時各變量所占的比重,由此可計算出兩個主成分的績效得分。
5.以計算所得的成分得分系數矩陣作為權重,將11個樣本即并購前后11年的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代入公式中即可計算出并購前后11年中每一年的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成分分值f1、f2。
6.以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數運用非線性加權法構造一個綜合得分函數來計算11個樣本的財務績效綜合得分,其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方差貢獻率分別66.76%和18.72%,其權數為各自方差貢獻率占兩個主成分方差貢獻率的比重,公式為:F=。
(三)實證結果分析
1.根據公式和上述數據計算出建行各樣本的主成分得分和財務績效得分,各樣本分別對應建行并購前后的11年。計算結果表明,反映盈利能力、流動能力和成長能力的主成分1的得分在并購前基本穩定,2012年后開始略微下降,從2013年開始急劇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主成分2的得分以及財務績效綜合得分,從2016年開始下降幅度放緩。其變化趨勢與建行的綜合財務績效得分基本一致。反映安全能力的主成分2得分在并購前4年有較大的上升幅度,從2013年開始下降,2016年后再度上升,上升幅度逐漸增大。而建行綜合財務績效得分的變化趨勢與主成分1的變化趨勢相似,可以分為三個時間段分析。第一階段為2008—2012年,在這一階段建行的財務績效均保持整體平穩,得分穩定波動;第二階段為2013—2015年,該階段建行財務績效劇烈下降;第三階段為2016年至今,建行下降趨勢放緩,在2018年有微弱回升。
2.為更清晰地分析建行并購前后綜合財務績效變化情況,應對建行并購前后11年進行縱向比較,可計算建行11年間財務績效得分變化率來反映建行并購前后績效的變化幅度,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建行在并購BIC銀行公告發布當年開始降低明顯,即從2013年持續至2017年變化率均為負值,且2014年和2015年降低程度較大,2016年后降低程度減小,業績開始略有好轉,至2018年變化率重新恢復為正值,但增長程度不大。這與前文分析的反映建行盈利能力、流動能力和成長能力的主成分1中的指標變化狀況一致,表明前文分析結果是準確可信的。
3.綜合來看,建行對BIC銀行的跨國并購從長期來看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鑒于并購年限不長,觀察分析的時間較短,建行跨國并購長期財務績效并沒有呈現出明確的規律。但是從分析結果來看,建行并購發生后前兩年績效值下降較明顯,從并購第三年開始逐漸回升呈現積極趨勢,但仍舊低于并購前。
四、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建行并購BIC銀行的前幾年績效表現較差,但由于并購年限較短,且規模經濟效應是需要市場和時間的長時期檢驗的,因而無法完全判定長期財務績效表現。
(二)建行跨國并購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啟示
并購事件是否獲得成功通常取決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需要將被并購方因素與自身發展戰略緊密聯系起來,另一方面在并購區域、對象和時機等的選擇上都需要進行詳細謹慎的評估,由此才使得并購后續的整合和業務交接高質高效。
中國商業銀行在跨國并購選擇區域時,要優先考慮政策上更為開放、市場經濟更為發達、法律法規更為完善的區域。同時,要選擇與其在業務經營領域具有較強互補性、自身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并購對象。最后,在并購時機的選擇上也要考慮全球經濟大環境狀況,在對并購對象價格進行評估時,應根據當前大環境進行合理評估,避免對并購對象價值高估而盲目并購,導致并購代價過大,給并購銀行帶來損失。
參考文獻:
[1] ?白濤,任建軍.銀行業并購重組的國際經驗及我國銀行業的并購重組[J].金融論壇,2003,(7).
[2] ?郭妍.我國銀行跨國并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2010,(11).
[3] ?魏長寬.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研究[J].江淮論壇,2014,(4):111.
[4] ?云昕,辛玲,劉瑩,喬晗.優酷土豆并購案例分析——基于事件分析法和會計指標分析法[J].管理評論,2015,(9):23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