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凱



摘 要:產業融合是一個新興的業態,在“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指引下,充分發揮不同產業之間的優勢進行互補發展成為當前的趨勢。因此,對陜西省體育旅游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不足進行詳細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從產業融合視角出發,提出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與創新發展模式。同時,給出陜西省體育旅游發展的業態創新、要素創新、營銷創新以及組織形態創新等對策,以期為陜西省突破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困境探索新的思路。
關鍵詞:產業融合;體育旅游資源;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0-0128-03
引言
產業融合是不同業態的產業或產品相互滲透融合,形成新的產業或產品的動態演化過程,其成為當前推動經濟發展與創新的重要措施。在當前的產業融合的趨勢下,體育產業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發展,適應經濟與生活的需求,進行體育運動與旅游產業之間的產業融合。同時,我國國務院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作為服務業中重要產業類別,進行融合發展成為創新發展的新訴求[1]。因此,本文以陜西省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對策為研究目標,探討提高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與提高問題。從產業融合視角研究出發,研究產業融合視角下陜西省體育旅游創新的生態發展模式分析發展的路徑與模式,以期為體育旅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陜西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與不足
陜西省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區域,古代絲綢之路起點,在“一帶一路”新的發展形勢下,陜西省發布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2],以此積極穩步地推進陜西省體育賽事交流活動。在2016年,陜西省體育、旅游管理部門加大了合作力度,助推“體育+旅游”的發展,提出以“環保、綠色、智能”為建設目標,將旅游、文化、健康等項目元素融進體育產業中的新業態[3]。依據陜西省現有體育旅游場地數據顯示:攀巖場所15處,野營訓練場15處,摩托訓練場地15處,冬季滑雪場13處,水上運動場(館)120多處等。這些場所不僅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環境,也提供了健身鍛煉的場所。雖然陜西省取得很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緩慢。在新時期“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陜西省規劃發展了很多體育場所與旅游路線,但受到陜西省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影響,其發展主要依賴自然資源和歷史資源,導致陜西省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呈現落后的局面與不平衡狀況,提供給旅游者與體育愛好者的產品缺乏特色。
2.體育旅游產業缺乏長遠規劃。陜西省的體育旅游的項目多以戶外俱樂部形式來經營,在管理與發展上缺乏有效的組織與政策上正確的引導,無法給體育旅游經濟發展拓展發展的空間。同時,缺乏長遠規劃與明確的管理歸屬,在管理上與產業結構上,因其自身的不足而無法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
3.體育旅游產業結構不完善。近年來,陜西省的體育旅游經濟的發展方式仍較落后,沒有能夠再提供多元化和高附加的其他消費體育旅游產品,造成旅游者對于此區域的重游率低,失去對于旅游者和體育愛好者的吸引力與經濟發展缺乏動力,很難滿足當前旅游者出游的需求。
二、產業融合視角下陜西省體育旅游資源發展的路徑與模式
1.陜西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根據產業經濟學中的產業融合理論表述,構建適合發展需求的陜西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主要通過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市場融合等三個階段實現[4]。一是技術融合。技術融合是產業融合的基礎,在進行體育旅游產品開發的初期,應多借鑒旅游產業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豐富經驗,使體育旅游產品既不失其體育特點又具有吸引力。二是業務融合。業務融合是技術融合之后重新整合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技術、資源,利用重大體育賽事或群眾體育活動開發體育旅游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旅游產業難以持續發展的不足之處。三是市場融合。市場融合則是技術融合和業務融合的最終階段,此階段消費內容隨之發生了改變,通過對滿足新消費需求的融合型產品的市場供應,獲得更大更具競爭力的市場占有率。
2.陜西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模式。陜西省體育旅游的創新模式建立在產業協作和產業融合,其發展應該以政府引導為核心,以體育產業、旅游產業、企業和其他機構協同合作,在建立適合陜西省特色的體育旅游產業,其涉及的政策、資金、項目以及主體等多個元素,構建了以政府部門為主導,其他相關產業協同創新的“鉆石型網絡結構模型”創新的體育旅游資源發展模式(如下圖所示)。
引導對體育旅游產業鏈進行管理與重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使得體育產業、旅游產業、體育旅游等相關企業以及其他組織幾個機構進行有效的融合同襄共舉,不斷創新,形成網絡結構,提供既具有特色又能夠滿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服務產品,形成互補局面,不斷拓展原有的產業鏈。
三、產業融合視角下陜西省體育旅游資源發展創新的對策
1.體育旅游產業的業態創新。充分利用陜西省歷史文化資源及自然生態環境基礎,圍繞適應和滿足旅游者日益增長需求,體現出體育旅游產品獨特的文化特征和生態特性(如表1所示)。
2.體育旅游產業的要素創新。陜西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中,應該根據“商、養、閑、情、奇”等五點要素進行提升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加大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與提升(如表2所示)。
3.體育旅游產業的營銷創新。陜西省體育旅游產業應該注重市場營銷的工作,以“互聯網+”思維和方式進行體育旅游產業的營銷,通過互聯網以及移動終端APP普及與應用的優勢,創新體育旅游產業的市場營銷渠道。如與攜程、淘寶的第三方平臺合作,實現“平臺共建、資源共享、信息共通、互利共贏”。充分利用體育旅游專門的APP、陜西省體育旅游網多語化門戶網站以及微信公眾號宣傳與交流功能,拓寬旅游營銷渠道[5]。利用網絡在線平臺,實現O2O的互動,宣傳推廣陜西省體育旅游資源和特色旅游產品:注重與休閑運動、體育賽事及文化節慶活動聯合開展營銷;與國內戶外旅游俱樂部聯合舉辦戶外露營、探險活動;開展各種主題體育旅游活動,共同開拓市場。
4.體育旅游產業的組織形態創新。當前,陜西省體育旅游產業的企業總體實力弱小,呈現“小、散、弱”的特點,沒有形成集團效益與規模效益[6]。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資源融合多是在市場需求與短期的經濟利益下的自組織模式,使得融合型體育旅游資源的創新綜合競爭力與實力上表現不足。因此,應齊心協力,共同促進陜西體育旅游產業的快速有序發展,不斷提高行業的總體實力,使之為體育旅游產業融合創新的主體和實施者。其表現有以下幾點:首先,引導相關有一定規模和經濟實力的企業以參股入股、引進戰略合作伙伴、政策扶持等多形式投身至體育旅游產業,形成規模效益和集團效益。其次,引導體育旅游產業的相關組織和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兼并重組、戰略聯盟等多種形式不斷壯大實力。最后,構建陜西省體育旅游產業協會,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與相關的措施,引導與監督體育旅游產業良性發展與有機融合,提升的整體實力與競爭力。
總之,在當前,各個不同行業為了深入發展進行了進一步的產業融合,此是新型的經濟業態。本文以完善陜西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體系為出發點,給出了產業融合視角下陜西省體育旅游發展模式創新的業態創新、要素創新、營銷創新以及形態創新等對策,以期為陜西省突破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困境探索新的思路,從而促進陜西省體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強.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與路徑機制[J].體育學刊,2016,(4):55-62.
[2]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EB/OL].陜西省人民政府網站,2015-05-13.
[3] ?蘇莉,姜令頌.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13):228-229.
[4] ?于海洋,王麗.“產業融合”視域下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策略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8,(12).
[5] ?張澤君,隋鳳娟,張建華,張健.“互聯網+”視域下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8,(3):36-40.
[6] ?李金峰,時書霞.“一帶一路”視閾下蘭州智慧旅游建設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7,(3):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