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黎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的個人昕有的財產逐年增加人們越來越開始關注自己亡故后所有財產的分配,由此,對遺囑的重視程度增加。隨著各項法律條文的不斷更新,民法典編纂應對遺囑形式設置嚴格的條件。基于此,本文將立足于民法典編纂背景,對遺囑形式及其要件完善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民法典 編撰 遺囑形式 要件
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富余財產增多,對于死后財產的處理成了當下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遺囑成了人們臨終財產分配的主要形式。民法典應隨著社會變化而不斷更新,本文就民法典編纂背景下遺囑形式及其要件完善進行詳細論述。
一、遺囑形式
(一)普通遺囑形式
1.普通遺囑內容。書寫遺囑:書寫遺囑可以分為自書和他人代書兩種形式。自書遺囑的特點根據名稱就可以理解,就是需要設立遺囑的人也就是遺囑人也可以成為被繼承人自己書寫遺囑,而且對遺囑的形式做了一定規定,遺囑的內容必須寫咀此份遺囑設立的準確時間,準確到年、月、日;但是如果立遺囑人不能自己書寫遺囑,像遺囑人無文字書寫能力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喪失書寫能力的情況下要求遺囑人自己書寫遺囑是不現實的,所以也可以請他人代為書寫遺囑,但必須要有公證人在場。
錄音遺囑:錄音遺囑要求遺囑人必須親自口述遺囑的內容,以錄音的形式將其記錄下來。
公證遺囑:公證遺囑的原稿形成應當通過以下三種形式:一是遺囑人或者委托他人按照遺囑人的意思最終形成一份無修改、無補充的遺囑;二是公證人員對遺囑人所提供的有修改和補充痕跡的遺囑進行整理和謄清;三是由公證人員代為書寫的遺囑,必須由遺囑人口述,公證人代為書寫,且要將己打印作為原稿的呈現形式??傊?,普通遺囑要求訂立遺囑時必須將遺囑的內容轉化成文字記錄或者錄音記錄。
2.見證與公證。自書遺囑因為是由遺囑人本人所書,所以對見證和公證都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但是其他三種遺囑類型根據其自身要求,或需要見證,或需要公證。公證和見證都是為了保證遺囑的真實性,真實的反映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公正和見證其實是~種東西,其中公證只是見證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只是將普通的見證人規定為國家公證機構的國家工作人員,將公證作為一種職業,它對公證人員的要求更高,所以比普通見證人的見證效力更強,所以在我國的法律中規定如果兩份遺囑發生沖突時,一般公證遺囑的效力更強,一般首先認證公證遺囑。這就使得在認證遺囑時,公證遺囑的效力一般高于其他遺囑的效力。在代書遺囑的訂立過程中,要求有見證,要求至少有兩名與遺囑內容無利害關系的人在場訂立。在我國《繼承法》中規定,代書人也是見證人,所以對代書人也提出了和見證人一樣的限制要求。錄音遺囑和代書遺囑對于遺囑形式的要求幾乎—致,為了保證代書人或者錄音人不會隨意的改變遺囑的內容,影響遺囑的真實性,所以規定必須同時有兩個見證人的見證,公證遺囑就是兩個公證人的公證,這個規定也允許有特殊情況的存在,如果遺囑沒有兩位公證人員同時在場,必須至少有一名見證人在場。公證遺囑下對見證人和公證人還提出了身份和資格的限制。
3.簽名。簽名是設立遺囑必備的內容,我國法律對遺囑簽名也有一定的規定。在原則上要求設立遺囑人親自簽名,但是也要考慮到例外,如果遺囑人不會簽名或者簽名有困難的,也不能強人所難,也可以以蓋章的方式來代替簽名,無法簽名也沒有印章的,應當用手印的方式代替簽名或印章。具體要求是,自書遺囑要求遺囑人必須親自簽名;代書遺囑要求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以按手印代替簽名或者蓋章的情況下,為了保證遺囑的真實性,我國要求必須提取遺囑人全部的指紋,并進行存檔。遺囑人設立遺囑很多都是在生命將終止時,或者即將失去勞動能力時,如果遺囑人在公證處審批人批準之后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公證處應當繼續完成公證遺囑的制作。遺囑人沒有書寫能力或者喪失書寫能力,導致無法在打印的公證遺囑上完成簽名的,可以將遺囑的原稿進行復印制作成公證遺囑,并在公證處進行存檔。公證遺囑一般要求兩位公證人在場,根據遺囑人的遺囑的真實意思表示形成公證書后,要求至少由其中一名公證人在公證書上簽名;但是,有的情況下,在實際情況中也存在一名公證人和一名見證人共同完成遺囑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公證遺囑也同樣成立有效,只是這時的見證人也要求在遺囑和筆錄上簽字。
(二)特殊遺囑形式
我國的特殊遺囑主要就是口頭遺囑。我國法律規定,遺囑人處在生命垂危或者其他緊急情況下,來不及訂立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公證遺囑、錄音遺囑時,可以訂立口頭遺囑。特殊遺囑的特殊就在它的形式可以通過口述的方式完成??谑鲞z囑要求有兩名無利害關系的見證人在現場見證,而且它不要求呈現在書面上,只要記在兩個公證人的腦海中就可以。因為口頭遺囑是情況緊急的一種應急方法,所以如果特殊情況不存在,或者危機解除,遺囑人可以進行其他方式訂立遺囑的,口頭遺囑當然失效,而不論遺囑人是否又重新訂立了遺囑。
二、完善我國遺囑形式要件的具體建議
根據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不同類型的遺囑雖然對遺囑的形式有些許不同的要求,但也有共通的地方。也就是說,只要是一份遺囑中具備了某一類型遺囑的全部形式要件時,該遺囑就可以認定為一份具有效力的遺囑,即使這不是遺囑人想要訂立的遺囑的形式。在保證遺囑真實性、便民性的原則下,筆者將結合目前我國的國情提出以下建議:
總的來講,一是將遺囑要件規定進行細化,用嚴謹的內容和程序要件來規范遺囑,保證遺囑表達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最大程度的防止遺囑被篡改。例如,針對錄音遺囑容易被篡改的現象,設立密封遺囑的形式,要求將錄音遺囑放置到密封袋里并蓋印象等形式防止被篡改。在代書遺囑中,將代書人和見證人分離的制度,確定至少有兩名見證人,且見證人兩人不得擔任其他職責,這樣能使遺囑的真實性得到保障。對于口頭遺囑,雖然其訂立是因為處于緊急情況不能訂立其他遺囑,但是因為其限制少,所以最容易被篡改,所以在事后更應該采取措施保證遺囑的真實性。在口頭遺囑訂立后,口頭遺囑的見證人應盡快將遺囑內容記錄下來,并簽字,然后在公證部門留檔。
以下,筆者將從普通遺囑和口頭遺囑這兩類遺囑形式入手,分析完善這兩類遺囑形式要件的主要立法建議。
(一)普通遺囑
1.遺囑內容記錄。其一,將內容記錄成文本或作成錄音錄像制品后,形成的錄音錄像制品或者文本遺囑訂立成密封的形式。因為錄音錄像形式的遺囑極容易被人篡改,不能反映遺囑訂立人的真實意思,所以對錄音錄像遺囑要求較為嚴格。首先要求此類遺囑必須由遺囑人親自設立,其中錄音遺囑還必須要制成視頻的形式,以保證錄音的完整性。其中錄音錄像遺囑所需要的材料都具備后應該由遺囑人親自密封后交給公證人員進行公證,并且當著公證人的面表明此份遺囑是出于他的真實意思表示。其二,內容明確。遺囑的作用是對設立遺囑人死后財產的分配,所以在設立遺囑時,對遺囑的內容中必須包含財產分配的內容,財產分配不明的遺囑不能作為一項有效的遺囑。
2.見證與公證。法律應明確規定代書遺囑需要至少兩名見證人在場見證,而且應該明確代書人與見證人。因為代書人和見證人的職責不同,代書人是代替遺囑人完成意思表示并將其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其不具備證人的身份,而見證人實際上是對書寫人的補充,他起到的是監督書寫人的作用,防止遺囑人的意思被曲解。而且將見證人和書寫人分開能大程度的減少兩個見證人惡意串通。代書人在見證人的監督下,對遺囑的真實性無法改變,所以,代書人和見證人的身份應該分開,對代書人的身份可不用設置太多要求,而見證人應該是無厲害關系人。是否要求上述人員參加代書遺囑的制作,選擇權應該放在遺囑人手中,法律不應當予以干涉。
3.簽名。簽名主要是對遺囑內容進行確認。簽名的形式只要可以證明設立遺囑人的真實身份就可以,他的簽名也是對遺囑內容真實,反映他真實意思表示。對于代書人、公證人、見證人等其他參加遺囑訂立的人也應該簽下自己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姓名,以便以后發生糾紛時有效的追責。遺囑的簽名是對遺囑的確認,但是簽名等不清楚卻不能對遺囑的效力產生影響,如果通過其他的要件可以佐證遺囑的真實性,比如通過遺囑參加人的證明,那么遺囑仍然有效。
(二)特殊遺囑
特殊遺囑要件形式的完善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制作筆錄。遺囑大部分是以書面形式呈現的,但也不乏有口頭遺囑,即便是口頭遺囑也應在現有條件下將口頭遺囑內容記錄下來,因為證明人的證明力有限,當見證人明確遺囑人的口頭財產分配情況之后,如果受當時條件限制,不能及時將遺囑內容進行記錄,那么應該在事后對遺囑內容進行記錄,并詳細說明情況。
2.見證人見證。對于見證人的見證,不同學者所持觀點不同,有學者認為,見證人作為遺囑見證者,在財產分配時有權利,也有義務去現場見證,并且見證人需為兩人以上。也有學者認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可以不用都去現場,可以是遺囑人通過各種方式,將遺囑的大體真實意思告知見證人,見證人無須出現在現場。筆者更認同前面部分學者的看法,作為遺囑見證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去現場見證。
3.簽名。就遺囑人而言,其只需要將自己身后財產如何分配口頭告知見證人即可,無須簽名,因為有的遺囑人因為身體狀況、年齡條件等的影響可能不具備簽名能力,所以對于遺囑人可以只進行口頭表述。而見證人則需要進行簽名,因為見證人具備能力和時間進行簽名,主要目的是確定見證人的身份,保證遺囑的真實有效。
4.有效期限。不同國家對遺囑有效期限的規定不同,分別為三個月、六個月不等,當然國內學者對遺囑有效期限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九十天即可,也有人認為兩周即可,但沒有人說不規定遺囑有效期限的?;诖?,筆者認為自能夠訂立普通遺囑之日起九十天比較恰當。周期過短,遺囑人可能剛剛度過危機,沒有充足時間去準備和重新訂立遺囑,不建議提示遺囑人盡快訂立普通遺囑。如在此期間,遺囑人又陷入危機狀態,則期間中斷,待危機解除后重新計算。
5.保管。見證人將口頭遺囑做成筆錄后,應當交給有一定權威的機構,比如公證處。也有學者認為,應當交給繼承人、受遺贈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
三、結語
法定繼承在當前法律社會中仍占據著主要地位,仍是當前繼承關系中的主導,隨著人們對自我財產分配意識的提高,遺囑繼承開始出現并獲得較大認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立遺囑的方式處理自己的身后財產?;诖?,文章基于民法典編撰視角,對遺囑形式及其要件完善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