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盼盼
關鍵詞高校 大學生 網絡 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高校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培養高校大學生過硬的思想素質有利于社會主義事業的繼承與發展。因此,高校積極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的現實需求,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體現。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高校主動占領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符合應勢而動的時代要求,有利于高校對于大學生思想引領的順利推進。從高校角度來說,以網絡為依托的全媒體時代到來,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模式,運用新思維、新科技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工作路徑,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性發展。從教育者角度而言,網絡時代給他們的教學方式帶來極大沖擊,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者全面提升自身素養,及時調整工作方法,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與發展。從學生角度來說,網絡時代為其學習和生活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各種誘惑,需要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合理運用互聯網進行學習和生活。
(一)頂層設計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
國家頂層設計的重視,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強心劑。特別是十八大以后,國家在多項重大會議和文件中,都對該項工作予以支持。在加強網絡載體建設、主題教育網站建設、全媒體運營等方面均予以支持,2015年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中,國家對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加強高校網絡陣地建設提出指導性意見。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做出重要指示。2018年起,我國多個省份也陸續建立了省級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這一系列政策因勢而謀,足以表明國家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視。
(二)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提出新要求
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提出新要求,墨守成規的教學方式、照本宣科的授課內容,對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提升思想水平存在乏力現象。相比而言,學生更多的是從網絡中接收大量信息,具有關注網絡教育的主動性,但是處在思想還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對于網絡這把雙刃劍仍然存在使用不當的情況,長期使用網絡,使得學生沉迷網絡,對學習從思想上出現倦怠現象,從而對所學內容一知半解,因此,網絡信息在高校的迅速滲透,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網絡促進學生需求多樣化
以網絡為平臺衍生出的各類軟件可以覆蓋到聊天、交友、服務和金融等各個領域,而手機成為高校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工具,這些正潛移默化的改變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高校學生學習和思想上的問題主要依靠網絡去解決。大部分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不問老師,而是選擇網絡搜索。網絡逐漸成為高校學生的主要交流方式。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的普及,使得學生交流可以跨越時間空間,實現零距離溝通。
二、高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高校大學生使用網絡觸手可及,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極大影響,因此,對學生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由于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不斷學習使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新的挑戰。對于學生而言,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規范其合理用網,隨著網絡在高校的普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及時梳理這些問題根源,有利于針對性的解決。
(一)網絡信息缺乏有效監管
許多自媒體為了獲得點擊量和關注度,各種標題黨、毒雞湯以及不實新聞等內容出現在大眾眼前,也逐漸滲透到高校中,對于學生樹立健康的思想極為不利,這些負面消極網絡信息數量不斷增多,使得網絡信息出現良莠不齊現象。此外,高校及社會對于網絡監管力度有限,僅限于對網絡規范使用的粗略說明,缺乏詳細而嚴格的規定。而且網絡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使得大量不良信息充斥在網絡各個角落,長此以往,學生價值觀容易受其影響,失去自我判斷能力。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待調整
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應該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開放的,單純依靠課堂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然不太現實。在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就是真理、權威,教育者和學生之間掌握知識程度不對等,網絡信息的快速發展,給學生創造了接收信息的平臺,這時候教育工作者一旦沒有及時更新教育內容,就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課堂的乏味無聊,使學生對其產生抵觸心理,難以完成教學目標。目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還不夠完善,教師只是在課堂中簡單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深入研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質內涵,導致部分學生對網絡中不良信息辨別能力較弱。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地位缺失
由于網絡信息的龐大,以及更新速度較快,導致教育者很難及時更新教育內容,缺乏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存在信息滯后于教育對象的現象。教育對象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認識不到位,也導致對學校開放的教育公共平臺沒有及時更新內容。此外,目前網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仍然停留在理論階段,實踐探索有待加強。部分教育工作者對網絡宣傳認知存在偏差,認為大學生已經具備辨別網絡良莠信息的能力,沒有必要再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反而造成大學生上網的危害和不利影響逐漸擴大化,比如有大學生形成網癮,有的瀏覽不健康網頁甚至延伸到實際中等現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三、高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
互聯網作為與社會接軌的快速通道,以其獨特的開放性和廣泛性特點,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也伴隨出現了各種暴力、虛假信息,給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了難度,需要積極探索解決措施,對網絡信息加以規范和引導,幫助學生辨別良莠,從而促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加強網絡監督,優化網絡環境
高校網絡發展受到技術水平和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因素限制,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因此,需要加強校園網絡設施建設和網絡監督,規范大學生網絡行為,促使其養成良好上網習慣。高校可以創建校園信息服務平臺,在平臺中完善網絡管理辦法,內容包括網絡規范條例、用戶管理、網絡安全等方面,在網頁下方可以設置提問欄,方便為學生答疑解惑。教育者可以舉辦校園網絡規范投稿大賽,鼓勵學生提出意見和建議,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又可以使大學生自覺規范網絡意識。
(二)充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網絡的可延伸性較強,可以讓高校學生觸及到海量信息。這就要求高校教育主體應加大網絡內容供給,充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學生為主體,挖掘內容、制作內容,主動占領主旋律陣地,為學生提供具有健康發展的環境,圍繞德育、中國文化、黨史、學生日常生活服務等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網絡技術提供了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多種可能性,要緊跟時代步伐,用新技術、新方法把學生需要的內容和需要給學生的內容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制作出來并傳達給學生。
(三)加強網絡專業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應該依靠高素質教育工作者才能做好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高校應對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定期培訓,學習網絡相關知識,培養其網絡意識,可以開展網絡學習交流會、網絡知識競賽和辯論等活動增強其網絡知識水平。然后,高校從專業網絡技術人才中培養一部分能夠勝任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崗位人才,通過對其進行相關培訓,讓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型人才。此外,還要求培養一批具備一定網絡安全維護、基礎故障解決等技能的專業人才,可以分析學生學習情況,以數據形式客觀展現出來。最后,高校吸引部分網絡信息基礎專業大學生積極參與,其對學生大眾審美觀念和網絡需求較為了解,對于不良網絡行為能夠提出有針對性的管理意見和建議。
四、結語
網絡的廣泛運用引發了人們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上的一系列變化。基于此,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和價值取向也受其影響。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在時代前列,引領發展,因此開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超前謀劃。高校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全面提升自身網絡意識和自身素質,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積極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與應用,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堂思政教育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為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具有切實意義的指導和幫助。對于現階段來說,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領發展,不僅需要教育者的強力組織,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配合,共同探索創新方法,促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