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則月 趙景奎 張彩云



摘要 以揚州市農村微小廣場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取樣法對微小廣場的樹種選擇及配置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揚州市農村微小廣場常用的喬木樹種有52種,隸屬于26科45屬;灌木33種,隸屬于22科29屬,應用頻率最高的喬木、灌木分別是香樟和桂花(100%),紅葉石楠(90%);常綠與落葉樹種比為1.0∶1.5;季相變化良好,四季皆有景可賞。同時還分析了揚州農村微小廣場在植物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總結揚州市農村微小廣場植物景觀建設經驗,為今后揚州及其他城市的農村微小廣場綠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揚州;農村;微小廣場;樹種配置
中圖分類號 S73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21-0123-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tree species in rural microplaza in Yangzhou City were analyzed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The result was as follows:the small square tree species mainly consisted of arbor trees and shrub trees, of which arbor varied from 52 species of 45 genus, 26 families, and shrub varied from 33 species of 29 genus, 22 families.It was found out that the highest application frequency of arbor tree species Cinnamomum camphora and Osmanthus sp.covered 100% of all and that of shrub trees species Photinia serratifolia covered 90% of all.The quantitative proportion for evergreen tree and deciduous tree species was 1.0∶1.5.Rural small square seasonal phase change was good, the four seasons had the scenery could be enjoyed.Meanwhile,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plant configuration structure and provided advices.The experience of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campus of rural small square in Yangzhou was summarized.Its hop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landscape plant construction in other city.
Key words Yangzhou;Rural;Small square;Tree configuration
基金項目 江蘇省林業三新工程項目“綠楊城郭新揚州村莊綠化樹種選擇及配置模式應用示范”(LYSX〔2016〕18)。
作者簡介 黃則月(1994—),女,湖南郴州人,助理工程師,碩士,從事林業生產技術推廣與研究。*通信作者,正高級工程師,碩士,從事林業生產技術推廣與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4-23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認真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鄉村綠化,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宜居鄉村[1-2]。農村微小廣場(該研究將占地面積在0.33 hm2以上,6.67 hm2以下的廣場稱微小廣場)是當下“綠美村莊”的新標志,它作為村莊重要的公共活動場所,發揮著休閑游憩、文化傳播及美化村莊等多重作用。目前,全國各地都在鄉村振興、建設美麗新農村的大形勢下,積極建設新農村微小廣場。揚州素有“蘇中門戶”“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宜居城市”之稱[3],其農村微小廣場也具有一定特色。該研究以揚州農村微小廣場為研究對象,調查分析微小廣場木本植物資源及其配置結構,以期為今后揚州和其他城市的農村微小廣場綠化建設提供一定參考借鑒。
1 研究區域概況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揚州市地處119°01′~119°54′E、32°15′~33°25′N,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過渡區,年平均氣溫為14.8~15.3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8~2.0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7.5~28.0 ℃。年無霜期平均220 d,年合計日照20 924 h,年平均日照2 140 h;年平均降水量864~1 067 mm,梅雨季節一般從6月中旬至7月中旬。
1.2 研究方法
2018年9—12月,選取邗江區、江都區、寶應縣、高郵市內有一定規模的農村微小廣場為研究對象,在每個區域內隨機選擇5個農村微小廣場,1個微小廣場即為1個樣地,共20個樣地。以實地踏查的調查方式,依次對樣地的植物結構進行調查和記錄,包括植物種類、喬木灌木種類、常綠落葉樹木種類、觀賞特性等指標(觀賞特性指標以觀花、觀葉及觀果等觀賞類型進行統計;季相特性以植物觀賞季節進行統計)。調查區域內植被情況見表1,樣地位置見表2。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村微小廣場植物結構
經調查統計可得,20個農村微小廣場內有44科、71屬、85種植物,其中喬木26科45屬52種,灌木22科29屬33種 (含紫藤、凌霄、玉簪、馬藺、鳶尾、再力花、竹子、黃稈金竹)。以種的數量來看,植物種類最多的是薔薇科13屬13種,其次是豆科4屬6種、木犀科5屬6種、木蘭科3屬5種,這4科25屬30種占科總數、屬總數、種總數的比例分別為9.09%、35.21%、35.29%。含單種的科有30種,占科總數的68.18%。
2.2 農村微小廣場植物應用頻率
樹種應用頻率既可以反映調查區域內園林樹種的應用情況[4-5],又可以反映園林設計公司在揚州農村微小綠化廣場設計時的常用樹種情況。農村微小綠化廣場喬木層、灌木層樹種應用頻率見表3。
從表3可得,應用頻率f≥50%的喬木有7種,占總樹種的8.24%,灌木有7種,占總樹種的8.24%,其中香樟、桂花的出現頻率達100%,紅葉石楠出現頻率為90%,紫薇出現頻率為80%。應用頻率在30%≤f<50%的樹種有8種,其中喬木6種,灌木2種。應用頻率在10%≤f <30%的樹種最多,共有36種;f<10%的樹種有27種。
2.3 農村微小廣場常綠與落葉樹種配比
園林植物配置重點之一在于常綠與落葉植物合理搭配。合理種植常綠與落葉樹種對豐富四季景觀及植物多樣性有重要作用。不同地區因地域差異,樹種規劃也有所不同。研究顯示,北方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種植比例在3∶7[6],揚州古運河生態環境林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比例為1.0∶1.6[7]。從表4可得,此次調查中常綠樹種共有34種,占40 %,落葉樹種共有51種,占60%,常綠與落葉樹種比例約為1.0∶1.5。其中喬木常綠樹種有13種,喬木落葉樹種有39種;灌木常綠樹種有21種,灌木落葉樹種有12種。
2.4 農村微小廣場喬木與灌木樹種配比
由表4可知,在此次調查中揚州農村微小廣場中喬木種類有52種,占61.17%,灌木種類33種,占38.82%。揚州農村微小廣場中喬木樹種種類比灌木樹種種類多樣,可選性強,但也說明灌木層存在種類偏少、多樣性不夠豐富等問題。
2.5 農村微小廣場植物觀賞特性配置
植物景觀多樣性是農村微小廣場景觀多樣性的重要內容,植物的枝、葉、花、果都有其獨特的觀賞特性,其形態各異,色彩不同[8]。由圖1可得,在揚州農村微小廣場中春季、夏季以觀花為主,春季觀賞樹種有櫻花、紫玉蘭、碧桃、瓊花等23種,春季觀花期長,景觀較豐富;而夏季觀賞樹種為廣玉蘭、合歡、紫薇、夾竹桃等13種,比春季觀賞樹種明顯減少。秋季、冬季以觀果、觀葉、觀樹形為主,秋季觀賞樹種有欒樹、銀杏、烏桕、柿樹等25種,冬季觀賞樹種有雪松、龍柏、金枝國槐、黃稈金竹等22種。
由圖2可得,此次調查中,觀花類樹種有桂花、蠟梅、月季、杜鵑等34種;觀葉類樹種有法國梧桐、無刺枸骨、火焰南天竹、金森女貞等25種;觀果類樹種有山核桃、柿樹、枇杷、香櫞等7種;觀樹形類樹種有圓柏、羅漢松、雪松、落羽杉等16種。喬灌木按照觀賞特性相互搭配才能形成多層次的植物景觀效果,也為農村微小廣場植物景觀多樣性發揮重要作用。
3 結論與討論
植物種類的多樣化是建設微小綠化廣場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樣化的植物種類可以形成不同季相,還可以形成多層次、多彩色、多角度的景觀,給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9]。根據《揚州市江淮生態大走廊林業建設規劃(2018—2035)》可知,揚州市區域內現有554種植物[10]。在此次調查中,農村微小廣場的樹種種類僅85種,應用頻率f≥30%的樹種有22種,為常見的香樟、廣玉蘭、銀杏、紅葉石楠等樹種;而f<30%的樹種為53種且應用頻率低的樹種實際種植數量也較小。說明農村微小廣場的綠化樹種較單一,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遮陰、降噪的功能,但沒有形成獨特的景觀效果。建議進一步提升植物種類多樣性,加強圓柏、喜樹、七葉樹、絲棉木等鄉土樹種、鄉土化樹種的應用頻率及種植數量,提高農村微小廣場植物景觀豐富度及綠化樹種多樣性。
微小廣場中喬、灌的合理搭配,不僅能達到遮擋陽光、凈化空氣、美化的功能,還能構建穩定的生態群落,充分發揮空間資源,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9]。此次調查中,在江都丁溝騰飛村健身廣場、邗江方巷鎮聯合村景觀綠化等部分微小綠化廣場的喬木種植過于密集,影響其生長發育,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到所選樹種的生長類型,各樹種生長速度不一。初栽時各樹種長勢勻稱,能達到較好的景觀效果,后期因生長速度不一、管護不及時等原因,微小廣場的綠化效果受到影響。建議今后在微小綠化廣場規劃中應考慮到近期效果與遠期效果并重,將植物后期的長勢考慮入內,加強對微小綠化廣場的合理規劃。
園林綠化廣場中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的結合以及觀花、觀葉、觀果樹種的結合,能夠達到四季皆有景可觀的效果。此次調查中,微小綠化廣場的常綠與落葉樹種比為1.0∶1.5,比例較合適,且季相變化良好,四季皆有景可賞;但夏季開花植物較少,應多引種珍珠梅、花木蘭等夏花樹種,適當增加夏花植物應用頻率。秋季雖以觀葉、觀果為主,但觀果樹種較少,應增加柚子、山楂、枸骨冬青等觀果樹種,以觀賞色彩艷麗的果實增添農村微小廣場秋季景觀。
綜上所述,通過對揚州市20個農村微小綠化廣場的調查,揚州現有農村微小綠化廣場應用的植物種類雖較江蘇省園林綠化適生植物(406種)[11]種類少,但常綠與落葉植物種類比為1.0∶1.5,四季皆有景可賞,基本能滿足微小廣場綠化功能及景觀需求。該研究可為今后微小綠化廣場樹種選擇及配置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造林綠化管理司鄉村綠化調研組,劉樹人,黃正秋,許傳德.關于鄉村綠化有關情況的調研報告[J].林業經濟,2018,40(6):48-53.
[2]魏俊杰.基于城鎮化和產業化互動的村域經濟發展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9.
[3]冉冉.揚州地區新農村綠化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2.
[4]彭鎮華.中國城市森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5]肖曉霞,王建兵,蘇利英,等.惠州西湖風景區園林植物群落特征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16,43(3):46-51.
[6]蘇喜富.我國北方城市綠化樹種的選擇與配置[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9,32(3):81-84.
[7]徐瑋瑋.揚州古運河生態環境林綠地樹種配置及環境效應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07.
[8]陳波.杭州西湖園林植物配置研究——植物群落功能、種類組成與案例[D].杭州:浙江大學,2006.
[9]邢真,仝瑞霞,王俊霞,等.淺析園林綠化樹種的選擇和配置[J].生物技術世界,2014(1):40.
[10]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揚州市江淮生態大走廊林業建設規劃(2018~2035)[M].揚州: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所,2018.
[11]曹兆陽,陳傳海,趙景奎.揚州市城區道路綠地植物結構調查與分析[J].江蘇林業科技,2013,40(5):20-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