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利 王莉 劉建霞
摘要 從應用型高校對生物學專業的發展定位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根據遺傳學課程的特點,分析了該課程教改現狀及現存問題,并從教學內容的精簡與整合、教學策略的改革與創新、考核方式的廣度與深度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以尋找更適合應用型高校發展的遺傳學教學體系。
關鍵詞 應用型高校;遺傳學;課程內容;教學策略;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21-0274-02
Abstract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the objective of cultivation practical talents for the major of biolog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tics” course,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nd some problems foun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though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 Genetics” course contents were discussed, an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y and improvement of assessment were also proposed. By reform in these aspects, the author seeks to an excellent instructional system suitting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Genetics;Course contents;Teaching strategy;Assessment system
基金項目 山西大同大學校級教學改革創新項目(2018-XJG2018209)。
作者簡介 張紅利(1985—),女,山西壽陽人,副教授,博士,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3-19;修回日期 2020-04-09
遺傳學是高等院校生物類專業必修的一門主干基礎課程,也是 21世紀生命領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遺傳學的研究范疇已大幅度拓寬,由最初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遺傳學延伸到醫藥學、免疫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等各個生命領域[1-2],迫切需要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考核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以培養具備扎實基礎知識、較強應用能力的優秀人才。
1 遺傳學課程教學現狀
1.1 遺傳學教改現狀
遺傳學是生命科學的核心課程。近5年,本科階段的遺傳學課程教學已在課程內容更新和知識傳授方式上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①《遺傳學》教材版本的豐富和多樣化,如《普通遺傳學》《現代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動物遺傳學》《醫學遺傳學》《數量遺傳學》《群體遺傳學》等[2];②遺傳學精品課程的創設,如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云南大學等各大名校相繼開設了遺傳學、醫學遺傳學、動物遺傳學等國家級精品課程;③遺傳學教學改革的初探,如遺傳學網絡課程方面的建設與探索[3-5],在遺傳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上的教改探析[6-9],以及針對不同類型高校進行的遺傳學改革探索[1,10-12]。
1.2 遺傳學教學現存問題
由于各高校培養對象、任務與側重點、目標各有差異。山西大同大學現為山西省首批應用型轉型試點高校,結合學校發展定位,遺傳學課程教學面臨嚴峻的挑戰,目前主要存在幾個問題:①教學內容缺乏整合,且與實踐應用脫節;②教學理念和策略保守;③課程評價體系單一且不完善。傳統的遺傳學教學體系讓學生感受不到挑戰性、實用性和前沿性。如何對課程進行合理規劃,以及如何挖掘學生的探究潛力已成為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因此,遺傳學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2 優化知識體系,體現專業特色
2.1 章節內容的精選和整合
遺傳學在生物科學領域中發展迅速,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都發生了變化,必然要求高校教師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做合適的調整,內容要突顯基礎性、新穎性及適用性。第一,從章到節均需要精簡,如高中遺傳知識點(遺傳的物質基礎,孟德爾遺傳定律,伴性遺傳、物種形成與自然選擇學說等);與細胞學和基因工程課程內容重疊的章節(體細胞遺傳、細胞質遺傳的分子基礎、基因突變、基因表達調控、基因工程)。第二,遺傳學教材各部分內容相互滲透、實際教學中需要將這些分散的內容進行整合,補充和聯系,使學生對遺傳學知識結構有清晰的框架和脈絡認識。如孟德爾定律、連鎖交換定律、伴性遺傳這些章節均屬于細胞核遺傳信息的傳遞規律。它們之間既有區分,但又密切聯系,在研究多個性狀的遺傳時,決定這些性狀的基因既可能遵循孟德爾自由組合定律也可能遵循連鎖交換定律,而單個基因的遺傳只遵循孟德爾定律。另外,伴性遺傳性狀并非獨立與前二者,而是孟德爾定律和連鎖交換定律在某些性狀傳遞過程中的特殊體現。在細胞核遺傳規律內容基礎上,細胞質遺傳和母性影響對性狀的遺傳方式做了進一步補充和擴展,將三者比較區別聯系,能更好地理解拓展性狀的遺傳方式,即決定性狀的遺傳信息因其所在位置不同,性狀的遺傳方式將呈現不同的規律,但又有內在關聯。單基因決定性狀的遺傳方式是遺傳學中最基礎的內容,現實中有許多性狀是由幾個甚至多個基因共同決定的,數量遺傳學對于理解這些性狀的遺傳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