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摘 要]高職教育是我國向社會輸送專業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我國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提升高職人才的綜合素質等是推進教學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管理模式,使目前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更加豐富,進而使教學內容滿足市場對財務人員的需求。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院校;財務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0.111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0)20-0-02
1? ? ?大數據對財務管理學科改革的促進作用
1.1? ?使課程改革更具針對性
在大數據背景下進行財務管理學科改革,能夠使課程改革更具有針對性。財務管理與其他科目相比,應用性較強,需要相關人才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的財務能力,進而不斷提升學校的財務管理綜合教學能力。大數據背景下,加強對財務信息的分析和處理,有利于促使高職院校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形成更加豐富的人才培養模式。大數據能夠細分當前社會對財務管理人員的需求,通過對比分析,不斷梳理目前財務管理學科中的學習重點,制定更加明確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按照實際需求培養人才,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使人才更符合各個財務崗位的需求,明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的改革方向。
1.2? ?促進課改更具有效性
從近年來市場調查和企業反饋情況看,當前我國財務管理課程教學與市場上的實際需求還有出入,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大數據影響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有效性,例如,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高職院校能利用大數據全面分析學生的具體能力,還能在滿足課程改革之后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實現當前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說,大數據要在課堂中有機融合教和學,幫助學校制訂最佳教學方案。此外,大數據能夠為高職院校今后財務管理課程指引方向,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加突出,例如,利用大數據,能夠有效提升改革精準性,為教師教學提供更加科學的參考依據。總之,大數據是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我國高職學校改革的核心。
2? ? ?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體系不明確
當前很多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還存在課程體系不明確的問題。其一,課程體系明顯失衡。在課程安排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學習,較少添加實踐教學的內容,導致教學比例失衡,長此以往,學生的理論成績雖然有所保證,但在實際應用方面會存在諸多不足。其二,在課程設置環節,財務管理內容缺乏創新。高職院校進行課程改革時仍然按照原有的財務管理知識進行指導學習,這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幫助不大,教學效率不高,培養的學生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2.2? ?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性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按照實際情況制定課程流程,導致財務管理課程體系存在明顯失衡。在安排教學課程時,教師只注重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學生在長期的理論教學中感到枯燥乏味,對財務管理課程喪失興趣,降低學習積極性。此外,很多學生認為財務管理課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難度較大,如果不真正進行實踐鍛煉,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導致教育效率和質量不高。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提高實踐性教學內容所占比例,避免課程體系不平衡影響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性。
2.3? ?課程開展過程中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開展財務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地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沒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基礎進行針對性教學,學生在課堂中只是被動聽講,不能真正融入課堂,學生與教師之間缺少溝通平臺,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長此以往,將會逐漸降低學生對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較大,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個性化教學才能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但課堂教學中多教師都忽視了這一點,沒有進行有效教學,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沒能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4? ?課程考評模式不科學
當前很多高職學校對學生的考核仍然以卷面筆試考核為主,這種考評方式過于單一,不能綜合評估學生的能力,很多學生雖然在學校中學習成績優異,但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難以勝任崗位要求。財務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部門中不同的崗位人員需要的專業技能不同,而很多高職院校在考核學生的過程中并沒有認識到社會中財務管理崗位體現的差異性,大多采用統一的評估手段,不能真正評判學生的綜合能力。
3? ? ?大數據背景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3.1? ?確定課程目標,依據社會實踐設置課程體系
在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改革過程中,第一項任務就是確定課程目標,根據當前的社會實際需求制定課程體系。其中,學校在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中,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并以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為學生順利進入企業工作奠定實踐基礎。例如,高職院校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可以加大實際操作內容所占比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專業的教學理論和普遍性的實操訓練相結合,以更好地適應崗位需要。
3.2? ?完善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崗位匹配度
在市場化大環境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的目的是向社會和企業輸送高質量人才,如果學習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一致,那么學生在進入企業后將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價值。一方面,使學校的教學得到企業的肯定;另一方面,使學校畢業生受到社會和企業的青睞,形成良性循環。高職院校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信息分析了解行業對財務人員的需求標準,在后續培訓和教育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學效果。同時,還要創新管理制度和創新課程體系,突出財務人員的特點,使他們更具管理性和專業性。此外,還要了解財務管理制度中的弊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優化目標課程,增強學生的綜合實力,更好地突出人才培養的價值與效果。
3.3? ?積累教學經驗,依托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高職院校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按照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應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能力。目前,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普遍應用,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應用這些技術,不斷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有效性,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通過智能化的方式學習,例如,微課教學能夠打破課上課下的限制,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現代化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夠依托信息交流平臺進行有效溝通,教師實時在線解決學生的問題,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優化教學模式,促進現代化教學。
3.4? ?制訂科學合理的考核計劃,創新考核方式方法
在大數據背景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實施效果。傳統的唯分數論已經不能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高職院校應采用更加綜合的測評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應重點考核學習過程,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性和實踐操作能力。在課程評價方面,采用“平時成績+實踐能力”的考核方式,制定更具綜合性的考評機制。其中,測評內容應包括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平時成績、考試成績3部分。高職院校通過分別對學生日常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以及期末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判,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考核機制,能夠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持續性。
3.5? ?重視企業實際需求,提升學生專業能力
高職院校在財務管理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競爭實力。目前,企業財務部門工作內容逐漸細化,會計、出納、審計人員等都負責不同的工作,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時也要有所側重,為將來的職業選擇指明方向。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對不同學生的專業能力進行綜合評估,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使學生能夠及時查漏補缺,為今后的實習和就業奠定基礎。
4? ? ?結 語
財務管理是高職院校中財會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在大數據背景下需要及時更新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更需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業務技能。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認識到大數據背景下對財務人員財務能力的新要求,彌補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現代化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姚榮.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柏攧展芾怼闭n程教學模式改革[J].新課程研究,2019(29):29-30.
[2]夏文,李顯艷.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21):352-353,356.
[3]劉穎.關于大數據背景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78):46-47.
[4]黃麗麗.大數據背景下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科教導刊,2019(9):50-51.
[5]顏青.大數據背景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7):232-233.
[6]唐建國.大數據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福建電腦,2016(9):146,180.
[7]孫影.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多元化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資訊,2014(32):159-160.
[收稿日期]20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