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燕春 秦軍偉 張久永 郎賢萍 牛其偉
【摘要】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是地理教學中值得探究的重要課題。當前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課程性質的表述為:高中地理課程是與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相銜接的一門基礎學科課程。但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地理僅作為“副科”出現在初中教學中,課程安排往往遭受排擠。以作者所在的泰安市為例,學生初中三年級已完成地理學科學業水平測試。在初四的整整一年中,學生都在忙于備考中考科目,地理課則不在其中。進入高中后,學生的地理知識因遺忘等原因儲備明顯不足。其實,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教學知識是一脈相承的,在實際教學中一旦涉及初中的知識好多學生會比較吃力。同時,高中地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認知的深度和廣度的要求都有了較大的跨越,從而導致初高中地理學習有了“隔閡”。
【關鍵詞】地理課程標準? ?初高中地理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9-036-01
一、設計理念及實施建議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雖然都是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從培養學生的目標角度來看,初中課程的基本理念的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則注重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從這一點來看,高中地理在初中地理的基礎上對學生有更高的期待。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注意教學要與實際相結合,多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逐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從學習方式的角度看,雖然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在理念里沒有提,但是在實施建議里涉及到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及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初高中倡導的學習方式相似,但是高中的要求有遞進、有提升。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重視科學設計地理教學過程,同時強調地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營造直觀、實時、生動的地理教學環境。
從評價方式的角度看,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里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都倡導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根據三維目標確定三維評價,高中課程標準則指出了評價的方向,即測評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價值判斷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水平等來全面反映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發展狀況。另外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里還重點提到了學生思維結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
從設計理念總體上看,初高中總體方向一致。要求上,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標準更高、方向更明確,地理核心素養培育這一理念貫穿全局。
二、課程目標
從課程總目標對比來看,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增強愛國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則提出了通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把教育的價值即立德樹人作為總目標,目標的層次更高。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將課程目標分解成了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則是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了提煉與整合,從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能力等角度進行闡述,處處體現地理核心素養培育這一理念。
三、設計思路及課程內容
初中地理課程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高中地理課程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必修課程包括兩個模塊,即地理1(自然地理)、地理2(人文地理)。選擇性必修課程包括三個模塊,即自然地理基礎,區域發展,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從內容上看高中地理包括全部初中地理的內容,而且范圍更廣。從設計思路上初中地理課程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地理成因問題,而高中地理要求則不再浮于表面,要求探究地理過程、分析地理成因、理解地理原理以及歸納地理規律。例如在地球這一部分初中地理課程標準里表述為:1.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2.地球儀(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表述為: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初中地理重視“地”,而高中地理重視“理”,然而沒有初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地”,是完不成高中地理“理”的推理的。所以從知識上初高中地理不是割裂開的,必須有初高中知識的銜接。
通過對比初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發現雖然初高中地理各有分工,但是又有內在的聯系,是一個有機整體。初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共同明確了初高中地理銜接的方向,在此基礎上確保學生能夠順利的探究高中地理的“理”,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學專項課題,課題批準號:XJ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