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政
(威遠縣鎮(zhèn)西中學 四川省內江市 641000)
在順應新課改的客觀要求下,初中信息技術實踐性和應用性有了明顯的提升,既關注學生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樣也重視對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信息意識等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隨著信息技術教學方案的優(yōu)化,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傳輸能力、自主意識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優(yōu)勢也更為突出。基于此,下面就從實踐教學層面,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談談幾點認識。
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作為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在應對現代化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下,應該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發(fā)展觀,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和信息素養(yǎng)。1.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加強教學課程的整合優(yōu)化,使對學生信息技術和良好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不在局限于信息技術課,而是貫穿于學生整體的教育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2.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設計。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做到精講多練,遵循學科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多給學生自主操作和練習的機會,多加強對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基礎。3.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樣,在愉悅教學氛圍中,更容易學生獲得沉浸式的體驗,在具體學習中敢于提問、質疑、探究、思考,提升教學的參與性和全過程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基礎性階段,也是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yǎng)形成的起步時期,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樹立全局統(tǒng)籌觀念,把握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多注重課堂教學的啟發(fā)、探究,關注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讓學生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從而更愿意投入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打破教學活動的被動性,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新課改倡導的是合作、自主、探究,著重的是對學生自主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順應新課改的客觀要求,多激勵、喚醒、鼓舞,圍繞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強化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全面能力的發(fā)展。1.采取分層教學,強調教學的整體兼顧個體。不同學生在學習能力、基礎水平、個性特征等方面都是不盡相同的,在具體教學中,要多觀察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對于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避免“一刀切”“齊步走”教學模式造成教學的“兩極分化”現象,影響教學的有效落實。當然,實施分層教學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方案,采取合適的方法,發(fā)揮分層教學的優(yōu)勢,進一步的提升優(yōu)等生的學科水平,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水平、鞏固學困生的基礎水平,使教學達到整體兼顧個體,滿足每一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要求。2.注重教學的拓展性和延伸性,提升信息技術學習廣度和深度。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科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多引導學生自主操作和實踐應用,充分利用現有的工具軟件,如:圖形圖像制作、網頁制作等等,在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基礎水平的同時拓展學生知識面,讓學生更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信息技術學科,進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的發(fā)展以及學科意識和素養(yǎng)的形成。3.重視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思維。意識是行為的先導,是學生能夠自主投入和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內在要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體驗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形成的過程,去訓練和操作,將課堂歸還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和應用時間,并適當的布置課外作業(yè),將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去相互交流、探討,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性,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結構體系。
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網絡道德的培養(yǎng),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的共享性、便捷性、豐富性等特征為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了更大的教學空間,但與此同時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垃圾廣告等也充斥著互聯(lián)網,給學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對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多加強對學生健康文明上網以及網絡道德、法制意識的培養(yǎng)與教育,強化學生鑒別信息真?zhèn)文芰拓撠熑问褂眯畔⒓夹g,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安全性、規(guī)范性、科學性和防范性。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設計是基于學科教學特點和學生發(fā)展特征基礎上,應用新課改的客觀要求,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樹立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多觀察、多關注、多了解學生,多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挖掘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引導學生多訓練、實踐操作,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全面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探究思維和學科素養(yǎng),實現學科教學與學生發(fā)展的全面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