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炫
(山東農業大學藝術學院 山東省泰安市 271000)
舞蹈表演者表現力的強弱會影響到舞蹈的整體觀感,表現力融合了舞蹈表演者對作品情感的理解以及優美的舞蹈動作的展現。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強弱與自身的表演水平具有緊密關聯,本文即將對提升學生舞蹈表現力的策略進行分析。
讓舞蹈回歸本質,更加符合教學的意義。舞蹈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秦漢時期就已經產生了舞蹈。而舞蹈起源是人們想要運用肢體語言的方式來呈現出情感,有許多較為重大的活動都需要舞蹈的加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舞蹈的本質也慢慢被人為因素所影響。很多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了學生舞蹈動作的規范性,以及學生是否能夠正確達成舞蹈的難度和技術技巧,但是卻忽視了學生是否對舞蹈具有自身的理解,并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和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力。這會導致學生自己的舞蹈學習目光較為狹隘,缺乏對舞蹈的欣賞力,難以真正深入理解舞蹈具有的藝術美和創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只有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得到增強,才能夠將舞蹈的精髓更加淋漓盡致地表演出來。
培養學生的舞蹈情操,提升舞蹈表演水平。表演者能否呈現出一段優美的舞蹈,除了要展示出難度較高的動作技術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表演者可以運用自身的身體和動作語言,將作者內心的情感以及作品內容呈現給觀眾們。所以,在進行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這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舞蹈水平的上升。真正的高舞蹈水平并不代表舞者做到機械化的規范動作,更重要的是舞者在表演中融入情感做到人心合一。教師在日常的舞蹈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舞蹈動作精細化的排練,促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要了解作分析舞蹈作品內容與情感,并理解把它融入到舞蹈中呈現給觀眾們,提升舞蹈的整體感染力,努力與觀眾們達到共情。高水平的舞蹈表演能夠吸引觀眾的情感,讓觀眾的目光聚集在演員身上,與觀眾產生共鳴。
觀察體驗生活,提升學生的藝術想象。想要讓觀眾在觀看舞蹈作品時感受到作品具有的魅力,那就需要表演者具有較強的表現力,自己在表演的過程中增添一些原創的創新以及想象力。舞蹈表演的目的就是想要將一些道理或者是現象展現出來,同時還蘊含著表演者的情感。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去深入觀察以及思考自己的生活,這樣在進行舞蹈學習時,才可以更輕松的融入狀態中,增強自身再創作的能力。
所有作品都是作者在生活基礎上創造的,學生必須要對生活產生較為深刻的感悟,那么在表演過程中才能夠進一步的抒發自身情感。就像孔雀舞,孔雀舞是人類對孔雀優美姿態的模仿,表演者再運用藝術想象來加工,從而構成了優美的舞蹈。如果表演者對孔雀不了解,也沒有去認真的觀察過孔雀的體態,就難以做到深入的學習狀態中,無法展現出動人的孔雀舞。因此,要在真正了解孔雀體態的基礎之上,發揮藝術想象力,對作品進行加工創造才可以增強自身的舞蹈表現力,給觀眾呈現出更為優美的孔雀舞。
加強學生對舞蹈表演具體內容的理解。舞蹈在編排時需要一系列繁長的步驟,是對藝術的再創造加工的過程,表演者要主動去了解舞蹈,并深入的去體會舞蹈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因此,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帶領學生站在多方位的角度上來分析舞蹈作品如作者的生平,舞蹈的創作背景等。比如,在我國傣族地區所創作的舞蹈,大多具有著較強的濃厚的色彩,那么就要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創造人員的真正意圖。只有對舞蹈中的所有動作和技巧都深入的去觀察和分析,才可以促使自身表演水平的上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去創新舞蹈作品中的固化動作,促使自身對舞蹈作品理解程度的加深,從而就能夠在表演過程中加強舞蹈整體的張力,縮短觀眾與作品之間的距離,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盛宴。
注重表情訓練。當觀眾在觀看舞蹈作品時,最直觀的觀看點就是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會呈現出作品的中心情感。所以,教師要去培養學生的面部表情控制力,學生的面部表情會影響到舞蹈的整體呈現效果。促使學生面部表情與舞蹈內容相一致,幫助學生進一步的融入到舞蹈狀態中。運用表情來傳達作品內涵推動情感的發展,才可以獲得形神兼備的表演效果。所以,教師要運用相關策略,幫助學生在舞蹈過程中學會掌控面部表情,要讓學生認識到面部表情會對整體舞蹈效果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協調好面部表情,有利于更好的呈現作品魅力。教師要去鼓勵學生分析舞蹈主題,將舞蹈主題情感展現在自己面部上,促使舞蹈表現效果的增強。
在進行高校舞蹈教學時,教師必須將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運用科學性的手段幫助學生深入的體會舞蹈作品內涵,深入融入到表演狀態中,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