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梅馨
摘 要:五千余年的中華文明為我國留下了太多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凝聚了古代圣賢的人生哲學、思想精髓和處事態度,可以說是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所以,當代年輕人有必要學習和繼承以及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各行各業都注重科學技術的使用,教育教學也不例外。初中階段便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專門要求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方式有其自身的特點,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更具優勢。本文將以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為基礎,分析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和發展,在促使初中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關鍵詞:信息技術 傳統文化 融合
一、注重傳統文化精神的挖掘
就傳統文化來講,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就是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所以對于教學內容當中涉及的愛國素材以及民族精神素材,教師需要注重挖掘和利用,將一些關于民族傳統文化和精神的實例合理地穿插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以此促使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的同時,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其一,結合我國古代科技貢獻,促使學生對我國古代科技有所了解,有助于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增強,促進其愛國主義情懷得到培養。
舉例來說,教師在講授“計算機發展史”的時候,可以和我國古老的計算模型聯系在一起,例如“四大發明”和算盤等。并且在講述二進制相關內容的時候,應該和八卦以及《周易》等中國最早的二進制表相結合。針對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進行教學時,教學設計階段可以結合“九宮格”,在針對“九宮格”實例學習結束后,學生們會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有深層次的感受和了解,促進學生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信心的增強。
其二,將我國現階段在信息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介紹給學生,促進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增強,有助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
舉例來說,教師在講授“Word文字處理”相關內容的時候,不僅需要對國外開發的WORD軟件進行介紹,同時也需要對我國北京金山公司自己開發的WPS文字處理軟件進行詳細介紹。該軟件的文字處理功能較強,現階段已經應用在我國政府部門的辦公業務中。針對網絡安全課程進行講述的時候,也需要對我國自行研發的殺毒軟件進行介紹,例如瑞星殺毒、360安全衛士等,這些殺毒軟件為我們的電腦保駕護航,確保了我國用戶網絡和信息的安全。
其三,將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時事信息詳細介紹給學生,并且結合傳統文化中的相關理念,使學生感受到我國人民的魄力和責任。
例如,2018年中國和美國發生的中興芯片事件。教師可以將其講授給學生,具體事件是美國商務部在2018年4月16日宣布立即重新啟動禁令制裁中信通訊,其實就是美國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給中信通訊商品。同時,教師需要將中信通訊對于美國芯片等元器件的依賴程度講述給學生,使學生明白這一決定對于中信通訊的打擊究竟有多大,并且使學生了解到國之重器應該包括硬科技,所以為了加強我國的實力,應該走創新之路。在講述完這件事后,教師可以和現階段正在熱議的新型冠狀病毒事件相結合,美國對于我國的態度都是嘴上關注、幫助,卻不付諸實際行動,甚至美國在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后不斷詆毀中國。但是反觀中國政府,在否定美國的言論之時,依舊會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使命,秉承全世界共同發展繁榮的理念,幫助美國。這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以德報怨精神,這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明辨是非的哲學。通過這些介紹,使學生被我國的傳統文化所吸引甚至折服,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中的人生哲學、處世態度,進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做一名優秀的中國人,成為具有華夏精魂的優秀青年。
二、注重傳統文化精神的滲透
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作為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初級階段,教師需要在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將一些教材之外的傳統文化引入到教學設計中,以便在教學中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促進學生民族精神的養成,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其一是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素材當中。在素材中滲透傳統文化,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予以高度重視。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傳統文化素材予以滲透。
例如,教師在講授鍵盤錄入的相關內容時,文字錄入的素材可以選擇含有傳統文化精髓的篇章,如唐詩宋詞、《論語》以及《百家姓》《三字經》等,以此促使學生在逐漸掌握指法技巧的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篇章的理解,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鑒賞這些經典作品,進而在不知不覺中對傳統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此外,傳統文化在教學素材中的滲透還有很多可能,例如教師教授“Word編輯排版”內容的時候,排版的素材可以選擇傳統詩歌,也可以選擇古代的名篇佳作,和上面提到的文字錄入作用相似,都可以促使學生在練習計算機相關技術的同時,加深對傳統文化、傳統文學作品的學習和了解,并且形成深入的感悟。在傳統文化的渲染和熏陶之下,逐漸培養民族情懷,增加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其二是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任務中。在課堂教學方面,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使其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一般情況下,教師常采用的教學方法為“任務驅動”,簡言之就是確定信息技術的“任務”為傳統文化。
比如,教師針對“搜索引擎”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將傳統文化相關內容作為主題,要求學生進行查找。此時,傳統文化就成為教學任務,如搜索“中國傳統節日”“西周的發祥地—周原”“陜西歷史名人”,通過檢索這些內容,學生可以對我國的歷史文化、風俗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既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也有助于學生檢索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傳統文化,形成愛國主義精神。
此外,教師在教授學生視頻制作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將視頻主題確定為家鄉的人文風俗,要求學生搜集家鄉的傳統文化素材,然后借助信息技術對這些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將其制作成一個宣傳視頻,宣傳家鄉的人文風俗。如此,學生既可以對視頻制作的相關知識與技巧有所了解,同時可以深入了解家鄉文化。此類方式還可以應用在動畫制作等教學活動中,與之相對應的傳統文化也有很多,例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還能利用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熏陶,為其營造一個充滿傳統文化氛圍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強化民族精神的培養。
總之,近年來,我國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對于學生來講,信息技術是其必備的素養。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也應該很好地利用信息技術,將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在此次研究中,筆者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為案例,通過挖掘信息技術教學素材中的傳統文化,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教師需要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任務中融入傳統文化,使學生可以在學習計算機知識、強化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逐漸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深入了解和研究傳統文化,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伍周旋《讓信息技術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服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燈謎校本課程實施的探索》,《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
[2] 陳向陽《運用信息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推進德育教育的作用》,《新課程導學》2016年第34期。
[3] 楊桂英、傅瑞敏《信息時代下中華傳統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現代職業教育》2018年第5期。
[4] 鄒娟《傳統文化校本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合與創新》,《學園》 201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