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實驗學校 高利丹
樂理知識是小學音樂課堂基本教學任務之一。由于樂理知識非常深奧、枯燥,用常規教學法,小學生不易掌握。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枯燥深奧的樂理知識教學趣味化、兒童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樂理知識的教學效果。

如果教師直接從樂理知識開始講解,學生不僅理解不了,而且會使學生覺得音樂知識枯燥乏味,繼而對音樂課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把抽象的樂理知識直觀化。例如,為了讓學生準節奏,教師可以一邊對照圖示講解(如上圖),一邊示范如何打節拍。1.節奏特點:圖中節拍號拍,表示每小節二拍。×表示四分音符,為一拍;×表示八分音符,為半拍,××為一拍;×- 表示二分音符,為二拍。2.擊拍方法:手掌(掌心向下)下落是半拍,抬起又是半拍,手掌一下一上正好是一拍。3.節拍符號:圖中表示一拍;表示手掌落下,為前半拍;表示手掌抬起,為后半拍。
這樣,把節拍知識與節奏練習用圖示直觀呈現,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到節拍號的特點,再進行打拍練習,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拍的節奏感。
唱游主要包括律動、音樂游戲、歌表演、集體舞等音樂表現方式,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愛唱愛玩的年齡特點,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樂理知識。
1.融入聲勢游戲。聲勢游戲是小學音樂課常用的音樂唱游方式,其特點是把兒歌誦讀與身體律動相結合。例如,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是拍,音樂風格是“稍快、活潑”。教學時,首先我用圖示幫助學生認識拍號,引導學生通過打拍子體會拍的節奏與強弱;接下來播放歌曲伴奏帶,讓學生跟著旋律律動(如左圖),讓他們通過“念一念、唱一唱、拍一拍、動一動”深入領悟歌曲的音樂風格。

2.融入歌舞表演。樂曲的強弱變化是小學音樂教學難點之一,教學時可以結合歌舞表演,幫助學生理解感受樂曲的強弱變化。例如,歌曲《紅蜻蜓》是拍,歌曲中有很多力度符號,力度變化細膩、頻繁。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認識拍(如圖),帶領學生劃拍感受拍的節奏與強弱;接下來引導學生認識歌曲中出現的力度記號:“p 表示‘弱’、mf 表示‘中強’表示‘漸弱’、表示‘漸強’”;再讓學生劃拍視唱《紅蜻蜓》,感受旋律的力度變化;最后指導學生跟著旋律跳集體舞,讓學生通過腳上的力度變化表現旋律的強弱變化。

這樣,通過打拍子、視唱、舞蹈等練習方式,讓枯燥抽象的力度符號變得活靈活現,不僅讓學生熟練掌握了歌曲的力度變化,而且愉悅了學生的身心,讓他們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無與倫比的美好體驗。
有些樂理知識教學可以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相結合,使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容易。例如,曲譜中的反復記號,學生總是會混淆。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我在教室前面左右兩側各插了一根標桿,用往返跑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



這樣,用往返跑這種生活中常見的運動方式輔助認識反復記號,再及時引導學生打節奏鞏固記憶,使得學生對反復記號理解得很透徹、很到位,學生以后在曲譜中遇到反復記號就能馬上意會,不用教師再多作講解。
綜上所述,樂理知識教學雖然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難點,但只要教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出發,選取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樂理知識變得靈動有趣,而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美妙的音樂陪伴學生成長、裝點學生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