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 要:美術教學,除了讓學生學到扎實的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讓學生能夠欣賞美術作品的深刻內涵。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注重將學生的美感教育和人文氣息結合起來,重視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關鍵詞:傳統文化 初中美術 德育滲透 策略分析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9.048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用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引子,科學合理地對初中生進行行為規范。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先輩智慧的流傳,是支撐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內在動力,用它作為引導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初中美術的德育滲透,讓學生在專業技能上升的同時,道德品質的修養也能夠更上一層樓。
一、在初中美術鑒賞中進行傳統文化德育的理解
新課程改的深入推行,對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美術鑒賞是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途徑之一。初中美術中的鑒賞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讓學生能夠在鑒賞美術作品的同時領略它的文化內涵,從而運用到自己的創作當中。我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美術思想,能夠在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文化認知,提升他們的品位和藝術修養。在進行初中美術鑒賞教學時,國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本選擇。國畫是我們民族獨有的繪畫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凝聚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在引導學生進行國畫鑒賞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達到初中美術德育的目標。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筆墨丹青》這一單元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大量進行國畫鑒賞教學。在鑒賞古人描繪的梅花畫時,如果單純地研究梅花地畫法未免過于膚淺,理解不了畫作的內涵,這時老師就要引入傳統文化知識,幫助學生進行作品內涵的體會。通過王安石《梅》和毛澤東《卜算子·詠梅》這兩首詩的導入,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賦予梅花的精神內涵——它蒼勁,不畏嚴寒,堅貞不屈,遺世獨立。了解了傳統文化賦予梅花的精神品質,學生們才能看透畫家筆下梅花蒼勁的畫法,像王冕的《墨梅圖》,用筆挺勁有力,筆法灑脫,凸顯清貞孤傲的氣概。在傳統文化的引導下,學生們能夠感悟作品,吸收為自己的創作靈感和營養,提升了自身文化修養的同時,也促進了創作力的有效突破。
二、在初中美術實踐活動中體會傳統文化德育的內涵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在素質教育的推進下,我們大力推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鼓勵學生將學生和生活充分融合,初中美術的教學也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要止步于紙上談兵。新課標對于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活動是實現這一要求的絕佳手段。在初中美術實踐活動教學中,引入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培養學生的情趣,陶冶他們的情操,豐富他們的情感,讓他們在行動中感悟美術的精神內涵。
三、在初中美術專業技能的練習中升華傳統文化德育的精神
所有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實踐,初中美術教學也不例外。經過專業理論與鑒賞學習的奠基,初中美術教學到了重要的練習階段。在進行繪畫技能練習的時候,初中美術老師要指導學生升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品質內涵,實現其德育功能。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紋樣與生活》時,老師可以讓同學們借鑒《歷代帝王圖》,提取當中的創作靈感,借鑒古代畫家的創作方法和精神,鍛煉他們精益求精、嚴謹科學的創作精神。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他們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們在創作中提升他們的精神內涵,領悟美術的真諦。
初中美術是培養學生個性和想象力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進行滲透,能夠將美術和德育有效融合,提升初中生的美術涵養和個人素質。
參考文獻:
[1] 王章帥《初中美術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8年第13期。
[2] 方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課教學的實踐探究》,《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