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 湘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馬克思主義政黨力量的凝聚和運用,在于科學的組織”[1](p3-7)。無產階級政黨是以觀念的形態存在,還是以組織的形式存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路線與機會主義建黨路線的一個重要分界線,也是無產階級政黨是否具有杰出組織優勢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壯大并領導人民趕走日本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改變一窮二白、實行改革開放、走向全面復興,組織優勢的發揮在這場持續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學界關于中國共產黨組織優勢的深度解析不多,主要圍繞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具有獨特而強大的組織優勢(周敬青,2019;虞文清,2019;李儉,2016)、組織優勢與其他優勢的關系(賈繪澤,2013)、如何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楊志慧,2019;中國組織人事報,2019;張哲,2013;習近平,2012;趙小軍、李鵬,2012;林培雄、孫存良,2012;李愛菊,1998;虞云耀,1997;戚和平,1997;邵春保,1997)來展開的,就組織來談組織優勢,政治闡釋有余,學理研究、經驗總結不足。特別是對于什么是黨的組織優勢?無產階級政黨為什么具有組織優勢?中國共產黨發揮組織優勢有什么值得總結的歷史經驗與啟示?這方面的研究較為薄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制度密碼進行了系統地概括,本文試圖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組織優勢及其發揮的歷史經驗進行一個初步的總結,從而為新時代充分發揮組織功能,凝聚磅礴力量,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解決重大問題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制勝優勢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分析框架。
回望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奮斗歷程,形成了獨特的組織優勢,始終注意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優勢,并把其作為立黨興黨、成就偉業的重要基礎和力量源泉,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一大特點和優點。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具有組織優勢,成為一個有組織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根據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組織的物質統一來鞏固的,這個組織把千百萬勞動者團結成一支工人階級的大軍”[2](p526)。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在成立之初就深刻認識到了“組織問題為吾黨生存和發展之一個最重要的問題”[3](p50),認識到了黨的“特性”之一就在于“他的嚴密組織和鉄似的紀律,如 同 軍 隊 一 般 ”[3](p744)“ 是 一 個 有 組 織 的 力量”[3](p753)。盡管中共黨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始終注意發揮黨的這條巨大優勢,但在黨內第一次把這種客觀存在的“特性”正式界定為“組織優勢”并作出明確闡述的卻是江澤民同志。他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有五千八百萬黨員,有三百四十萬個基層黨組織,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成統一的整體,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奮斗,這是巨大的組織優勢。”[4](p40)在黨內,對組織優勢闡述最多、論述最深刻的是習近平同志。他先后在2012年6月28日全國創先爭優表彰大會、2016年1月11日接見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同志時的講話以及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中,對“什么是組織優勢”“為什么會形成組織優勢”以及“如何發揮組織優勢”等問題進行了全面闡述。綜合起來,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原則、科學嚴密的組織體系、鐵的紀律、科學合理而有效率的民主集中制、堅強團結統一、思想行動的一致、共同的奮斗目標、數量眾多的先進分子和優秀人才的集中、強大的組織動員力等,這是無比巨大的組織資源和組織優勢。
從組織優勢的產生以及中國共產黨人對組織優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第一,組織優勢是一個比較性范疇。優勢是相比較而言的,是指“能超過對方的有利形勢”[5](p1644)。同一般現代政黨相比較,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優勢體現在量和質兩個方面,尤其是質。量的優勢,一是體現為組織的人數要足夠多。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國黨員人數為9059.4萬名;二是體現在組織數量覆蓋廣泛、橫向到邊。截至2018年年底,黨的基層組織達到了461.0萬個。質的優勢,一是組織體系嚴密,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黨都不具備的;二是組織能力要強,包括專業能力,特別是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等政治能力要強,是其他政黨無法比擬的。第二,組織優勢是一個內生性范疇。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優勢并不是外在的或后天形成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政黨屬性使其一開始就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把“嚴密的集權的有紀律的組織與訓練”[6](p162)當成建黨的一個重大規律,強調“組織嚴密與鐵的紀律,這是布爾塞維克黨的組織的最基本原則”[7](p320)和黨的組織的重要路線。第三,組織優勢是一個整體性范疇。列寧曾經指出,無產階級政黨“應當是組織的總和”,而并“不是什么簡單的算術式的總和,而是一個整體”[8](p102)。因此,作為一個“偉大整體”的組織而言,其組織優勢的構成與呈現必然是整體性而非片段式的、碎片化的。也就是說,組織優勢的基礎或構成既包括了黨員、骨干、黨的組織體系等各種有形的、物質的硬件要素,也包括了政黨理念、黨綱、組織路線、組織紀律、組織制度等軟件要素。
1.重視發揮組織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特點和優點。
中國共產黨很早就認識到了黨具有重大的組織優勢并指出黨的生存與事業發展均取決于這個優勢的發揮情況。比如,1925年2月25日,“中央通告第九號”指出“認識到組織問題是什么及其重要,可以說是本黨第四次大會重大進步之一”,并認為“黨的生存發展及一切公開的秘密的運動能否依著黨的計劃進行,都視組織工作是否得力”[3](p58)。1926 年 7月中共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通過的《組織問題議決案》更是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組織工作。該議決案特別強調:“一個幼稚的黨要能做到布爾塞維克化,要能做到從小團體變為群眾的黨,要能做到從思想的團體變為行動的團體,要能做到從支部基礎的工作到大的群眾行動,便要靠有好的組織工作”[9](p279),特別是要靠組織優勢之發揮。抗戰時期,毛澤東提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以及正確的組織路線是使延安的工作走向全國性的工作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時期,小平同志指出組織路線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江澤民同志更是把組織優勢當成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的治黨治國的傳家寶,認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根本的是把黨建設成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10](p594)。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繼續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任務艱巨而又復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組織優勢不僅是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根本法寶之一,更是使黨具有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戰斗力的根本保證。因此。他強調:“我們一定要十分珍惜這些優勢,一定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這些優勢。”[1](p3-7)建黨98年以來,中國共產黨正是依靠黨的領袖、鍛煉出來的中堅分子、范圍廣闊及其穩固而嚴密的組織形式成了一個有組織的力量,并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帶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2.組織優勢的發揮及其影響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形成了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在內的嚴密組織體系。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優勢。”[11](p4-17)但是,優勢不等于勝勢,優勢從根本上說是一個比較性范疇,是相對于其他一般現代政黨的一種潛在的有利形勢,因此,要把潛在的有利形勢真正轉化為組織勝勢還需要通過一系列主客觀條件的作用。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了組織優勢的“轉化”問題,強調要通過一系列的途徑和舉措,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
如何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當前的研究主要就組織談組織優勢,從黨員隊伍建設控規提質、組織覆蓋、民主集中制完善、組織體系嚴密和組織能力提升等角度來進行分析和闡述的。誠然,從組織自身建設的角度來考慮黨組織優勢的發揮,毫無疑問是一個最重要、最關鍵的途徑,也是一個切實有效的抓手。但是,組織優勢的發揮和組織建設是兩個不同的范疇。組織建設有比較明確的內涵和外延,而組織優勢的發揮卻是一個系統性行為,受很多因素包括非組織因素的影響。因此,如果把組織優勢的發揮視為組織建設問題,未免過于理想和簡單;另外,僅僅從組織建設的角度來考慮黨的組織優勢的發揮,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有把組織建設和組織優勢發揮這兩個明顯不同的范疇相等同之嫌。根據政黨政治學原理,政黨是一個由不同要素組合在一起的有機系統,“一個政黨作為一個系統,除了要有一定的黨員、黨的領袖、黨務人員和一定的組織等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具有一些政治要素,如政黨理念、黨綱、黨章、政黨紀律、政黨經費等”[12](p86)。“如果把政黨比作一臺電腦,那么,構成這臺電腦的基本要素可以分成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硬件’包括所有有形的、物質的部分,如黨員,骨干(干部),各級組織機構,等等。‘軟件’則指政黨組織運行所依據的原則、規范、機制以及長期形成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等等”[13](p57)。由此可見,一個政黨由多重因素組成,其組織優勢的發揮也不能不受多重因素的影響與制約。盡管組織優勢的發揮首先取決于組織本身的狀況,但其優勢的呈現也并不是能夠脫離于其他因素的存在而發揮的。在某種程度上,組織優勢的發揮是一個整體性或系統性行為,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它們與組織因素或者同時發生和并存,或者相互連接、相互作用。也就是說,組織要素與非組織要素對于組織優勢的發揮都是一個重要的杠桿點,它們既有可能促進,也有可能有礙于黨的組織優勢的發揮。因此,根據政黨政治學原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本文認為指導思想、政治綱領、組織路線、組織原則和群眾路線等是影響中國共產黨把潛在的優勢轉化為現實勝勢的主要因素。
從總結經驗、提煉規律、振奮精神的角度,建黨98周年以來,中國共產黨組織優勢的發揮始終沿著以下幾條內在的邏輯在運行,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馬克思指出:“只有當工人通過組織聯合起來并獲得知識的指導時,人數才能起舉足輕重的作用。”[14](p10)所以,中國共產黨人很早就認識到了“沒有革命的理論,即沒有革命的運動”[15](p255)“思想和政治又是統帥,是靈魂”[16](p594),黨在思想上的布爾什維克的一致,是黨的堅強的無產階級領導之具體表現。因此,要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首先要使黨組織,特別是黨所集中的先進分子和優秀人才掌握并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自己。因為“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17](p16),科學的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組織發揮其優勢的精神支柱,也是其思想引領力的根本體現,可以指導黨在發揮組織優勢時不走偏、不分神。如果說組織體系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從“形”的方面把中國共產黨人組織起來了,把人才凝聚起來了,把群眾動員起來了,那么,科學的指導思想則從“神”的方面把他們凝聚起來了,并達到“形神”合一的高度,從而更加有助于鞏固和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此外,中國共產黨人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指導思想這個“望遠鏡”,才會使自己胸襟開闊、眼光長遠、預見科學,始終占據理論的制高點,具有高超的思想引領力。歷史雄辯地證明:中國共產黨只有始終堅持正確的理論武裝、先進思想的指引,黨才能保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才能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著眼中國實際來發揮組織優勢,并解決組織優勢發揮的主題——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回答中國的革命之問、發展之問和復興之問;否則,就會陷入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泥淖,盲目迷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個別論斷,照搬照抄外國的指示經驗,組織的優勢不僅不能有效發揮,即便發揮也沒有一個正確的主題。
政綱對于組織優勢的發揮甚為重要,是“革命政黨的團結一致、始終一貫的活動”[18](p201)的源泉,對內可以為組織成員指出目標、鼓舞士氣、團結意志、增強凝聚;對外則可以展示藍圖、號召群眾、獲取民心。因此,要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還要使黨組織和黨所集中的先進分子和優秀人才在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奮斗時必須始終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因為“沒有堅決的政治路線,便不會有堅決的組織路線產生”[7](p316)“組織任務,服從于政治任務”[19](p665),這表明正確的組織路線的形成與執行,組織優勢的發揮,有一個決定性的前提,就是你的政治路線首先得是正確的。如果你的政治路線都錯了,不僅不能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反而組織優勢發揮得越充分,給黨的事業、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造成的損失會越大,這已經為我黨歷史上幾次“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所證明。所以,1938年4月9日毛澤東在抗大第四期第三大隊開學典禮上指出:“政治方向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方向,你們要學一個正確的政治方向”[20](p116),這個正確的政治方向在當前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階段始終注意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注意克服錯誤的政治方向,實現了遠大理想與具體歷史階段奮斗綱領相統一,從而真正解決了組織優勢發揮的方向問題,實現了政治路線決定組織路線、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的根本目標。
莫里斯·迪韋爾熱指出:“某些政黨之所以強大及具有效率,而另一些政黨之所以疲弱及不靈,都經常可以在政黨的架構中獲得解釋。”[21](p7)對中國共產黨來說,這個問題可以從黨的組織路線的建設與執行中得到解釋。根據中國共產黨的經驗,要把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建設成為一個科學嚴密的組織體系,形成一個統一富有戰斗力的有機整體,并運用這些組織資源,把各級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把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領導干部的骨干帶頭作用這些組織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還必須堅持正確的組織路線。因為正確的組織路線既是發揮組織優勢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也是發揮組織優勢的物質基礎,對于組織優勢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黨的歷史來看,我們之所以能夠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把黨員、人才、群眾充分組織、凝聚和動員起來,取得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勝利,關鍵在于始終堅持了正確的組織路線,克服了錯誤的組織路線。土地革命戰爭后期,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者執行了一條“左”的組織路線,對有不同意見的黨內同志搞宗派主義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結果不僅沒有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反而極大地削弱了黨的組織優勢。抗戰時期,我們克服了唯成分論、宗派主義的錯誤組織路線,提出了“組織工作中國化”的重大命題,并制定了一條馬克思主義的組織路線,黨的組織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黨的事業才從低潮走向復興,不但壯大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而且迅速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面對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黨不僅提出了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干部標準,而且確立了處理階級、政黨和民族關系“不要四面出擊”政策,把知識分子定位為工人階級一部分。改革開放后,重新確立了正確的組織路線,黨的組織優勢再度迸發出蓬勃生機,不但鞏固了黨的階級基礎、擴大了黨的群眾基礎,而且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局面。
政黨和一般組織一樣,有組織就一定有相應的制度架構,制度是組織的基礎,而制度化是黨產生組織力量的關鍵。提高政黨自身的制度化水平,是聚合和積累組織力量的重要途徑;反之,有強大組織力量保證的政黨,其制度化建設和發展就有強大的推動力和可靠的安全性。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嚴密黨的組織強固黨的紀律,成為一個堅強有力的“偉大整體”,始終根源于堅持建立健全了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組織原則和組織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2月25日至26日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指出:“這項制度把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和正確實行集中有機結合起來,既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全黨創造活力,又可以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有效防止和克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分散主義,是科學而又有效率的制度。”[22]這是中國共產黨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也是發揮和保持黨的組織優勢最為重要的保障。從黨的歷史上來看,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黨始終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建立了嚴密的組織體系和鐵的紀律,形成了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基礎上的堅強統一,不僅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民主權利與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而且也使黨員和各級組織的意志得到正確的集中。也就是說,黨的組織嚴密、紀律嚴明以及強大凝聚力、組織力、動員力,黨的先進分子和優秀人才的創造力,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等這些組織優勢之所以能夠發揮出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形成并堅持了這一套有效的制度,為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和機制保障。反之,凡是歷史上黨的民主集中制遭受破壞,遭到削弱的時期,既是黨組織的優勢得不到發揮或無從發揮的時期,也是黨組織力量遭到削弱,人民事業遭受損失的時期。
發揮黨的組織優勢,不能把它僅僅視為一個技術性的工作,而要充分重視它的政治意義。也就是說,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最直接的目標是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踐行黨的宗旨、履行黨的初心。歷史也表明:要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還必須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走群眾路線,因為“先鋒隊只有當它不脫離自己領導的群眾并真正引導全體群眾前進時,才能完成其先鋒隊的任務”[8](p343)。黨的組織優勢來自科學的指導思想、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的組織路線、科學合理的民主集中制,但是最為根本的還是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從根本上說也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群眾不僅是黨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血脈根基,也是發揮組織優勢的主體依靠力量。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謀劃發展、推動改革、戰勝困難、創造歷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爬坡過坎、成就偉業。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放棄黨的群眾路線這條生命線,黨的一切工作包括組織優勢的發揮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建黨98年來的歷史經驗反復證明:什么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行得好,黨的組織優勢就會得到極大的發揮,我們的事業就順利發展;什么時候離開了人民群眾,黨就會失去力量源泉,組織優勢的發揮就成問題,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組織優勢的發揮不但推動了中國共產黨自身不斷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由革命黨到執政黨的成功轉變,也推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迎來了強起來的飛躍。組織優勢在推動偉大轉變、實現偉大飛躍的過程中,既給我們創造了豐富的歷史經驗,也給我們留下了值得思考的現實啟示。
一般來說,政黨組織都具有人力匯集和人力放大兩種基本作用,通過人力匯集和人力放大從而取得整體力量大于個體力量簡單相加的效果。中國共產黨因為具備科學的理論指導、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的組織路線、科學有效的組織原則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路線,特別是嚴密的組織體系和嚴肅的組織紀律,使其相對于一般現代政黨而言具有其他任何政黨所不具備的巨大優勢。但是,由于組織優勢本身是一個比較性的范疇、發展性的邏輯,在比較中存在,在存在中發展,在發展中發揮,這就決定了組織優勢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止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需要涵養建設的而不是一勞永逸的。首先,從理論上來講,發揮黨的組優勢,需要我們要有連續性的思維、持續性的做法、永不松勁的精神,不斷地通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改善影響組織優勢發揮的因素條件,從各個方面來加強和鞏固黨的組織優勢,保持和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其次,從現實來看,當前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是長期的、尖銳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11](p4-17),這決定了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特別是鞏固和保持黨的組織優勢并不是一個線性遞增的簡單過程,而是一個非線性長期復雜的結果,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破解,因而需要我們要有持續性的思維、連貫性的做法、永不松懈的勁頭,而不能有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再次,從目標任務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新時代要開創新局面譜寫新篇章,但只有繼續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激發全黨的奮斗精神,我們才能繼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才能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道路上持續用好用活組織優勢這個重要法寶,才能在新時代共產黨人的長征路上把組織優勢真正轉化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勢。
歷史經驗啟示我們:組織優勢也是一個整體性范疇,這個整體性是由于政黨的整體性決定的。首先,從中國共產黨來看,黨組織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縱向上由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構成一個嚴密的組織體系,橫向上則由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等各部門所構成,囊括了黨員、干部、領袖、組織體系、組織機構以及各種原則、規范、機制等。因此,怎樣將組成黨組織的各部分、各個細小的基本群體聯系起來、整合起來,使其真正發揮政黨組織所具有的人力匯集和人力放大的兩種基本作用?這就需要用整體性的思維、系統性的方法來進行總體協調。首先,從表面上來看,這是一個次要及技術性的問題,“但實際上卻主要地是一個政治性的問題,這是因為黨內各基本單位之間的關系及如何安排它們之間的協調,對于黨的積極分子、理論的一致性、行動的效率,甚至對黨的方法和原則都有重大的影響”[20](p39),也就是說,會影響黨的組織優勢的發揮。其次,從組織優勢來看,中國共產黨組織優勢的全面形成和作用發揮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因果關系或線性的思維方式,而是一系列組織內外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嚴密的組織體系、戰斗力堅強的基層組織、嚴肅的組織紀律、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矢志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等,毫無疑問,對于我們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和作用。但是,科學的指導思想、正確的政治綱領、合理有效率的制度以及黨的群眾路線等也是極其重要的變量,對于組織優勢能否發揮以及發揮效果的影響也不容小估。也就是說,組織優勢的充分發揮是一個系統性行為,有賴于一系列因素的配合與作用。我們只有用整體性的思維、系統性的方法來看待和指導黨的組織優勢的發揮,全面考慮所有側面和一切可變因素,才能真正使優勢的發揮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們只有堅持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從影響組織優勢發揮的各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去把握組織優勢的發揮,協調處理好事關組織優勢發揮的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結構與功能的聯動關系,才能避免在堅持和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時陷入“片段思維”“局限思維”的境地,也才能避免在堅持和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時出現類似“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形。
組織優勢的發揮也是一個實踐性范疇,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優勢在本質上是一貫的,體現在質、量兩方面。但是,組織優勢發揮所面臨的主題、任務、環境、對象卻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創新性思維,在堅持和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時要與時俱進而不能墨守成規、故步自封。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來看,組織優勢也正是在破解問題、適應環境中不斷得到堅持和發揮的。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正是破解了唯成分論、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對組織優勢的侵蝕和危害,組織優勢得以充分的發揮和彰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通過加強黨的建設、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擴大黨的執政基礎、重塑意識形態內容、創新兩新黨建、加強黨內民主、提高執政能力等方面的收縮與調適來適應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繼續保持并發揮了黨的組織優勢,有效應對了來自各方面的挑戰。這表明,組織優勢也像植物一樣,如果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和陽光,就會枯萎死亡,但倘若受到“創新”“調適”的刺激,就會生機勃勃。新時代,黨的組織優勢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密組織體系、破解基層黨建“中梗阻”、優化組織設置、創新活動方式、提高黨建質量、培養高素質干部隊伍、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的過程中,應對了“四大危險”“四大挑戰”,破解了個人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這些病毒對組織優勢的侵害,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組織優勢歷久彌新并迸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總而言之,獨特而強大的組織優勢,是一把解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金鑰匙。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上,正是依靠黨的組織優勢的發揮,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回答了中國的革命之問、發展之問,并即將解決中國的復興之問。中國共產黨在發揮組織優勢的過程中積淀了極為豐富和寶貴的歷史經驗,這些經驗對于新時代永葆組織動員力、行動力和戰斗力,應對面臨的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解決重大問題等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需要我們進一步繼承、發揚和發展好這些組織優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凝聚奮斗前進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