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譯者、技術與世界:翻譯技術倫理反思

2020-12-14 13:26:50□馮
理論月刊 2020年5期
關鍵詞:語言

□馮 曼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技術對社會的改變是巨大的。翻譯技術也一樣,對翻譯觀、翻譯職業、翻譯產業、翻譯教育乃至對人類跨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產生了顛覆式的影響。除了改變傳統的翻譯作業方式,帶來了翻譯生產力大幅提高等正面影響外,各種可能的負面影響,如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譯者,技術及背后的資本是否會壓制譯者生存空間等等,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2018年9月曾傳得沸沸揚揚的科大訊飛同傳造假①有關科大訊飛被指同傳造假的報道見新浪財經轉載《證券時報》一文:科大訊飛深陷AI同傳造假漩渦:雙方發聲確認無造假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8-09-26/doc-ihkmwytp1348732.shtml,登錄時間2019年12月29日。,最后以與譯者達成諒解告終,卻也充分體現了技術、資本、從業者之間的關系張力和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

這些沖突和負面影響,除了需要法律的規制,還需要關涉主體秉承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信念,自覺主動地遵守、維護行業和社會良序。由于從本質而言,倫理調整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相互關系,為人類及人類存在的環境建立起最佳秩序;對于日益滲透到現代生活中的翻譯技術,對于日益影響個體主體、行業和社會的翻譯技術,是時候將其倫理問題提上研究日程了。本文主要從系統論的視角來探討翻譯技術倫理,探討翻譯技術對翻譯主體以及翻譯系統環境還有翻譯系統運行機制的影響。

一、如何理解翻譯技術倫理

在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翻譯技術對于不同的翻譯主體和翻譯賴以存在的環境,甚至翻譯系統的運作,均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這些動態關系中,如何平衡各方權利和義務,建立起有利于翻譯系統運行的最優秩序,就是倫理所要調整的范圍了。從系統論的角度厘清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梳理翻譯技術所涉及的不同層次的倫理關系及其特點,是我們認識翻譯技術倫理的基礎。

(一)系統論視角下的翻譯技術倫理

系統論是具有哲學價值的科學方法論,其代表作為貝塔朗菲(Bertalanffy)1968年出版的專著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中文譯名:一般系統理論基礎、發展和應用)。其基本思想是任何事物都可以視作一個系統,成為研究對象,研究者應從整體出發研究系統整體和組成系統整體各要素的相互關系[1]。陳永武指出,對于復雜問題的研究而言,系統論摒棄了單項因果決定論,將研究對象放入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從綜合出發有機地統一歸納和演繹以及分析和綜合,從而揭示系統的運動規律和功能特點,以達到對某個系統事物的最佳處理。作為人類思維歷史發展的產物,系統論具有普遍的方法論指導意義[2](p75-78)。

翻譯活動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圍繞著翻譯活動的開展,存在著翻譯主體、翻譯客體、翻譯所發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制約和促成翻譯發生、產出和傳播的內在機制,以及翻譯決策等內在規律。這些與翻譯活動相聯系的主、客觀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實現了翻譯的社會功能,滿足了系統構成的要素,使得宏觀的翻譯社會實踐空間可以看作一個翻譯系統,成為社會系統諸多子系統中的一個,并與其他社會子系統發生聯系[3](p1)。研究翻譯技術倫理,就是研究翻譯技術在翻譯系統中所處的位置,研究其對該系統及個中主體,還有其他關聯系統及個中主體帶來的影響。參照應用倫理學中有關科技倫理、生態倫理、生命倫理、經濟倫理、政治倫理等的定義①比如盧風、肖巍在《應用倫理學導論中》第四章對經濟倫理定義為“一種以人類社會實踐中某一特殊類型的道德倫理問題,即經濟生活中的道德倫理問題為主題對象的倫理價值研究。”第五章定義生命倫理學是一門研究與生命相關的所有倫理學問題的交叉學科。而學界廣泛討論的科技倫理則規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體在創新活動中應恪守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和行為規范。,翻譯技術倫理可以定義為:翻譯系統各主體對翻譯技術開發、使用所持有道德理念和行為準則。

(二)科技倫理視角下的翻譯技術倫理

無論從定義還是研究對象來看,翻譯技術倫理均可視作科技倫理在翻譯領域的特定化,研究的是翻譯領域中相關技術開發、應用中的倫理問題以及適用的倫理原則,其研究雖然有著自身的特點,但也必然受到科技倫理的關照。

貝克指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從工業社會進入風險社會[4](p32)。因此馮昊清提出安全是科技倫理的首要原則;安全既指主體的生理、財產等客觀實在的物理安全,也指主體尊嚴、自由、榮譽等觀念性的安全,既指主體的生存發展在當前和未來不被侵害,也指現在和未來的基本需要得到保障不至匱乏[5](p46)。除了安全原則,陳勇和郭玉松還指出,主體在科技活動中必須遵守責任規范、實施責任行為并承擔倫理責任,也就是應當遵循科技倫理的“責任原則”,包括“可持續性發展原則”“平衡和諧原則”“公平原則”[6](p62-63)。

當然,科技倫理還涉及其他廣泛的議題,如學術自由與責任、科技倫理教育、科技人員職業道德、知識產權保護等。盡管議題眾多,科技倫理的實質就是從倫理的角度規范技術開發、使用者的行為,評價技術可能帶來的物質、觀念和社會風險;以責任意識約束行為,同時將人文主義的關懷注入工具理性的反思。

基于科技倫理的“安全”“風險評估”“責任”“人文關懷”原則,我們應從技術對翻譯系統以及其他關聯社會系統的影響入手,考察翻譯主體、翻譯活動、翻譯系統所面臨的倫理問題來探尋答案。

二、現代技術在翻譯活動中的廣泛使用

現代技術在翻譯活動中的使用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類①對翻譯技術應用的歸類主要參考了崔啟亮,胡一鳴2011年編著的《翻譯與本地化工程技術實踐》以及王華樹2017年主編的《翻譯技術教程》。:

1)翻譯技術(主要是機輔翻譯和機器翻譯系統)成為生產工具,廣泛參與譯文生產。

2)云翻譯技術促成多語種、多人協同翻譯在云端完成,打破了時空、生產容量等限制,帶來了現代化的翻譯大生產。

3)翻譯技術供應商、翻譯生產和使用機構以及譯者廣泛搜索、獲取、使用并存儲翻譯數據,形成個人和企業的語言資產,帶來了新的業務——語言資產建設、交換及交易。

4)信息技術廣泛參與翻譯業務的創新、宣傳、營銷、人力資源、項目管理等方面。

5)信息技術在翻譯行業協會自組織中大量應用,各種翻譯社區不斷建立。

6)自動翻譯技術已推出相關的產品,能滿足個體消費者相對較低層次的翻譯需求。

7)翻譯技術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背景下,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將傳統的翻譯產業轉化為新的語言服務產業。不僅形成了新的行業組織,對從業人員的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提出了要求。

由此可見,翻譯技術已經深入到個人、機構乃至整個行業的發展與管理,目前反映出來的問題可為五花八門,雖然沒有像其他技術安全問題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命,但也足夠影響主體的生存感受、行業秩序甚至國家語言能力建設和信息安全。問題雖多,從系統構成的要素入手,我們就能條分縷析,抓住主要矛盾,幫助業界建立技術在翻譯領域開發、使用過程中的相關倫理考量和行動指導原則。

三、翻譯技術對翻譯系統主體的影響

甘紹平指出,當現代技術發展成為“包含著有目的性的實際的行為”的時候,就勢必要受到法律與倫理的制約[7](p7)。而當翻譯技術從生產工具發展成定義從業者、從業機構乃至整個行業甚至整個國家語言行為能力的重要指標時,我們就不得不重新審視技術對主體的影響了。

翻譯系統的主體不僅僅包括個體主體(比如翻譯技術研發員、職業譯者、非職業譯員、翻譯使用者、翻譯發起人、翻譯活動組織者等),還包括機構主體(比如翻譯技術開發機構、語言服務供應商、行業組織等),以及類主體(比如翻譯技術共同體、語言服務行業共同體、譯者類主體,甚至整個人類的社會主體等等)。這一理解與學界普遍贊同的科技倫理主體是一致的。比如,陳愛華指出“現代科技倫理評價的主體性原則既要體現科技倫理實體(共同體)的組織(行業組織)、科技倫理實體(共同體)在倫理評價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又要體現科技倫理實體(共同體)中的個體在倫理評價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8](p104)。

(一)翻譯技術對譯者價值的雙向影響

翻譯技術倫理研究多涉及翻譯技術對從業人員的影響,這與從業者在技術洪流中首當其沖是分不開的。國內外多位學者都談到了機輔翻譯以及機器翻譯對譯者職業形象的影響、對譯者工作條件的影響②多位學者就翻譯技術對譯者職業的影響,可以參見徐彬、楊珍,2019;Pym,2003;BIAU&PYM,2006;Stupiello,2008;Garcia:2009;Baker&Maier,2011;Baker 2011;Doherty ,2016;Cadwell,O’brien,&Teixeira,2018等。。莫娜·貝克(Mona Baker)認為譯者最重要的品德是做出正確選擇并力求完美[9](p1-5),卻帶來了多蘿西(Dorothy)的追問:如果譯者僅僅淪為譯后編輯人員,也不可能再對譯文生產負全責,又何談術業求精、追求完美之動力[10]?在技術主導的情勢下,對譯者研究最多的皮姆(Pym)擔心,業界對譯者品德的要求會降低為技術背景下的一致性和效率要求[11](p8)。雖然技術對生產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但科恩(Koehn)的研究卻指出,機器輔助下,譯員的工作模式更趨于單調,譯員價值感降低[12](p258-259)。

再觀譯員的生存狀態。由于譯者越來越多地面臨機器翻譯之后的文本,或被要求使用翻譯公司或客戶的翻譯記憶系統,復用的語料常常不予計費,不少譯員(主要是初級譯員)反映承接譯后編輯任務單位工作時間報酬相比正常翻譯模式偏低,翻譯勞動的經濟價值未能得到公平體現。另外,對于復用的語料,盡管其使用語境可能與本次任務迥異,可是因不予計酬,譯者雖持不同意見,很多時候卻只能退而求其次,譯者的創造性價值受到局限。越來越多采納客戶工作系統的翻譯任務甚至讓譯者喪失了擁有自己翻譯作品的權利,譯者的勞動淹沒于無聲的語料之中。同時,眾多免費的機翻服務,還有眾包翻譯諸多無償或低酬的服務無疑壓低了翻譯市場報價。甚至,徐彬和楊珍指出:翻譯企業受到壓縮經營成本需求的影響,更多的公司愿意招募兼職譯者與業余譯者,導致這種去專業化、去職業化的特征在近些年來變得愈發明顯[13](p127)。因此,翻譯技術的使用確實在某些方面對譯者經濟價值、智力價值、職業價值的實現帶來了沖擊。

但是,作為生產工具的翻譯技術,確實也能幫助譯者實現價值,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擴展譯者的工作領域,促進譯者學習成長,提升多維素養,甚至還會為整個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這把雙刃劍,需要譯者審時度勢,居安思危,迎頭面對挑戰,打造技術所不能替代的能力,讓技術為我所用而不是遭其奴役。個人迎接挑戰的同時,我們的行業也應對從業人員肩負起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不可故步自封,在行業大融合的背景下,培養出技術時代具有高附加值的語言服務人才。

(二)翻譯技術之于主體發展以及翻譯教育

隨著翻譯技術在行業的快速發展,譯者對技術的依賴性不斷增強,技術對譯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語言服務產業,譯者職業上升空間越來越注重多種技術能力。譯者能力的多元化本是一件好事,但在翻譯生產階段,翻譯技術常常將譯者固定在生產流水線上的一個位置,不得不高強度地處理機器翻譯生產出來的瑕疵品(例如譯后編輯)。如果技術研發者在設計時不考慮人機的共同參與與進步,而是讓機器更多地替人類決策,就會產生主體技術依賴,認知下降。以法蘭克福派為代表的技術批判主義認為,本該為人控制的技術如反過來控制了人,就易造成人的平庸和人性的喪失。

在翻譯教育中,如果人的思維模式越來越技術化和標準化,僅重視單純的、有形的信息獲取,忽視對智慧和思想的追求,這將會導致翻譯教育的本末倒置。翻譯教育的課程設置,應該回歸教育本質,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技術幫助譯者培養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利用技術提高技術和創新素養,挖掘譯者的求知欲和潛力,將技術融入到現代化的語言服務人才培育。翻譯技術的研發不能僅僅考慮技術目標,也應將提升人的認知能力作為研發目標之一。

可喜的是,業界已經開始反思如何重新定位技術時代譯者的角色了。全球知名的翻譯自動化用戶協會(TAUS)2018年發布了《算法時代的譯者》一文,闡釋了算法時代譯者的角色和技能應該包括:創譯寫作、口頭內容表達、品牌大使、本土敘事、對話系統訓練員以及質量顧問[14](p1)。而2018年12月產業界和教育界共同發布的《語言智能與外語教育協同發展宣言》說明我們已經在重新審視外語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以培養新時代的語言服務者①宣言的詳細內容參見國家語委“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官網網站轉載鏈接:http://ling.whu.edu.cn/law/003/2020-01-13/8668.html.登錄時間2020年1月20日。。蔡基剛關于《“大辦翻譯專業”該剎車了》也從另一個側面提醒了我們目前翻譯教育存在的局限性[15](p10)。在人工智能挑戰所有行業的時代,整個翻譯產業(尤其是引領行業的翻譯技術產業界),都應該思考如何打破行業慣性思維,創新地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語言服務產業,樹立起高端的行業形象。翻譯技術界應該聯合產業界、翻譯教育界共同吸引各種專業人士(不僅僅是外語人才)加入自己的隊伍,并培育出有尊嚴、有價值感的現代語言服務人才。

(三)翻譯技術與翻譯使用者語言權利的實現

翻譯主體還包括翻譯的使用者。翻譯技術開發的愿景是將來全球90%的語言障礙都能通過機器翻譯等翻譯技術予以解決,使得翻譯服務真正成為公用設施服務,使得人們使用翻譯如使用水電那樣便利,為人類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做出貢獻①參見翻譯自動化用戶協會2013年翻譯技術全景報告(TAUSTranslation Technology Landscape Report 2013)來源自該協會官網,https://www.taus.net/think-tank/reports/translate-reports/taus-translation-technologylandscape-report.登錄時間2019年3月15日。。對于翻譯使用者而言,這一目標指向的是個人在國際交往中不會因為使用母語而處于不利地位的語言權利,顯然具有“善”的本質。然而,善的實現及應用也都應該受到倫理的約束。

訓練機器翻譯系統的語料收集應符合現有的規范,尊重現有的知識產權和隱私權。個人語言權利的實現不應以犧牲其他權利為代價。多爾蒂(Doherty)指出,由于翻譯技術支持的最終產品涉及多個相關主體,受影響最大的也是普通的使用者,我們應該考慮翻譯技術對跨文化交流所有利益相關人尤其是普通使用者的影響[16](p967-968)。因此,其應用應該設立質量標準,至少要有明確的質量提示,不應過度夸大,避免造成使用者的誤解,結果反而損害了個人語言權利。另外,許多免費翻譯技術的背后毫無疑問存在商業利益,這些服務的開發和使用,應始終以注重社會利益為導向,真正為普通人提供免費或費用低廉且質量優良的公共產品。只有這樣,在善的目的指導下,采納善的手段,在善的執行過程中,才能真正保證善的結果。

以上談到的更多涉及個人語言權利的實現,同樣我們還需要考慮民族語言權利的實現。機器翻譯高速發展的今天,其質量往往依賴大量的優質雙語語料作為訓練數據,然而對于一些小語種,可用的雙語語料十份匱乏,我們將之視作低資源語言。若真是為了“善”的目的、“平等的權利”,翻譯技術開發商也理應關注低資源語言語料建設和翻譯技術,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瀕危語言保護、語言霸權抵制等問題。

四、翻譯技術對翻譯生產機制帶來的影響

(一)翻譯技術不當應用帶來的質量與效率矛盾

大眾對不同層次翻譯需求的擴大、信息技術以及翻譯技術效率的不斷提高,使得大量需要翻譯的客戶使用了職業或業余譯員提供的、免費或付費的翻譯服務。云翻譯平臺以及網絡信息技術催生了眾包生產模式,使得多人協同翻譯同一文本成為可能,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量。雖然目前的翻譯系統有術語、語言風格一致性的控制,但是不同譯者產出的譯文仍可能帶有拼接、斷裂的痕跡,成為翻譯質量的硬傷之一。大規模生產效率與語言風格一致性之間的矛盾,要求我們的基礎研究更好地解決翻譯技術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文體風格方面問題敦促我們更多研究語言本身,深化語言學的基礎研究,細化語言的分類,建立起更為完善的文體學量化指標體系,使得譯者接收相關訓練,在云翻譯平臺協同工作時能有可以參照的標準。

(二)翻譯技術不當應用帶來的質量與責任矛盾

雖然技術滿足了業余譯者免費提供翻譯服務的熱情,也滿足很大一部分用戶對低質量要求翻譯的需求,然而各種翻譯社區也面臨對其譯文質量的質疑。另外,譯者不得不采用翻譯記憶帶來的質量問題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利益(如合同翻譯)、人身權利損失(如醫療和法律翻譯),究竟該如何界定責任?

免費的翻譯服務存在責任歸屬問題,高端的語言服務機構也仍然存在責任界定和劃分。皮姆提出技術帶來的團隊協作、內容生產的翻譯記憶傳承等屬性使得翻譯進入了一個集體責任時代[17](p3)。集體責任時代究竟如何承擔責任?業界也應該警醒,督促眾包翻譯網站以及各翻譯社區制定相應的規則,約束譯者的行為,保證一定的翻譯質量;同時也應該提醒和教育公眾隱含的風險。對于合作內容生產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使得生產線上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途徑匯報可能的質量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沿襲上游工序的謬誤。

(三)翻譯技術與翻譯經濟秩序:技術壟斷與自由競爭

雖然譯者能夠接觸并購買一些翻譯技術工具,但擁有的多半是翻譯技術資源的初級形態,只有語言服務商和大型的翻譯公司才真正掌握了翻譯技術資源的高端形態:大型的項目管理系統包括了項目統計分析和預處理、譯員組織、文檔傳遞、進度控制、過程質量跟蹤記錄、項目成本記錄、譯員費用結算等;擁有云翻譯服務平臺技術的語言服務商能夠將分散的多語資源、需求整合形成相互關聯、緊密協作的龐大產業價值鏈。技術霸權的壟斷使得市場、客戶資源越來越向這些公司聚集,傳統的自由競爭條件惡化。翻譯行業的規則將越來越由這些壟斷者制定。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一定場域內的資本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擁有技術資本(場域理論的提出者布迪厄并沒有單獨將技術資本提出來),但是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個人和組織所掌握的技術資本同樣可以轉化為社會資本、經濟資本以及文化資本和象征資本。以技術資本控制了市場和客戶的語言服務商,他們以技術使用為由限定了譯者的勞動工具、工作模式,壟斷了行業價格,將技術輔助完成的部分翻譯工作從譯者勞動里扣除,降低了譯者薪酬,使得譯者面臨自由競爭力下降、生存條件惡化的困難,也不得不屈服于行業霸主制定的游戲規則。

翻譯技術倫理必須考慮技術發展對產業自由競爭的影響,對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影響,以及對從業者的影響。翻譯產業中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肯定是趨勢,在技術洪流的沖擊下,如何保障從業者的利益,如何培養從業者的技術應用能力,如何體現技術應用中的人文關懷都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五、翻譯技術對翻譯系統環境的影響

(一)對語言系統的影響:語言自然性與機械化

控制性語言泛濫或會破壞源語系統:人類語言的產生具有自然性,自然語言中語言符號橫向組合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打破語言規則的組合現象,比如省略、倒裝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語言符號組合的任意性,也帶來了人類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和創造性。當然歧義性也是自然語言不可不提的典型特征。對機器翻譯而言,歧義和語言規則的任意組合是機器理解自然語言的致命弱點。為提高機器翻譯效率,越來越多的要求指向對源語的控制和改寫,以提高源語的機器可讀性,使得源語趨于標準化、機械化。許多國際型大公司對于公司語言資產的管理手段之一就有嚴格的技術寫作標準,包括控制性語言寫作。技術領域采用控制性語言有利于標準化的實現,降低成本實現知識共享和信息傳播,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大量控制性語言不受限制,出現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最終會使得語言淪為技術的工具,自然語言產出的多樣性遭受破壞。我們不得不警惕,如果不提高機器翻譯技術本身,僅僅從源語控制入手,多少年后充斥網絡和社會的語言將會是什么形式,人類語言會退化到什么程度。

翻譯記憶碎片不恰當使用對譯語系統的沖擊:在主流的機器輔助翻譯技術中,完整的翻譯對象(文本)首先會被分割成片段化的翻譯單元。因為翻譯記憶的大量使用,使得譯者面對某個語言片段的時候面臨多種備選參考,譯者往往從這些備選之中挑選出最優選項。可是,由于這些語言片段來自翻譯記憶庫中不同的翻譯材料,蘊含著不同的語境,當譯者將其認為最優的選項組合起來的時候,實際上是將不同語境下的片段進行組合得到的整體結果,其實并非是最優選項。這也同皮姆所說,譯語產出更多考慮了語言的縱組合關系而相對忽略了自然語言中的橫組合關系,一旦大量譯文進入目的語語言系統,就可能對目的語語言的現有結構產生沖擊[17](p2-3)。

以上都是語言的自然性與機械化之間的矛盾,不僅對源語同時也對目標語語言系統可能產生破壞性的影響。語言與思維的關系緊密,薩丕爾的語言決定思維假說雖然還缺乏有效的論證,但是我們見證了計算機拼寫檢查的使用帶來學生拼寫能力的下降,網絡語言對現有語言系統的沖擊等等一系列負面效應。克勞迪奧(Claudio)通過語料庫的方法發現機輔翻譯產出譯文與人工翻譯譯文確實存在較大差異[18](p310-312)。翻譯技術對源語及目的語語言系統的影響到底會有多大,短時間內很難評價,但是有社會責任感的學者和研發人員應該預見其影響,盡量將這些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降至最小,并思考相應的補救措施。

(二)翻譯技術與大數據環境:互聯網共享精神、知識產權、隱私權

翻譯技術中最重要的機器翻譯技術和翻譯記憶共享都要求大量可靠的人工翻譯語料。翻譯自動化用戶協會(TAUS)的2013年翻譯技術全景報告宣稱,如果翻譯服務要真正做到成為公用設施服務,還需要數萬億字的語料和80 000多語言組合,而目前TAUS擁有的共享語料只有540億字,2200多語言組合;各大語言技術提供商都在大力拓展各種渠道獲得語料①參見翻譯自動化用戶協會2013年翻譯技術全景報告。。然而對于日益認識到語言也能成為企業和個人資產的業界而言,翻譯數據的共享和再使用就涉及到知識產權以及客戶信息保密乃至國家信息安全的問題。

互聯網共享精神的核心價值是打破技術和資源的壟斷,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切免費。目前,有些企業打著公益的旗號要求翻譯語料共享,其實這些翻譯語料的再次使用最終多用作了商業目的,這不得不使人們質疑共享這些翻譯數據背后的動機是否純粹?TAUS提出的翻譯數據知識產權歸屬方案雖出于善意的目的,但還是違反了目前知識產權中關于語言資產保護的宗旨,且不說情報專家對翻譯記憶庫是否有恢復原文的可能或提取重要機密的可能,一個公司對其語言資產的轉讓或公益用途應該出于自愿。譯者或語言服務商對翻譯數據的所有權完全可以象版權協議一樣與客戶進行溝通、談判,明確該項目的翻譯記憶數據是否為客戶獨有,譯者如果要繼續使用該翻譯記憶可以進行價格上的區分。翻譯數據的知識產權年限保護也可以做出特別規定。而關于客戶信息安全,大數據倫理中的權責統一原則也可以適用,即翻譯數據的采集方要采用相關技術保證客戶視為保密信息的內容。

目前的區塊鏈技術,如何恩培在翻譯自動化協會亞洲峰會所述,“或將為翻譯行業打開一扇窗,在區塊鏈技術的加持下,譯員的數字資產聚合在一起,推動整個翻譯行業發展的同時也保障了譯員應有的權益。”②參見傳神語聯:中心化平臺協同區塊鏈為翻譯行業開辟新[EB/OL].(2018-09-19)[2019-01-15].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330/16052701_0.shtml.他指出傳神正在測試的語言聯盟鏈擬采用區塊鏈的聯盟鏈模式,在確保數據、資源、信息歸屬和權益的前提下,聯盟鏈上不同翻譯公司節點得以資源互換、數據互聯、信息互通,形成優勢互補相互賦能的價值網絡。

從區塊鏈技術的展望在語言服務產業的應用來看,技術產生的倫理問題有一部分可以通過技術進步來解決。相信翻譯技術在正確原則的指導下,一定能逐步提供既尊重譯者勞動、尊重內容所有者正當權利,打破不必要壟斷實現資源有效利用的技術解決方案。

六、翻譯技術倫理:技術與文明共同進步

在技術沖擊所有行業的時代,翻譯技術在翻譯實踐中廣泛應用帶來了不同主體價值觀之間的激烈沖突,成為翻譯系統內部的波動因素,也使得翻譯技術倫理成為翻譯倫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技術帶來內、外部擾動因素不僅影響著翻譯系統的各個主體,也影響著翻譯系統依存的環境和運作機制,這些問題都亟待新的翻譯技術倫理觀予以調整,以便建立新形勢下翻譯系統的新秩序和平衡。傳統的翻譯行業應積極探索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尋找新的增長點甚至進化成新型語言服務行業。翻譯產業與翻譯教育界應當積極尋求在技術洪流裹挾中的生存出路,這是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在這一過程中,業界和教育界不能忽視科技倫理強調的科技進步與人文關懷并舉;而翻譯技術開發和應用中的人文精神,也不僅僅只包含所謂為全人類跨文化交流服務的宗旨,不僅僅對公眾的信息權、語言權關注,還應幫助為公眾實現這些權利的譯者體現價值。翻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應為人的發展塑造個性化的空間,體現人的個性化和社會化進程的統一,服務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共同進步。

猜你喜歡
語言
詩之新,以語言創造為基
中華詩詞(2023年8期)2023-02-06 08:51:28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日常語言與播音語言
新聞傳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4
語言技能退化與語言瀕危
我有我語言
論語言的“得體”
語文知識(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6
Only Words慎用你的語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高清|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成年人片| 91无码网站| 蜜桃视频一区| 欧美性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h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亚洲色|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嫩草国产在线| 在线欧美日韩| 日韩视频福利| 天天摸夜夜操| 色悠久久综合| 9999在线视频|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少妇精品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99爱在线| 色婷婷在线影院|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超碰91免费人妻|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制服无码网站| 国产视频欧美|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欧美区一区|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污视频日本|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综合色亚洲|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99视频国产精品|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美女国产在线| 午夜啪啪福利|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