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常偉
(《聊城大學學報》編輯部,山東 聊城 252059)
今年11月28日,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馬克思親密戰友并被其贊譽為“當代社會主義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7頁。——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當我們深切緬懷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的豐功偉績時,不僅要銘記他在馬克思生前安于“拉第二小提琴”②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后的1884年10月15日曾說:“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還不錯。我高興我有像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提琴手。”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67頁。,而與馬克思患難與共、并肩戰斗,共同創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組織領導國際工人運動勝利前進的40年(1844-1883),更要頌揚他在馬克思逝世后繼承遺志、撐門拄戶,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獨立領導國際工人運動砥礪前行的12年(1883-1895)。為了工人階級的解放和人類最美好的事業,恩格斯與馬克思一樣,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正如他在70歲高齡時所言之決心:“只要我還有一分力量,我就要堅定不移地為工人階級的解放而斗爭。”③恩格斯在1890年12月27日曾如此說,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525頁。也如列寧的盛贊:“在他的朋友卡爾·馬克思(1883年逝世)之后,恩格斯是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的導師。”④《列寧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頁。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成果和偉大貢獻,但恩格斯在其中的作用卻無可替代,因為恩格斯晚年正處于馬克思所不曾經歷的資本主義獲得新發展和社會主義獲得新情勢的時代,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和新認知更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反映了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最新態勢,極大地豐富、完善、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和社會主義運動勃興。可以說,只有讀深讀透了恩格斯晚年的著作文獻尤其是其關于社會主義的嶄新論述,才能真正讀懂讀精了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正如列寧所言:“要正確評價馬克思的觀點,無疑必須熟悉他最親密的同志和合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著作。不研讀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也不可能完整地闡述馬克思主義。”⑤《列寧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94-95頁。因此,學界對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表現出濃厚興趣,進行了多角度、深層次的廣泛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據中國知網數據庫顯示,國內關于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迄今已有70余項研究成果面世,進而為國人展現出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特色景觀。回顧與總結、梳理與評述國內學界關于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現狀,對于全面把握恩格斯社會主義思想內涵,進而繼續推進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無疑具有非凡的意義。謹以此文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四十年來,學界關于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可謂視域開闊,內容廣泛,成果豐富,大致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晚年與老年同義但不同質。老年是指“六七十歲以上的年紀”,晚年是“指人年老的時期”。①《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759頁、第1298頁。老年和晚年均指人的正常生命歷程的最后階段,但兩者的意蘊有所不同。老年側重于陳述人的生理事實和生命階段,晚年側重于描繪人的急迫心情和未來期待,因而晚年比老年蘊含更多的情感,進而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有鑒于此,學界對恩格斯人生最后十幾年乃至稍長時間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一般統稱為晚年研究而鮮有老年研究。學界將恩格斯晚年作為一個獨立階段進行學術研究,這不僅符合生命科學規律,更具有重大的社會科學意義,正如嚴書翰所言:“把恩格斯晚年思想作為相對獨立階段加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②嚴書翰:《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年第11期,第4頁。
對恩格斯晚年的時間界定可謂約定俗成、偶有例外。學界大致將恩格斯晚年界定為從1883年馬克思逝世至1895年恩格斯逝世這段歷史時期,時間跨度約12年。如:張漢清③張漢清:《恩格斯晚年堅定不移地為社會主義的勝利而奮斗》,《國際政治研究》1990年第4期,第16頁。、洪韻珊④洪韻珊:《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前言第2頁。等學者將恩格斯晚年界定為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獨立完成亡友遺愿并指導國際工人運動的歲月。劉鑫銘和王紅梅⑤劉鑫銘、王紅梅:《淺析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宜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第1頁。、趙艷波和李媛媛⑥趙艷波、李媛媛:《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及當代啟示》,《求實》2014年11期,第4頁。、張娥和劉同舫⑦張娥、劉同舫:《恩格斯晚年所作序言對社會主義稱謂的思考》,《浙江學刊》2018年第2期,第69頁。等學者將恩格斯晚年界定為“1883年馬克思逝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期間的12年”。王楚云將恩格斯晚年界定為“自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以后直到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這段歷史時期”⑧王楚云:《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發展思想及其當代啟示》,《才智》2014年第23期,第271頁。。雷琳則認為“恩格斯一生的最后十年,一般稱之為恩格斯晚年”⑨雷琳:《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新疆社會經濟》1996年第2期,第86頁。。就整體態勢而言,學界對恩格斯晚年的時間界定可謂不約而同,這也為研究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奠定了良好基礎。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社會主義改革聲浪的此起彼伏,學界關于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方興未艾,關于恩格斯晚年思想的學術著作不斷出現,內容涉及恩格斯的生平事跡、社會實踐、革命友誼、科學研究、思想理論等,它們對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專題研究或相關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例如:涂繼武等:《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學說》(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張仲實:《馬克思恩格斯傳略》(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丁云本:《馬克思恩格斯理論的歷史發展》(求實出版社,1984年);蕭灼基:《恩格斯傳》(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洪韻珊:《恩格斯晚年生活側記》(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劉鳳舞:《恩格斯傳》(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張蔚萍等:《馬克思恩格斯建黨史話》(知識出版社,1989年);李光燦、呂世倫:《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91年,2001年修訂);唐承運:《恩格斯傳》(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張新:《讀懂恩格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孫榮:《恩格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吳家華:《理解恩格斯——恩格斯晚年歷史觀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李慧:《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遼寧大學出版社,2009年);常艷:《恩格斯晚年社會發展理論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田鵬穎:《恩格斯的故事》(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年);于姍姍、何鍇琦:《恩格斯的一生》(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喬丹丹:《繼承與創新: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貢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等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社會主義改革聲浪的勃興和國內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繁盛,高水平學術論文也不斷涌現,彰顯出本課題研究的勃勃生機。例如:李良瑜:《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安徽師大學報(哲學杜會科學版)》1982年第1期);任軍、黃力:《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一國取得勝利的思想》(《河南大學學報(哲學杜會科學版)》1985年第6期);李忠杰:《恩格斯晚年思想與社會主義建設》(《長白學刊》1986年第5期);馬玉珍:《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貢獻》(《理論學刊》1987年第3期);張漢清:《恩格斯晚年堅定不移地為社會主義的勝利而奮斗》(《國際政治研究》1990年第4期);林修果:《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社會思想的啟迪》(《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1期);江丹林:《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探求》(《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1992年第5期);康雙成:《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貢獻》(《馬克思主義研究》1995年第5期);張峰:《略論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江西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劉常喜:《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及其啟示》(《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汪恩鍵:《恩格斯晚年對未來社會主義的科學預見》(《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雷琳:《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新疆社會經濟》1996年第2期);馬潤青:《恩格斯晚年對東方落后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探索》(《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李元書:《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和貢獻》(《理論探討》1996年第4期);萬軍:《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的構想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1997年第6期);孫金華、張國富:《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研究》2001年第5期);左亞文:《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思想及其現代啟示》(《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劉思倉:《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再認識》(《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年第5期);周琲、馬磊:《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革命思想探析》(《山東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王志林:《論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道路理論的貢獻》(《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趙啟平、王道國:《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及其方法論基礎》(《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劉鑫銘、王紅梅:《淺析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宜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芮鴻巖:《重回恩格斯晚年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孫金華、王紅艷:《恩格斯晚年的社會主義觀》(《學習論壇》2010年第7期),《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探索及其當代價值》(《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第3期);朱傳棨:《恩格斯晚年對未來社會主義的理論思考和對教條主義的批判》(《理論視野》2010年第9期);陳娜:《恩格斯晚年思想在社會主義理論問題上的轉變及啟示》(《企業導報》2011年第 4期);閆小斌:《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貢獻》(《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年11期);常筑:《恩格斯晚年社會發展動力理論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蔣茜:《恩格斯晚年對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的探索》(《嶺南學刊》2014 年第5期);趙艷波、李媛媛:《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及當代啟示》(《求實》2014年11期);王楚云:《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發展思想及其當代啟示》(《才智》2014年第23期);張煥:《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的理論探索及當代價值》(《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年第8 期);張娥、劉同舫:《恩格斯晚年所作序言對社會主義稱謂的思考》(《浙江學刊》2018年第2期);俞良早:《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理論與改革》2020年第3期);等等。
近年來,隨著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逐步推進,一些在讀研究生加入了本課題科研隊伍,進而涌現出一批高質量學位論文。例如:杜君:《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必然性思想研究》(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張煥:《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及當代價值》(河南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徐可:《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南民族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呂芮寧:《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過渡思想研究》(天津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張婭:《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清華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王振杰:《恩格斯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鄭州大學2019年碩士論文)。此外還有:陳怡:《論恩格斯晚年思想中有關無產階級革命策略的轉變》(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韓坤:《晚年恩格斯的社會發展思想探究》(河南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孫玉河:《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貢獻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王冰潔:《恩格斯晚年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條件”新思想及當代價值研究》(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包圖布新:《恩格斯晚年無產階級革命策略思想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吳澌:《恩格斯晚年社會發展動力思想及其現實啟示研究》(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秦棟艷:《恩格斯晚年無產階級革命策略新思想》(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馬曉云:《恩格斯晚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1883-1895)》(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博士論文);聶政蛟:《恩格斯晚年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理論及其當代意義》(河南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夏敬芝:《恩格斯晚年意識形態思想及其價值》(武漢大學2018年碩士論文);等等。
恩格斯晚年所處的時代,可謂資本主義獲得繼續發展,社會主義獲得力量積聚的非凡時期,正如恩格斯在1893年所言:“現代資本主義經過一百五十年的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經在許多方面喪失了當初的蠻勁,現在它正以緩慢的速度繼續發展。”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96頁。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以非凡的能力和毅力,獨立擔負起領導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使命。其間,他撰寫了一系列重要著作,整理出版了《資本論》第二、三卷,關注《共產黨宣言》等著作文獻的再版工作并撰寫序言,為制定無產階級政黨的綱領、戰略、策略提出了遠見卓識,與資產階級思想和工人運動中的錯誤思潮進行了堅決斗爭,對以前某些過時的看法進行了深刻反思,對未來社會主義進行了深度探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毫無疑問,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就前者而言,學界重點研究了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珍貴的方法論意義。李忠杰認為恩格斯晚年留給我們“尤為重要的”“精神財富”是“科學的方法論思想”。②李忠杰:《恩格斯晚年思想與社會主義建設》,《長白學刊》1986年第5期,第18頁。孫金華、張國富認為“恩格斯晚年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東方社會主義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貢獻”。③孫金華、張國富:《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研究》2001年第5期,第16頁。后來,孫金華、王紅艷將“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新認識的方法論意義”概括為:“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待社會主義”;“從實際出發,用科學的態度分析一切問題”;“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④孫金華、王紅艷:《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探索及其當代價值》,《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第3期,第35-36頁。
就后者而言,學界重點研究了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對現實社會主義國家的時代啟示,尤其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非凡意義。林修果認為“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社會思想”“對我們認識當代社會主義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⑤林修果:《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社會思想的啟迪》,《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1期,第22頁。劉常喜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對于我們正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更好地研究新舊世紀之交紛繁復雜的現象,從曲折和困難中看清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啟迪價值。”①劉常喜:《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及其啟示》,《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第67頁。張煥支持類似觀點②張煥:《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的理論探索及當代價值》,《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5年第8 期,第64頁。。左亞文認為,“恩格斯晚年關于各個民族通過社會主義道路的特殊性和多樣性的思想,特別是他關于東方落后國家如果沒有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支持就不能‘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思想,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③左亞文:《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思想及其現代啟示》,《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第25頁。趙啟平、王道國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不僅對當時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予以正確的理論指導,同時對以后列寧創立帝國主義論,對中國共產黨正確開展黨內兩條路線斗爭,對建國后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都有十分重大的啟迪作用。”④趙啟平、王道國:《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及其方法論基礎》,《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90頁。劉鑫銘、王紅梅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不僅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而且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著長遠的指導意義。”⑤劉鑫銘、王紅梅:《淺析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宜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第4頁。孫金華、王紅艷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進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這些新認識和新理論,對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⑥孫金華、王紅艷:《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探索及其當代價值》,《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第3期,第32頁。常筑認為“恩格斯晚年社會發展動力的重要理論”“對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深刻的啟示”,在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⑦常筑:《恩格斯晚年社會發展動力理論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第90頁。趙艷波、李媛媛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新探索和新認識,為我國堅持不懈地探索、毫不動搖地堅持和與時俱進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新思路”,其“當代啟示”表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未來的啟示等方面。⑧趙艷波、李媛媛:《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及當代啟示》,《求實》2014年11期,第4頁,第8-9頁。王楚云認為,“恩格斯晚年的社會主義發展思想深刻影響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不但在內容上豐富了該理論,更在內涵上加強了該理論的科學性。尤其對我國當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有著重要指導作用。”⑨王楚云:《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發展思想及其當代啟示》,《才智》2014年第23期,第271頁。
恩格斯晚年在承擔《資本論》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共產黨宣言》再版工作等一系列繁重任務,獨立指導世界工人運動外,對社會主義的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度研究甚至自我反思,提出了許多社會主義嶄新思想,從而深化了社會主義理論創新。這些嶄新思想既有他對社會主義的專題研究,也有他對社會主義的多點新知,它們共同構成了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成為社會主義理論寶庫的瑰寶。學界對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的專題思想或理論創新的研究可謂見仁見智、豐富多彩。
1.關于東方落后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馬潤青認為,“在恩格斯逝世前20年間,尤其是在馬克思逝世后的10多年時間里,他一直關注著俄國社會發展的道路問題。”因此,“恩格斯留給我們的有關著述比馬克思還要多”,進而在五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更為具體、豐富的思想資料,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⑩馬潤青:《恩格斯晚年對東方落后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探索》,《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孫金華、張國富認為,“恩格斯晚年的社會主義理論,亦稱東方社會主義理論,它是以東方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俄國、中國、印度)為主要研究對象,得出的關于東方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如何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等問題的理論。對東方社會主義的研究是恩格斯晚年思考和探索的中心課題之一。”①孫金華、張國富:《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研究》2001年第5期,第16頁。
2.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問題。任軍、黃力認為恩格斯晚年“提出了無產階級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在一國首先取得革命勝利的思想”②任軍、黃力:《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一國取得勝利的思想》,《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6期,第69頁。。左亞文認為,“恩格斯晚年對各個國家和民族通向社會主義道路的多樣性和特殊性問題進行了新的探索,作出了新的論斷。”③左亞文:《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思想及其現代啟示》,《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第22頁。鐘一言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方法、手段、道路等作了新的理論闡述”,但他“不主張對未來社會制度作具體預言”。④鐘一言:《馬克思恩格斯晚年對未來社會主義的再思考》,《黨建》2002年第4期,第31頁。姜大仁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無產階級斗爭方式的探索”體現在兩方面。⑤姜大仁:《恩格斯晚年對無產階級斗爭方式的探索及其對20世紀東西方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2年第2期。周琲、馬磊認為恩格斯晚年重點關注了“社會主義革命問題”,并“就社會主義革命的進程、社會主義革命的斗爭策略、世界局勢的預測及社會主義革命爆發的可能性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新的思考和判斷”。⑥周琲、馬磊:《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革命思想探析》,《山東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第49頁。楊志臣、孫明增認為“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是一個包括這一策略的前提、內涵和方法論在內的統一的有機整體”⑦楊志臣、孫明增:《前提、內涵和方法論: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視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甘肅理論學刊》2016年第2期,第95頁;類似觀點另見《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視域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湘論壇》2016年第3期,第35頁。。
3.關于社會主義發展問題。王楚云認為,“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的再認識內容主要涉及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和策略、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問題、意識形態理論等。其中關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問題,是對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重要補充和完善。”⑧王楚云:《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發展思想及其當代啟示》,《才智》2014年第23期,第271頁。
4.關于社會主義稱謂問題。張娥、劉同舫認為“恩格斯晚年在序言中使用了大量蘊含時間界定與根本性質界定的限定語來實現對社會主義稱謂的雙重范圍規定”,“從理論基礎、階級主體、現實基調與最終目的四重維度出發,始終強調社會主義理論基礎的科學性、工人階級的主體性、作為運動的現實性以及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必然性,實現了各式各樣社會主義的歷史定位”。⑨張娥、劉同舫:《恩格斯晚年所作序言對社會主義稱謂的思考》,《浙江學刊》2018年第2期,第69頁。
1.兩點論。江丹林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探求”在于:“深化了對東方社會落后國家有可能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設想的認識”,“辯證地揭示了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曲折性和改革的必然性”。⑩江丹林:《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探求》,《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1992年第5期,第15-17頁。雷琳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在于:“對社會主義革命道路與策略理論的探索和發展”;強調“社會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不斷發展、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雷琳:《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新疆社會經濟》1996年第2期,第86-88頁。王志林認為恩格斯晚年“修訂、完善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發展道路的理論”,表現在:“指出社會主義的實現必須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完善了東方社會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理論’”。?王志林:《論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道路理論的貢獻》,《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第36-38頁。楊煌認為“恩格斯晚年對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及完善”在于“恩格斯對于東方社會發展道路條件的嚴格設定”和“恩格斯晚年對東方社會發展道路探索的擴展”。①楊煌:《馬克思恩格斯晚年對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與落后國家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當代思潮》2000年第5期,第42-43頁。張煥支持此觀點。②張煥:《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的理論探索及當代價值》,《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5年 第8 期,第64-65頁。
2.三點論。馬玉珍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貢獻”體現在“無產階級政黨學說”“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策略”“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和政策”三方面。③馬玉珍:《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貢獻》,《理論學刊》1987年第3期,第20-23頁。張漢清認為,“恩格斯晚年堅定不移地為社會主義的勝利奮斗了十二年。他在捍衛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促進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反對軍備競賽和戰爭冒險,爭取維護世界和平等方面做出了更加卓越的新貢獻。”④張漢清:《恩格斯晚年堅定不移地為社會主義的勝利而奮斗》,《國際政治研究》1990年第4期,第9頁;類似觀點另見《堅定不移地為社會主義的勝利而奮斗——恩格斯晚年的革命實踐》,《國際共運史研究》1990年第4期,第22頁。朱傳棨從三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未來社會主義的理論思考”⑤朱傳啟:《簡論恩格斯晚年關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新認識新觀點及其思想理論根基》,《淄博師專學報》1994年第1期,第14-15頁;《恩格斯晚年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新認識新觀點及其哲學根基芻議》,《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3期,第17頁;朱傳棨:《恩格斯晚年對未來社會主義的理論思考和對教條主義的批判》,《理論視野》2010年第9期,第9頁。。汪恩健從三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未來社會主義的科學預見”⑥汪恩鍵:《恩格斯晚年對未來社會主義的科學預見》,《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芮鴻巖對“恩格斯晚年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作了三方面“解讀”,并認為“晚年的恩格斯”“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信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尤其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斗爭策略”。⑦芮鴻巖:《重回恩格斯晚年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科學版)2010年第6期,第14-17頁。孫金華、王紅艷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體現在“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意識形態領域”三方面。⑧孫金華、王紅艷:《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探索及其當代價值》,《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第3期,第32-34頁。陳娜從三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思想在社會主義理論問題上的轉變”⑨陳娜:《恩格斯晚年思想在社會主義理論問題上的轉變及啟示》,《企業導報》 2011 年第 4 期,第254-255頁。。郭大俊、張煜從三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實踐的觀點為完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原則”⑩郭大俊、張煜:《論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特殊貢獻》,《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第17-19頁。。俞良早從三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俞良早:《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理論與改革》2020年第3期。。
3.四點論。李良瑜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在于重新探索了“無產階級革命道路”“無產階級專政的特殊形式”“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世界戰爭與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等問題。?李良瑜:《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安徽師大學報》(哲學杜會科學版)1982年第1期。劉常喜從四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劉常喜:《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及其啟示》,《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吳雄丞從四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吳雄丞:《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0年第8期。。劉鑫銘、王紅梅從四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劉鑫銘、王紅梅:《淺析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宜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趙艷波、李媛媛認為恩格斯晚年“在經濟、政治、意識形態和社會等方面”“對社會主義進行了新的探索,形成了許多新認識和新觀點”。?劉鑫銘、王紅梅:《淺析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宜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劉思倉從四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再認識”?劉思倉《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再認識》,《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年第5期。。
4.五點論。林修果認為恩格斯晚年“對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的具體方法進行了突破性的探索”,體現在“如何實現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如何看待農民”“如何對待知識分子”“承認我們過去有失誤的地方”“預見到社會主義的長期性、曲折性、復雜性”等方面。①林修果:《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啟迪》,《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桂林學術討論會論文摘登》1990年10月,第32-33頁;類似觀點另見:《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社會思想的啟迪》,《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1期,第24-26頁。康雙成從五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貢獻”②康雙成:《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貢獻》,《馬克思主義研究》1995年第5期。。張峰從五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③張峰:《略論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江西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李元書從五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和貢獻”④李元書:《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和貢獻》,《理論探討》1996年第4期。。凌敏從五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與發展”⑤凌敏:《試論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與發展》,《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3期。。趙啟平、王道國從五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⑥趙啟平、王道國:《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及其方法論基礎》,《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閆小斌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歷史貢獻主要有:完成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發展的系統闡述;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辯證地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策略;科學地預測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社會的基本特征;清晰地指明了東方落后國家的發展道路。”⑦閆小斌:《恩格斯晚年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貢獻》,《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年11期,第146頁。蔣茜從五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對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的探索”⑧蔣茜:《恩格斯晚年對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的探索》,《嶺南學刊》2014 年第 5 期。。
另外,萬軍從六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的社會主義構想”⑨萬軍:《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的構想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1997年第6期,第1-3頁;《恩格斯晚年的構想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1998年第1期,第86-88頁。,孫金華、王紅艷從七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的社會主義觀”⑩孫金華、王紅艷:《恩格斯晚年的社會主義觀》,《學習論壇》2010年第7期,第15頁。,李忠杰從九方面論述了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和有關設想”?李忠杰:《恩格斯晚年思想與社會主義建設》,《長白學刊》1986年第5期,第15-17頁。,等等。
學界從各個角度對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深入探討,做出了許多可貴的學術貢獻。這主要體現在:第一,界定了恩格斯晚年基本內涵,使得本課題的研究基礎更加穩健;第二,發表了一批高水平學術成果,使得本課題的研究成效更加殷實;第三,產生了一批高質量學位論文,使得本課題的研究隊伍更加壯大;第四,研討了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使得本課題的研究價值更加凸顯;第五,挖掘了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單項領域,使得本課題的研究視角更加寬廣;第六,探索了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多項新知,使得本課題的研究重心更加明晰;等等。毫無疑問,各位學者的不懈努力和豐碩成果,為進一步深化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學術基礎。
現有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還存在些許不足,值得學界關注和深思。這主要表現在:第一,研究內容有待豐富。學界較多關注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理論新知等方面,較少關注其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主要特征等方面;較多關注恩格斯晚年關于東方國家如何走向社會主義的思想,較少關注其關于東方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較多關注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文化建構等思想,較少關注其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社會進步、生態保護等思想;較多關注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貢獻,較少關注其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方略;等等。導致本課題研究不夠豐富全面。第二,研究方法有待增加。學界較多采用文獻法、歷史法等而較少采用統計法、大數據分析法等研究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較多采用描述性研究而較少采用分析性研究探討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較多采用文本分析法而較少采用比較分析法研究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等等。導致本課題研究不夠多姿多彩。第三,研究學科有待擴展。學界研究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學者較多集中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等學科,較少來自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化學、歷史學等學科領域,導致本課題研究不夠廣泛深邃。第四,研究立項有待加強。學界研究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成果多為普通專業研究或專項探索,其中包括多個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成果,省部級以上項目成果稀少,導致本課題研究不夠引人注目。
學界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可謂碩果累累、問題尚存,前景光明、任重道遠,展望今后本課題研究,學界需在下列方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一,研究內容要不斷拓展。要深化強項系列研究,強化弱項拓展研究。既要深化研究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理論新知等方面,更要強化研究其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主要特征等方面,盡可能形成相對一致的成型觀點;既要深化研究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文本觀點,更要強化研究其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形成過程,盡可能形成相對一致的成列觀點;既要深化研究恩格斯晚年關于東方國家如何走向社會主義的思想,更要強化研究其晚年關于東方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既要深化研究恩格斯晚年關于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文化建構等思想,更要強化研究其晚年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社會進步、生態保護等思想,尤其是要強化研究其晚年關于社會主義政黨建設思想,盡可能形成相對一致的成套觀點;既要深化研究恩格斯晚年對社會主義的理論貢獻,更要強化研究其晚年對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尤其是要強化研究其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指導價值,盡可能形成相對一致的成熟觀點。第二,研究方法要不斷拓寬。要沿用原有方法并使之深化,善用廣域方法并使之細化。既要續用文獻法、歷史法等深化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現有研究,更要采用統計法、大數據分析法等推進其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拓展研究,盡量通過高新科技獲得最新成果;既要續用描述性研究深化對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事實認知,更要采用分析性研究推進對其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新發展,盡量通過旁征博引獲得最新判斷;既要續用文本分析法深化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縱向解讀,更要采用比較分析法推進其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橫向研究,盡量通過縱橫交貫獲得最新結論。第三,研究學科要適當泛化。要鞏固原有學科優勢,擴充潛力學術隊伍。既要號召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等學科學者繼續深化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更要吸納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化學、歷史學等學科學者積極參與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盡量通過學科交叉實現資源共享、推進科研協作、獲得豐碩成果。第四,研究立項要不斷加持。要強化普通專業研究,加大科研項目支持。既要持續推進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普通成果產出,更要大力加強恩格斯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高端項目申報,盡量通過高低搭配發揮各自優勢、實現科研共融、達成創新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