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恒
(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廣東茂名, 525000)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喜歡聽故事、看圖書是語言領域的目標之一。故事作為一種重要的兒童文學形式,在幼兒園的語言領域活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掌握故事相關能力是必備的專業技能。“學前兒童故事創編”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目前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存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專業技能掌握不夠系統和全面、自主和探究學習能力不強等問題。在課程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法,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性和合作能力,挖掘知識資源難度和深度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并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可為高職院校學前課程提供“項目式教學”操作性實踐經驗。
項目教學法以項目為單元,以學定教,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驅動課程教學。使用項目教學法的教師會在教學中引入若干個項目案例,按照實際的方法與步驟展開教學,并研究、篩選和利用最優化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體驗、思考內化吸收、綜合探索創新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并獲得發展。[1]“學前兒童故事創編”課程主要教學內容為故事理論、故事創編與指導、故事表演與指導、故事作品導讀等。根據該課程教學目標,依托項目教學,分解教學內容,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探究中完成項目任務。
在高職院校“學前兒童故事創編”課程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能根據教學內容,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養目標分解到單元項目活動中,讓學生在小組探究合作過程中掌握理論基礎知識,鍛煉專業的職業技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實際操作步驟分為以下幾步:科學分析教學目標,把握項目活動重難點;明確學生最近發展區,選擇適宜的教學項目;制訂科學的項目計劃,做好項目準備工作;5—6人自愿成組或異質分組,指定項目組長,分工合作,查閱資料、討論實踐、完成項目;觀察項目實施,及時反饋和調整;項目成果交流與活動評價,總結和提升項目效果。
以幼兒園教師資格制度和資格考試新變化為改革契機,結合本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理論基礎上加大職業技能和素養的培養力度,強化技能實訓項目,將“學前兒童故事創編”課程教學劃分為四個大項目,每個大項目下屬若干個子項目,如圖1所示。其中,選取項目二 “故事創編與指導”中的子項目5 “幼兒繪本故事的創作與指導”舉例闡述項目教學實踐的具體實施過程,如圖2所示。子項目劃分為更細小、更易理解和操作的任務,學生每一個任務的完成,都是基于上一任務完成后的“檢查”和“評價”。

圖1 “學前兒童故事創編”課程項目

圖2 子項目5“幼兒繪本故事的創作與指導”實施過程
對子項目5 “幼兒繪本故事的創作與指導”任務執行過程進行具體闡述。
任務一:項目導入
教師根據項目內容提前布置項目作業,提出問題;學生分組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查閱相關資料,為完成下一任務做好準備。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查閱相關書籍和網絡資源熟悉“繪本故事”。
任務二:項目知識準備(走進繪本故事世界)
教師對項目中關于“繪本故事”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前沿研究成果做基本介紹,激發學生對繪本的興趣,讓學生走進繪本故事世界。
任務三:繪本的基本構成
教師布置項目作業,提出問題。學生選取一本繪本,小組分析和討論,挖掘繪本的構成要素,例如封面、扉頁、環襯、正文、封底等,以思維導圖、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討論結果,同時說明推薦繪本的理由。
任務四:如何挑選一本繪本
教師布置項目作業,學生分組完成。以一本繪本為例,小組分析和討論從哪些角度挑選一本繪本,例如從適讀年齡、圖片、色彩、文字、故事內容、角色、作者、出版社、獲獎信息、興趣等維度出發挑選一本繪本,以多樣的形式表達。
任務五:如何創作一本繪本
首先說明繪本創作的注意事項,小組探討合作,引導確定繪本題目、主要內容和主要人物;落實故事發展的過程;落實圖畫文字;根據文字進行配圖(合適的上色風格、補充封面、扉頁、環襯和封底)。
任務六:繪本講讀
小組討論合作,以多樣、獨特的形式講讀創作出來的繪本故事。與讀者共同閱讀時要注意講讀過程中的快樂體驗,把握圖畫藝術,了解圖畫和文字構成的特點,引導讀者建立對作品的科學態度,個性化和多樣性地講讀繪本故事。
任務七:繪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繪本中既有突出的主流思想又有廣闊的多元信息,教師應該以繪本為媒介,開展各領域的整合教學,而不僅僅是語言教學。繪本不僅僅可以用來閱讀,更可以用來操作和游戲等。[2]設計與組織繪本故事教育活動,選取繪本作為課程資源以適宜的方式融入教學活動,并思考在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中如何開發和運用繪本課程資源。鼓勵親子繪本共讀,指導家長開展親子閱讀,積極交流,營造高質量陪伴氛圍,家園共建繪本閱讀教育環境。
任務八:成果交流與活動評價
項目任務完成,小組成果交流。從小組互評、小組成員間評價、教師評價三個方面進行活動評價,注重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對學生、活動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從學生參與項目活動的態度與積極性、學生的項目學習過程與階段性成果、學生學習和探究方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人際交流和社會性合作、教師的教學專業化、項目活動等各方面進行有效性評價。
“學前兒童故事創編”旨在培養學生在掌握故事創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講、畫、創、編故事能力,針對其理論性和實踐性緊密結合的特點,在項目課程教學過程中,內容的選取要符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實際,圍繞幼兒園教師的講、畫、創、編故事能力培養展開,將在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實際運用分解融入項目活動中,并細分項目子任務,逐步全面系統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
在項目活動中,學生為活動的主體和主導者,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觀察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以學定教,根據教學目標,挖掘學生需要和感興趣的項目主題和資源,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各種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鍛煉學生的獨立性和社會性,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以項目驅動學生漸進式進階學習,觀察學生小組制訂項目計劃、小組互動等狀態,引導學生檢查和反思。在項目過程中要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了解其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課程項目教學的各個任務相輔相成,一環接一環,難度逐步增加。因此,教師要科學分析教學目標,把握項目活動的重難點,明確學生最近發展區,選擇項目主題,確定項目任務需要考慮任務容量和難度。教師還應制訂科學可行的項目計劃,做好項目準備工作,鼓勵和動員全體小組組員參與,培養組員之間的合作性。還要以項目導入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項目對象的基本概況,實施與整合項目任務,做好監督工作,注重學生學習和探究方法的掌握與運用。教師還應組織學生進行項目成果交流與活動評價,總結和提升項目效果,關注學生的項目學習過程與階段性成果、學生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的能力,進行有效性評價。
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法應用在高職院校“學前兒童故事創編”課程中,克服了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授課不全面、不深入、與教學實際脫軌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幫助學生系統和深入地圍繞一個知識主題進行學習,提高了教與學的有效性。這種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通過小組協作,也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和語言溝通表達能力。這種教學模式還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體驗,真正做到樂于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