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張永剛 沈麗
摘 要:美麗鄉村的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農村生態社區建設是打造美麗鄉村的重要措施,但政府對于農村生態社區的認識還不夠明確,在建設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必須正確理解農村生態社區建設的理念,更好地促進農村生態社區建設。以環鄱陽湖周邊的農村為例,研究了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生產社區模式。
關鍵詞:美麗鄉村;農村生態;社區模式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0-0027-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 ? ? ? ?文獻標志碼:A
在工業化以及城市化不斷發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走向城市,導致農村人口急劇減少。工業化導致城市周邊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很大影響,農村社區開始慢慢走向衰落,甚至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我國強調要大力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的含義非常豐富,涵蓋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們的日常生活及生產等,其展現出的美麗包括生態、生產及人文,呈現出生態宜居、人文和諧、生產高效及生活美好的重要特點[1]。要想建立美麗鄉村,生態社區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融合,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1 ? ?環鄱陽湖農村地區具有的優勢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以江西省鄱陽湖為核心,以鄱陽湖城市圈為依托,以保護生態、發展經濟為重要戰略構想的經濟特區。國家要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世界性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經濟示范區和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先行區。
1.1 ? ?政策優勢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已經成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國家戰略,是江西省非常重要的區域性發展規劃,具有重大意義。國家對于相關部門的工作進行了明確要求,確保各部門之間能夠根據職責來進行有效分工,從而發揮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指導作用,并且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在各方面給鄱陽湖經濟區建設提供足夠的支持。
為了更好地促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江西省對鄱陽湖的生態旅游發展制定了戰略規劃。鄱陽湖生態旅游區也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非常重要組成部分,要嚴格根據相關生態保護要求,按照低碳經濟的原則來實施。
1.2 ? ?生態優勢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富營養化程度低,生態價值非常重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地域廣闊,有非常豐富的農業資源,環湖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具備非常顯著的優勢。當地農村有豐厚的生態旅游資源,并且種類繁多。
首先是鄱陽湖最具代表性的田園風光。該景觀類型數量較多,屬于鄱陽湖中較為重要的景觀類型之一。農民所種植的農作物及各類花卉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最有特色的是稻魚種植、稻蝦種植等。
其次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水體景觀。鄱陽湖區水量非常充足,其支流分布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當中,游客可以來這里參加很多水上活動[2]。環鄱陽湖農村區域有豐富的濕地資源,游客可以看到較多具備濕地生態特征的候鳥群。
再次是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當地有非常淳樸的人文景觀,還有長期發展形成的優秀農耕文化、歷史文化古跡,能夠讓人們欣賞自然、人文、環境和諧統一的景色。農村地區民俗文化非常豐富,且具備良好的地方特色,能夠吸引眾多游客,對于生態建設來說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在鄱陽湖農村周邊進行農村生態社區建設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能夠更好地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在新時期,黨中央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提議能夠使農村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進程,是當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在農村生態社區建設過程中,存在政府認識不足的情況,導致建設效果不理想。在建設之前,必須要以生態文明理論為基礎,從促進城鄉一體化的角度出發,對生態文明建設形成進行更加深刻的認識,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戰略,對生態社區進行規劃。必須樹立大局意識,重視任務的復雜性,端正工作態度,不能局限在傳統的思想觀念當中。農村生態社區的建設已不能夠再靠傳統的社會關系來維系,而要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建設新型農村[3]。
通過改善居住環境,能夠更好地滿足村民對生活方面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讓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農村生態社區的建設可以有效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能夠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同時更好地傳承鄉村文化和保護自然環境。
3 ? ?以人為本,尊重農民主體地位
農民在農村生態社區建設方面是主要受益者,也是農村新型生態建設的主體,應當積極參與到建設過程當中。在生態社區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理念,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和決定,明確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讓農民能夠主動參與到生態社區建設過程當中,提高農民的建設積極性,使農民成為建設過程中的最主要力量,這對于農村生態社區的建設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5]。
生態社區建設不是表面功夫,而應該能夠讓農民看到更多、更好的一面,讓農民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益處。同時,為了能夠加強農民群眾對生態社區建設的理解,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宣傳相關內容。讓農民群眾了解到生態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相關建設單位要主動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并且要尊重農民群眾的參與權[6-7]。
農民群眾對于建設過程有知情權,應當積極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在生態社區建設過程當中,需要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得農村生態社區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建設。與此同時,農村生態社區建設也是村民們非常關注的一個重要事項。在建設過程中要主動發現農民所關注的問題、遇到的問題,讓農民群眾能夠切實感覺到社區建設跟自己的生活有非常緊密的聯系。
4 ?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不同的農村地區在經濟發展、環境的優劣程度、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素質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并且各地區間發展不平衡。農村生態社區在不同地區的建設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區分,要突出重點內容,不能把不同鄉村的建設都歸納到一個建設模式當中。各地在建設之前要進行深入的調查工作,發現目前農村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相關的自然因素進行綜合考量,確定其中的原理,然后再進行城鄉總體規劃。如果生態社區建設過程沒有進行合理規劃,那么針對性就會明顯降低,并且建設過程中的特色性就會被削弱,對于生態社區的長久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5 ? ?規范管理,加強制度建設
農村生態社區建設所耗費的周期較長,需投入較多時間和精力,所以在建設過程當中要對相關工作進行規范管理,在制度方面加強建設。
首先,在規劃管理方面,要摒棄粗放式的方式,不能一味借助于過往的經驗,而是應該采取更加科學的措施[8]。
其次,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進行科學性論證。對于某些專業性的問題,要向專業人員咨詢,聽取不同的建議,從而使相關工作能夠更加科學地開展,確保決策的科學性。
再次,應該協調好生態與利益之間的關系。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破壞鄉村的生態環境,要建立起保護資源的重要理念,從而實現生態環境與社區經濟的協調良性發展。
最后,通過相關的制度建設激發工作人員的熱情,提高工作的積極性。
6 ? ?結束語
環鄱陽湖農村生態社區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工程,同時也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進行規劃和建設。在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管理,對相關的制度進行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相關人員必須要對生態社區建設有一個正確認識,從而真正站在鄉村發展的角度進行生態社區建設。必須注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增強農民的參與積極性。
在建設新型生態社區時,針對不同的農村地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詳細規劃,從而建設出更加適應鄉村發展的生態社區。總的來說,環鄱陽湖農村地區生態社區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滿足生態環保理念的需要,也利于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王筠.新農村建設農戶居住空間景觀設計的新穎性[J].城鎮建設,2020(4):28-30.
[2]陸惠婷,李昕光.試論探析生態建筑技術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J].城鎮建設,2020(4):27.
[3]何海燕,劉萬年,楊培斌,等.保護區集體公益林管護白水江模式及其分析[J].甘肅林業科技,2020(1):46-51.
[4]王旭烽,任重.美麗鄉村建設的深生態內涵——以安吉縣報福鎮為范例[J].浙江學刊,2013(1):44-46.
[5]柳蘭芳.從“美麗鄉村”到“美麗中國”——解析“美麗鄉村”的生態意蘊[J].理論月刊,2013(9):106-107.
[6]張鐘福.永春縣美麗鄉村建設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7]于法穩,李萍.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江西社會科學,2014(9):222-227.
[8]烏東峰.論農村社區機制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J].學術論壇,2005(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