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木上也能生長出幸福
在赤城縣,在雙山寨村
段木上密密麻麻的黑褐色小耳朵
在貧困戶的36畝土地上
傳遞著幸福的語言
“中餐中的黑色瑰寶”“素中之葷”
這半透明的黑褐色幸福與喜悅
來自汗水,來自一系列動詞——
制種,選場,砍樹,鋸木,接種,
上堆,散堆,排場,采耳,曬耳
更來自一個名字——趙安軍
“這里適合種植黑木耳。”
黑龍江專家眼中的“地利”
卻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
第一年,種植經(jīng)驗不足賠了20萬
第二年,雨水泡爛木耳賠了70萬
第三年,倒春寒后又是巨額虧損
沒能擎起30多個貧困戶的天空
趙安軍自己的天空卻塌了
“哪怕頭破血流,我也要讓
咱這土坷垃里長出金苗苗!”
血寫的誓言、縣鄉(xiāng)政府的技術(shù)支持、
科技特派員田間地頭的悉心指導(dǎo)
河北大學(xué)食藥用真菌試驗基地
點燃了雙山寨村2019年的夏日
點燃了一根根耳木上
耳芽、耳片的黑色火焰
挽回損失,獲利50萬
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赤城縣雙耐農(nóng)業(yè)專業(yè)合作社”
“赤城縣靈華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
不是企業(yè)的名字,而是通往
共同富裕之路上的幸福直通車
木耳很小,趙安軍的幸福很大
總經(jīng)理不是他的人生目標
“一人富了不算,大家富了才叫富。”
“會有更多的貧困戶過上好日子。”
在雙山寨村,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
人人都懂科技種植,人人都明白
“夢在心中,路在腳下”
人人都津津樂道于一個名字里
藏著的韌勁——
趙安軍
(田耘,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獲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主題詩歌征集活動銀獎、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迎國慶70周年全國最佳詩歌獎等獎項。著有中國第一部城市史詩《石家莊長歌》、詩集《飛走的堂吉訶德》,詩歌作品發(fā)表于《詩刊》《解放軍文藝》《中國詩歌》《詩歌月刊》《芒種》《星星》詩刊、《詩潮》《紅豆》《延河》等。)
編輯: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