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波
摘 ?要:物資采購作為銜接供應和需求端的橋梁,在礦井的安全生產、高效運行中扮演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傳統物資采購工作主要存在的瓶頸問題,本文從物類集約化管理角度出發,對礦用物資采購的創新內涵和措施進行了探討,提出了有效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物資供應的效率、效益和保障能力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礦用物資;集約化;采購;創新與實踐
物資采購作為銜接供應和需求端的橋梁,在礦井的安全生產、高效運行中扮起到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各單位實際條件,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方向,借助集約化、規模化、信息化、專業化的理念,創新物資采購的內涵和模式,完善物資采購的保障體系,最大限度地挖掘采購的綜合效益,實現產業鏈條利益最大化,是各礦業集團物資專業化采購單位面臨的核心課題。
一、傳統礦用物資采購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1.物資采購計劃標準化程度不高
礦井生產與運營系統非常復雜,與之相對應的是龐大、繁雜的設備、和材料需求,往往由于礦井地質、生產條件、歷史習慣以及技術創新與應用程度的差異,不同礦井甚至是同一礦井不同工作面,選用的裝備規格型號各異都會不同,相同型號也可能來自不同的裝備制造廠家,配件通用性差,這就造成了礦井采購設備、材料、配件數量的倍增。物資需求計劃的數目巨大、品種繁多、個性化程度高且部分難以形成批量,對物資采購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不僅不利于實行規模采購,也會大幅增加采購的工作量,難以降低采購成本和保證到貨及時性。為保證關鍵應急部件的需求、和實現礦井安全生產,物資采購單位就需要進行必要的儲備,計劃標準化程度低,其對應儲備的品種就會增加,且因不通用或無法調劑造成閑置積壓和資金占用的風險就非常高。
(二)2.物資采購綜合效益挖潛不夠
傳統的物資采購一般就采購談采購,往往是在接收到物資需求計劃后,進行內部平衡利庫后,按物料類型組織具體采購工作。這種上報多少計劃、采購多少物資的模式,不能充分整合各單位相同的物資需求、更談不上相同功能的物資需求,也無法整合一定時間內可預測的物資需求,不能最大限度的地形成采購規模,不利于形成對設備廠家足夠的吸引力和話語權,難以有效的地開展戰略合作采購。
同時,這種就物資采購物資的模式,只注重報價而忽視物資的質量和配套服務,未統籌考慮技術服務、維修、保養等內容,導致設備現場質量和售后服務不能保證、設備配件供應存在供應量不足、漫天要價等問題,在提高綜合成本的同時造成較大安全隱患。
(三)3.物資采購的信息化手段不足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等科技已經深入到了各行各業當中,物資管理信息系統也在持續不停的升級和進步,。當前,多數物資采購單位都有專門的ERP系統,但是物資供應信息管理與應用技術方面還是部分企業的短板,很多采購的具體業務還是通過線下完成,不能實現對供應商和礦井單位信息的實時交互,無法不能通過后臺的數據分析和關鍵業務節點的線上運行,實現對采購業務全流程、全過程的監督。造成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跟不上客戶的需要,采購與供應商信息不對等,企業物資采購時間過長,采購流程又過于復雜,造成采購效率低下,管理風險大。
二、礦用物資物類集約化采購內涵
物類集約化采購就是以立足于礦業集團物資供應板塊,發揮其最大整體效能最大程度發揮,將煤炭產業鏈條上的礦井、供應商納入物資供應工作一體化運作范疇,以產品功能為核心,在深度整合礦井需求基礎上,將所需產品及相關的一籃子需求整合打包采購,通過將采購與實施深度分離,以標準化、模板化、專業化、信息化為基礎,按照業務環節切塊管理、流水作業,推動資源利用由分散向集約轉變,供應服務從單純的追求規模效益向深挖供應鏈內部潛力、向管理要效益的職能管理轉變,全面提升采購效率、效益和規范化水平,實現依規合法前提下企業效益最大化的物供工作。
三、礦用物資物類集約化采購創新措施
1.(一)實行高度集中的物供管理模式
按照“統一計劃、統一采購、 統一儲備、統一調配、統一結算、統一監督”的集約管控原則,建立高度集中的物資供應體系,礦業集團所有權屬企業的全部物資需求,應由集團專業化采購單位實施,并由其履行物供管理職能,負責組織推進集團物類集約化建設、設備和物資的采購,對物資管理全過程進行指導、監督、檢查和考核等各項職能。集中供應和管理為以推行礦用物資集約化采購提供組織和機制保障,為更好地發揮集團規模優勢、協同效應和整體提升品牌價值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2.嚴格執行物資計劃標準化管理
針對物資計劃提報品種多、雜、亂等問題,以產品的功能為基礎,整合個性化需求,在集團范圍內進行品類優化,根據煤層厚度、煤質、地質條件以及設備制造技術成熟度和發展方向,確定不同條件、環境下最優設備參數、型號,建立各專業設備選型、材料使用的統一標準,建立物資標準庫,減少采購品種,原則上,使用使用單位需用物資原則上必須從標準庫中提報。通過標準化物資庫管理,統一規格標準,可以將部分不成批量的零散物資轉變為批量采購類型,擴大規模采購范圍,充分挖掘集采優勢,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并降低閑置積壓風險。
(三)3.創新應用集約化物資采購模式
以“品類、時間、范圍”集中為核心,持續推動采購模式創新,將年度招標、規模采購、設備配件整體采購等采購模式優化組合、綜合運用,實現采購成本不斷下降、話語權持續提升。以年度招標為載體,以整合各單位內外部現有需求及后續預測需求為前提,按照“一次采購、月度報價、分批送貨”的模式,持續推進規模采購工作,減少采購頻次和頻率,提高采購效率和效益,保證供應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綜合考慮將設備本機價值和使用價值綜合考慮,將設備供應、維修、技術指導、再制造服務以及易損件、關鍵部件、加工周期長配件等全生命周期需求納入整體采購內容,提高設備采購整體效能。
(四)4.健全系列化模板化的操作體系
每年根據需求,由分專業精選頂端的專家,基于不同物資類別及特點、不同經營條件,對各類制度、標準、目錄、體系進行集中研究、論證設計、修改完善并由公司下發執行,建立招標及談判方案、招標文件、評分、付款、一體化采購、合同等數量眾多、內容詳盡的標準化模板體系和操作指南,確保業務流程、管理制度、技術標準、作業標準、操作指導書和指標體系,體現最先進、最高效、最適用的管理理念、手段和運行模式。根據采購計劃具體類型直接選擇特定的采購模板,推進標準化、專業化采購,在最優采購方式、最優條款約束保障下,實現采購效能的最大挖潛。
(五)5.完善大數據支撐的線上運行保障
以線上運行為支撐,對各業務環節進行切塊分類管控,形成上下游業務的銜接審核,提高監督效能,打造線上運行、審批、監督平臺,防止人為干預,重點針對招標談判,建設封閉式、全過程留痕可追溯的作業環境,全面提高采購工作的公開透明度。對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將計劃自動分配、線上自動平衡利庫、招標談判信息自動推送、專家庫自動抽選、訂單自動生產、到貨信息自動反饋、供應商信息溝通等納入信息化范疇,把瑣碎的、日常的、標準化的事項通過信息系統完成,提高運轉效率的同時、降低管理風險。同時,進一步融合電子采購平臺和大數據平臺建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形成對物資供應業務全方位支撐。
四、結束語
以發揮礦業集團集約優勢為出發點,推進采購模式創新與應用,克服傳統物資采購的不足,全面推動物資采購依法合規從招標產品到招標供應商的轉變,從流程型采購向技術型采購的轉變,從被動需求型向長期性和穩定性的戰略型合作采購轉變,有效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物資供應的效率、效益和保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寶喜. 企業物資采購管理探析[J]. 中國市場, 2016, 000(015):12-13.企業物資采購管理探析[J].張寶喜.中國市場. 2016(15).
[2]王選舉. 多組織集團公司物資集約化采購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2016.多組織集團公司物資集約化采購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王選舉.山東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