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家兔養殖過程中經常受兔球蟲病困擾,導致養殖產業受到嚴重損失,進而制約家兔養殖業的發展。基于此,本文以兔球蟲病的致病機理和癥狀為出發點,分析兔球蟲病的誘發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兔球蟲病的防治措施,以期降低兔球蟲病的發病率,促進家兔養殖業健康發展,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家兔;球蟲病;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58.29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9-101-2
兔球蟲病屬于一種原蟲病,具有流行性,由艾美耳屬、等孢屬的球蟲在兔的小腸部位或膽管上皮細胞中寄生而引起[1]。家兔一旦染病,其機體各種能力會快速減弱,發病時間短,且致死率極高。多數養殖者難以及時治療家兔,從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進一步制約了家兔養殖業的發展。傳統的兔球蟲病治療方式主要依賴于化學藥物,雖然能在短期內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由于原蟲的變異性較強,易產生耐藥性,且變異后的防治工作會更加困難。因此,利用中草藥研發新的抗球蟲藥物,從根源上防治兔球蟲病,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就針對兔球蟲病的治療和防御進行探討,研究如何降低兔球蟲病的發病率和致死率,使家兔養殖能夠更加健康有序進行,促進家兔養殖業的發展。
1 兔球蟲的致病機理和癥狀
1.1 致病機理
兔球蟲的孢子化卵囊擁有一定的攻擊性,當家兔食入后,兔球蟲的卵囊外壁會被兔子的消化液消化溶解,進而促使具有侵襲性的孢子溢出,進入小腸或膽管上皮細胞內,進一步發育為裂殖體[2]。隨后,裂殖體在上皮細胞內快速繁殖,經過分裂生殖,形成許多裂殖子,當裂殖子占據細胞后,即開始對細胞進行破壞,細胞被破壞后,裂殖子會再次進入新的細胞,開始下一步的繁殖發育。當家兔小腸或者膽管上皮細胞被大面積破壞后,家兔腸黏膜組織即會受到損壞,致使家兔難以吸收食物中的養分,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進而引起脫水、失血等癥狀,且感病家兔會在日常活動感染其他家兔個體,誘發兔群大面積感病,從而影響家兔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1.2 主要癥狀
兔球蟲病按照發病時間可分為3種,即慢性、急性、亞急性。慢性兔球蟲病發病時間30~90 d,雖可增加救治概率,但也可增加傳播概率;亞急性兔球蟲病的發病時間在7~21 d;急性兔球蟲病發病時間往往不到7 d。根據兔球蟲入侵部位的不同可以將該病總結為3種類型,即腸型、肝型和兩者的混合型[3]。一般而言,腸型兔球蟲病多數發生在幼兔身上,會有腹瀉等癥狀,兔子會因嚴重脫水,進而引發細菌感染死亡;肝型兔球蟲病一般發生在兩三個月的家兔身上,主要癥狀有厭食、便秘、眼球由紅變紫、肝臟腫大,有時還會有痙攣和麻痹的表現;混合型兔球蟲發病情況較為復雜,包含以上2種病理的發病癥狀,且發病率較高。在患病初期表現為比較虛弱,隨后逐漸消瘦,隨著病情的發展,家兔眼睛和口鼻處的分泌物增多,發病后期直接表現為疼痛麻痹,隨著身體機能的衰竭慢慢死去。據統計,混合型兔球蟲病死亡率超過90%,一般在腸炎癥狀表現后的4~8d即會死去。
2 兔球蟲病的誘因
2.1 飼養管理條件差
養殖環境對家兔患兔球蟲病的影響較大,如果兔舍中含有大量的糞便和尿液未及時清理,則球蟲極易在草墊中繁殖,進而感染幼兔。如果兔舍中通風性差,隨著天氣轉暖,空氣潮濕加重,兔球蟲病的發病率會明顯增加[4]。此外,兔槽中易堆積糞便,如果未經常性清潔和消毒,兔子極可能直接食入帶有兔球蟲病原體的食物,進而引發感染。
2.2 日糧配制不合理
科學的日糧配制能讓家兔均衡吸收各種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從而增強機體抵抗能力。但缺乏科學養殖經驗的農戶在養殖過程中往往會忽視日糧的搭配,導致家兔糧食中的蛋白質含量過高,而其他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較少,如VB1、VB2和VB12普遍稀缺,降低了家兔的抵抗能力,進而增加了兔球蟲病的感染概率。
2.3 引種不恰當
在家兔養殖調查中發現,新引進的家兔品質雖然在某些方面會更加優良,但是其在兔球蟲發病方面多比本土家兔發病率高,且數據顯示雌性家兔比雄性家兔具有更高的發病率。因此,引種時若不注重檢疫,極可能引進具有病原體的雌性兔,進而感染整個養殖區。
2.4 疾病因素
在家兔養殖過程中,除兔球蟲病感染外,家兔還會發生一些其他病菌引發的感染,如大腸桿菌、霉菌等,這些病菌感染同樣會造成消化道黏膜損壞,進而引發兔球蟲病感染,最終導致家兔體內會出現多種病菌感染,誘發家兔死亡。
3 兔球蟲病的預防措施
綜合致病原因分析,為防止兔球蟲病的發生,需采取針對性措施。首先,要從家兔的基本飲食出發,避免孢子化卵囊通過飲食進入家兔體內;其次,要關注兔舍環境,保持干凈、干燥的生活環境,加強日常通風,減少家兔個體間傳染的可能性;最后,要關注家兔的活動環境,選擇合適時間進行分籠養殖,控制因家兔活動而造成的兔球蟲病大范圍傳播,減少發病時養殖戶的經濟損失[5]。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加強飼養管理
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模式,待幼兔長到一定程度時,要及時隔離母子,分開飼養,保證兔子能擁有正常的活動空間,同時避免母兔將身上可能攜帶的病原傳給子兔;要確保兔舍保持干燥,在光照和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養殖,方便調節兔舍內溫度和濕度。為保持兔舍衛生,需定期對兔舍進行打理,對兔舍內的糞便、排泄物等進行清理,并采取物理或化學措施加強蠅鼠和蚊蟲的防治,從而降低兔球蟲病的感染概率。此外,需對兔舍進行合理地消毒處理,用肥皂水或者普通的消毒液進行消毒,殺滅病菌。在家兔喂養過程中,要堅持使用同一種科學搭配的飼料,不能突然更換飼養原料,且要格外注意補充維生素,以增強家兔抵抗力,降低發病風險。對于新引進的新品種家兔,需先隔離養殖,進行密切觀察,通過觀察期后,再進行合理群養。一旦發現問題,則要及時處理好患病家兔個體,做好隔離措施,做好其他兔舍的消毒工作,以免引起大范圍發病。
3.2 加強兔球蟲病菌藥物的研發
加強疫苗注射和藥物治療研究是防治家兔病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對此,養殖戶可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加大力度研發家兔球蟲病的疫苗,對每個家兔個體均注射疫苗,以增強家兔的病菌抵抗能力。若有家兔感染,則需及時采取藥物治療,但由于病菌能夠快速產生抗藥性,因此需注重從中草藥角度出發,研制高效的抑菌藥物,從根本上防治病菌危害。預防和治療雙效結合,可明顯降低家兔球蟲病的患病率,有效控制發病死亡率。
3.3 加強食物管理,提高家兔自身的抵抗力
首先,要選取合理的食物管理模式,在食物中均衡搭配蛋白質、維生素和磷酸鈣等營養物質,同時可在食物中添加乳酸含量豐富的物質,促使家兔腸道呈酸性,從而抑制兔球蟲病菌在腸道內的繁衍。其次,在更換新飼料前要對家兔進行過渡期培養,讓家兔逐漸適應新食物,避免腸道發生應激性反應、弱化腸道抵抗能力、增加染病概率。最后,家兔喂養應遵循勤喂少量的原則,喂養易消耗、營養充足的養料。需要注意的是,發病期要減少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從而惡化病菌的生存環境,減少病菌繁殖,從而降低發病率。
3.4 做好繁育工作,堅持自繁自養
為避免外來引進品種造成病菌感染,養殖戶可最大限度地做好家兔自繁自養工作[6]。首先,應選擇健康的家兔作為兔種,在進行繁育工作前,需對兔種進行全面檢查,尤其是腸鏡檢查和糞便檢查,一旦發現球蟲病菌,應立即放棄育種。其次,在育種過程中,可在食物中適量添加酸性物質,如醋酸,促使家兔腸道內環境呈酸性,從而抵御球蟲病菌的入侵。最后,家兔繁殖成功后,需格外注重幼崽的營養供給和生活衛生,以防病菌感染。
4 結語
兔球蟲病由球蟲病菌引發,對于這種病菌引發的流行性疾病,會對家兔養殖造成巨大損失,嚴重影響家兔養殖業發展,因此需做好家兔養殖的各個環節,從而實現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情況下,該病的防治需從2個方面出發,一方面,應加強藥物研發,利用中草藥成分研究抑制球蟲病菌的藥物,以減少因病菌變異增加兔球蟲病防治難度的現象;另一方面,從養殖戶角度出發,需加強養殖環境管理,注重飼料喂養,提高本土家兔品種繁殖率,從而進一步抵抗球蟲病的感染。
參考文獻
[1]任克良,陳懷濤.兔病診療原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2]張海芬,戰美娜,林青.兔球蟲病藥物防治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09(8):78-80.
[3]晉愛蘭,萬雙秀,張供領,等.不同劑量中草藥與西藥防治兔球蟲病的比較試驗[J].中國養兔,2009(7):26-29.
[4]王雅紅,黃淑玉,王興,等.獺兔球蟲病的診治及預防[J].養殖技術顧問,2010(12):45-46.
[5]徐益,丁慧.毛兔混合型球蟲病的診治報告[J].中國養兔,2009(6):10-11.
[6]沈安山,周洪飛,許宏兵,等.兔球蟲病的診治及體會[J].養殖與飼料,2011(6):27-28.
作者簡介:鄭偉(1985—),男,碩士,實驗師,研究方向: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