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芳
摘要 ? ?本文在介紹清水縣小麥高產高效栽培重要意義和原則的基礎上,從優選小麥品種、培育壯苗、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推廣機械化種植手段、收獲期管理等方面總結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 ?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甘肅清水
中圖分類號 ? ?S51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02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清水縣具有適宜小麥生長的土壤環境以及氣候環境,適宜種植小麥。與原有的小麥種植模式相比,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可以保證小麥實現更好的產能,節省各個環節成本投入,并營造良好的麥田生態環境[1]。由此可見,應充分重視高產高效小麥栽培技術。目前,清水縣正在逐步進行推廣。
1 ? ?清水縣小麥高產高效栽培的重要意義
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東北的清水縣,具有溝壑黃土區的典型地質特征,農業種植區域普遍具有500 mm左右的年降水量以及9 ℃左右的年均氣溫,海拔高度1 500 m左右,適宜常年大面積種植小麥。截至目前,清水縣小麥種植面積占農業種植總面積的30%左右。近年來,麥田頻繁發生病蟲鼠害,典型的有小麥銹病、白粉病、麥紅蜘蛛、蚜蟲、中華鼢鼠等,造成了小麥產量和品質的降低,影響了當地小麥種植收益,亟待推廣運用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以防控小麥病蟲害,提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確保種植收益。
2 ? ?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原則
2.1 ? ?因地制宜的原則
為了保證小麥的高效高產,實施具體的栽培技術,必須選擇優質的小麥品種。要綜合分析本地區的地質條件以及氣候環境等因素,選擇抗旱、抗病能力強的小麥品種。
2.2 ? ?優質高產的原則
小麥高產高效的栽培方式,需要關注小麥的質量控制。如果疏忽了對質量的控制,會使小麥的質量及產量變低,因而要額外重視小麥整體質量管理。
2.3 ?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小麥栽培技術應貫徹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小麥高產高效種植的同時,要注意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要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積極促進農業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3 ? ?清水縣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3.1 ? ?優選小麥品種
高產高效栽培小麥的基本前提在于選擇適宜的品種,必須做到嚴格篩選適宜品種,才能保證良好的豐產性與抗病性。適宜清水縣種植的小麥品種主要有蘭天22號、蘭天21號、蘭天19號等。
3.2 ? ?培育壯苗
在具體的種植過程中,要合理控制種子坑與坑之間的距離。按照相關計算方法計算出最高、最佳種植密度,以提高小麥的生長水平,節省小麥種植成本。
小麥播種完成之后,為了保證小麥的成活率,需要進行查苗補苗工作,如果有未發芽的種子,要及時進行補苗。
如果水土不足或土壤肥力不足,則可能產生小苗,因而應盡早施肥、中耕松土、澆水,以此促進弱苗生長。由于種植日期比較晚導致的幼苗較小,則不能澆太多水,建議可以通過松土、保溫的形式促進幼苗生長。
3.3 ? ?水肥管理
清水縣現階段的小麥高產高效栽培實踐中,對于地膜覆蓋的麥田管理措施可以靈活選擇,確保實現麥田水肥平衡效果最大化,高效利用當地現有的麥田灌溉水源以及土壤肥料。對于膜側溝播的小麥栽培措施以及全覆膜的小麥栽培措施,應當全面推廣普及運用[2]。
麥田在進行深耕的基礎上,應將磷肥、氮肥與農家肥充分混合,播撒于麥田的各個區域。小麥進入旺盛生長階段后,應選擇葉面追肥的處理方式,同時噴灑適量農藥,以便于防控灌漿期小麥蟲害。優質麥田農家肥施用量3 000 kg/hm2。
要明確小麥所在的生長環境特征,避免小麥受到外界不良自然環境的影響,人為營造適宜小麥生長的環境來保證小麥的良好生長狀態,同時結合目前現有的小麥栽培技術手段實施優化調整。
3.4 ? ?病蟲害防治
小麥常見的病蟲害有小麥蚜蟲、紅蜘蛛、白粉病以及銹病等,如果病蟲害比較嚴重,會直接影響小麥的品質和產量,從而影響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農民的種植收入水平。因此,應積極貫徹和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預防為主,如果發現病蟲害,要做到治早治小。
3.4.1 ? ?重視農業防治。農業管理和防治是小麥病蟲害防治常用的防控方法。一是科學選擇小麥品種;二是要根據推薦的劑量進行藥劑拌種或包衣,以預防地下害蟲,使小麥苗期生長更加整齊。
3.4.2 ? ?注重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小麥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當出現小麥蚜蟲時,要充分利用小麥蚜蟲的趨性,通過懸掛振頻式殺蟲燈進行誘殺。
3.4.3 ? ?積極運用生物防控手段。生物防控具有對人類、家畜安全以及預防效果持久、不產生環境污染等優勢,是小麥病蟲害防治的主要發展趨勢和方向。與化學藥劑的麥田病蟲害防控方法相比,運用生物防控的舉措可以營造良好的麥田生態環境,避免因過度施用化學藥劑而造成麥田生態環境的破壞[3]。因此,應著眼于保護田間鳥類及其他有益動物,對生物防控逐步加以推廣應用[4]。
3.4.4 ? ?合理使用化學防治手段。化學防治病蟲害具有操作簡單、病蟲害防治速度快等優勢,受到種植農戶和技術人員的廣泛關注。當小麥病蟲害達到了一定的藥物防治標準后,應及時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科學防治。噴灑化學藥劑的時間間隔應嚴格限制,并且控制噴灑的藥劑總量,防止小麥由于過度噴灑化學藥劑而導致枯萎。
3.5 ? ?推廣機械化種植手段
機械化種植手段運用于小麥種植領域可以達到簡化種植環節、節省人工成本投入以及提升小麥產能的重要效果。通過實施機械化麥田耕作模式,能夠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3.6 ? ?收獲期管理
小麥收獲期對小麥品質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蠟熟階段的小麥籽粒飽滿,水分含量16%~18%,干物質蓄積量最多,此時小麥品質最好,適宜收割。如果出現暴雨或者風、冰雹等天氣,要及時收割。
4 ? ?參考文獻
[1] 程樂慶.優質強筋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集成技術與示范推廣[J].基層農技推廣,2019,7(8):118-120.
[2] 何彩明,朱志軍,袁桂實.安徽五河縣小麥生產存在的問題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14):73-74.
[3] 李世德,霍建平,魯清林.清水縣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9):21.
[4] 彭敏.綠色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