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珣
摘要:當下存在著學生勞動觀存在偏差、學校忽視勞動教育、家庭勞動教育缺失、社會勞動教育功利化等問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文化思想是問題存在的深層次原因。職業院校需提高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形成協同實施勞動教育的制度機制保障,讓學生從事生活性勞動、生產性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切實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強化學生技術技能,培養學生愛國家愛人民情懷。
關鍵詞: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問題;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9C-0058-04
一、當下職業院校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勞動觀存在的偏差
調查顯示,當下有超過60%的高職學生贊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觀點,20%的學生認為,人要想幸福不一定靠勞動;6.8%的學生對“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觀點不太贊同或持中立;15.1%的學生認為勞動會影響學習;50%的學生認為勞動就是為了掙錢;39.5%的學生認為自己以后進入社會“做一名普通勞動者”持有不太贊同、中立或反對觀點。[1]這一系列數據說明,當下職業院校學生的勞動觀存在一定偏差,很多學生都非常現實,一些學生知行不一,一些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等。勞動教育亟待落實。
(二)學校對勞動教育的忽視
職業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德智體美諸方面常被學校推崇,而勞動教育鮮少得到重視,尚未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大部分職業院校都因為國家沒有把勞動教育列入教育大綱,故而既沒有把勞動教育提到議事日程,也沒有開設勞動課程。一些職業院校即使開設勞動課程,也主要以課堂講述勞動知識或做些簡單的手工為主要學習方式;還有的結合專業課程,開展校內外頂崗勞動實踐活動,但計劃性、系統性不夠,機制、師資、時間、場所等各方面保障工作依然很薄弱,課程不系統、教學計劃不清晰、內容單一,未能根據職業院校學生專業實際有效激發學生勞動興趣,勞動教育流于形式,缺乏科學的評價、考核。[2]
(三)家庭勞動教育的缺失
由于職業院校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生活,居家時間很少,且容易受到嬌慣,其父母更是舍不得讓孩子做一些洗刷鍋碗的家務勞動。父母親偶有忙得不可開交之時安排了一點家庭勞動,學生也往往只是應付差事,父母更不會對他們的勞動效果進行考核,學生也收獲不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大部分職業院校學生家長更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在寒暑假打短工,認為孩子還小,畢業后再進入社會進行勞動鍛煉也不遲。學生在家里由父母供養和呵護著,體會不到勞動的艱辛,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創新勞動技巧、增長勞動能力和智慧的機會,收獲不到勞動的快樂,自我勞動教育就無從談起。
(四)社會現實的負面影響
城鄉差別、區域差距導致一些職業院校學生看到農民辛勤勞動卻沒有享受到城里人的收入待遇。同一個省份如江蘇,由于南北經濟差距、收入懸殊,造成很多蘇北學生不愿意回家鄉打拼,“寧要南方城市一張床,不要北方城市一棟房”等負面現象,讓職業院校學生產生“勞動并不是獲取財富的唯一路徑”等消極勞動觀,造成很大數量的職業院校學生對“以辛勤勞動為榮”的勞動價值觀產生疑問。[3]隨著信息傳播渠道的日益豐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思潮等一些負面影響也通過網絡及各種新媒體傳播,導致職業院校學生攀比消費,產生誰有錢誰就是高貴者的不健康心理,甚至鄙視踏踏實實的勞動者,只看重有償勞動和高報酬勞動。
二、勞動教育存在問題的深層原因剖析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落后觀念影響。受這一傳統思想影響,長久以來,我們的社會以培養社會精英為教育目標,家長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參加各種培訓班,以便及早學會“禮、樂、射、御、書、數”。到了小學高年級以后,家長、培訓機構更是讓孩子難有閑暇,目的就是讓孩子考高分,未來在社會上做精英。各級各類學校也往往是唯分數說話,想方設法鞭策學生勤學、苦學加巧學,各種高一級學校總是以學分高低分流學生。為了學生能考高分,家長、學校、培訓機構很難分出閑暇讓學生進行勞動鍛煉。應試教育、培養精英的慣性逼迫每個家庭培養讀書人首先就是為了做社會上層精英,不能完全理解當今社會已經是任何普通勞動者崗位都需要科學技術,都能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經濟社會創造財富的時代。相反,有時還把勞動教育作為懲罰的手段,如有學校因作業完成不及時偶爾罰學生灑掃等。
社會不重視普通勞動崗位。社會誤導學生厭惡勞動的另一個現象就是,公務員、事業編招考往往是幾十、幾百、上千比一的錄取比例,確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家長總認為考上這些崗位就衣食無憂,不用再努力了。就是因為,他們看不上社會上的普通勞動崗位,認為孩子進入社會就要體面從業,普通勞動者就低人一等。也有一些職業院校畢業生感覺普通勞動者沒面子,導致自己長時間不能就業。社會勞動文化觀念的固化落后,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職業院校學生、家長、學校勞動教育觀的偏差。
三、職業院校推進勞動教育的對策
(一)提高對勞動教育的認識
自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定下教育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培養人才的總基調以來,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高度重視,紛紛做出響應。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頒布,從對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著力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切實加強勞動教育組織實施等多方面對勞動教育做出了宏觀部署。為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教材〔2020〕4號,以下簡稱《綱要》)于7月實施。《綱要》主要面向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對勞動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對《意見》進行了細化,做出了明確要求。國家已經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出了頂層設計,可見勞動教育的意義重大。職業院校應將勞動教育擺在與德、智、體、美育同樣的位置,高度重視。
職業院校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義不容辭。要準確理解把握勞動教育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的政治屬性、教育屬性和實踐屬性;要構建科學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要將勞動課程納入五年制高職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勞動教育課程的獨立地位。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對學生開展各種勞動教育,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機制,強化管理,不斷提高勞動教育實效。應增強學生勞動教育的緊迫感,切實把勞動教育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績和亮點。圍繞勞動教育體系樹起目標,定下課時,選出內容,科學評價;多措并舉,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勞動實踐資源,為學生搭建好勞動實踐平臺;根據職業院校學生年齡處于青少年時期的特點因時制宜,加強勞動教育研究和指導,開展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研發,促進優質資源共享,不斷探索富有實效的勞動教育路徑,大力營造勞動光榮的輿論氛圍,讓勞動教育之路越走越寬。[5]
(二)切實開展各種勞動教育
1.讓學生從事生活性勞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戰場,職業院校要建立日常勞動制度,讓學生養成按時打掃教室和宿舍衛生,整理好桌椅板凳、疊好被子、擦好地板的生活習慣;參加校園花草樹木修枝剪葉、維修桌椅板凳、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到圖書館值班等勞動鍛煉,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養成熱愛勞動的觀念。可根據學生專業特點、思想水平、就業生涯規劃和校園文化等,開展“青少年勞動周”“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月”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采取“我的事情我來做”“我有一手絕活”等方式開展生活性勞動教育,發掘學生勞動潛能,讓他們炒一道拿手菜、剪一幅藝術紙、制作一個精致用品等,引導學生培養勞動樂趣,萌生勞動創造念頭,提升勞動能力,享受勞動創造的美。與學生家長合作,讓學生節假日在家長的引導監督下從事一些做飯燒菜、洗刷餐具、維修家用日常工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感悟生活,提高學生參與日常勞動的意識和能力,在生活中享受勞動的快樂。建立日查、周查、月評比的文明宿舍評比等勞動教育機制,對學生日常生活性勞動成果給予鼓勵,將檢查評比結果作為學生個人綜合測評的得分點,進一步與學生評優評先、入團入黨、獎學金等次等關聯,引導督促學生積極參與日常生活性勞動,增強勞動意識、養成勞動習慣。同時,可營造安全、穩定、和諧的校園環境,彰顯勞動育人功能。[5]
2.讓學生從事生產性勞動,強化學生技術技能。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年輕一代的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未來社會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無論是脫離生產勞動的教學和教育,或是沒有同時進行教學和教育的生產勞動,都不能達到現代技術水平和科學知識現狀所要求的高度”[6]。職業院校可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技能情況,安排學生開展各種生產性勞動,在勞動中增強技術技能。可與農場、企業等聯合開展“我是準員工”等頂崗實習活動,讓學生接觸了解社會,積極參與學工學農鍛煉,在農業生產、工業制造、社會服務等生產領域各環節學習勞動技能、磨煉勞動意志,提升自身勞動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集體主義情感。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電商直播團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于田間地頭開展直播帶貨活動,3天時間為滯銷的徐州牛蒡醬增加銷售額10萬元。[7]職業院校根據專業特點安排學生開展實實在在的生產性勞動,學生可得到體力勞動與智力勞動的鍛煉,有利于學生發現自身書本知識、課堂學習的不足,分析不足的原因,然后解決問題,于創造性勞動中收獲快樂,增強專業技術技能,培養工匠精神。
3. 讓學生從事服務性勞動,培養學生愛國家愛人民情懷。強化服務性勞動,可結合學生專業技能及“三支一扶”“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為社會、為他人提供公益性服務,讓他們親身感受農業、工業、商業等生產一線,理解一粒糧食、一絲布、一分錢等各種產品的來之不易,改變他們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不正常情況,強化他們的公共服務意識,面對重大疫情、突發災害等危機積極作為的無畏精神,引導他們形成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勞動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他們愛社會、愛國家、愛人民的情懷。2020年暑期,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徽聲徽色 助農E站”山河村服務團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勞動教育效果就很顯著。該院服務團學生以“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新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為主題來到安徽省黃山市焦村鎮山河村,走村串戶對該村經濟產業發展和脫貧建設情況開展實地調研。了解2020年主要扶貧任務、該村產業情況、對互聯網電商認知情況等。尤其深入了解了扶貧脫貧和產業扶貧現狀、未來發展規劃等具體情況。跋山涉水的一次調研,雖有筋骨勞累之感,但真正明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進一步理解了“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這項兜底工程的根本要義。此次活動也啟發同學們下定決心,運用所學知識,不斷提高創新創業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國家和人民富強擔當起青年人的責任。[8]
(三)形成協同實施勞動教育的制度機制保障
職業院校實施勞動教育須打組合拳。教育行政部門應針對職業院校制訂相關政策,保障勞動教育落實落細。首先要細化勞動教育設計,明確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目標、內容、途徑等,加強勞動教育的具體指導;其次要制定相應規章制度,將勞動教育嵌入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中,從勞動課程、資源、保障、考核等方面建立健全勞動教育長效機制,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實施勞動教育的制度機制保障。再次要強化領導。在黨委領導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實施、督導機構及職責,并在政府部門統籌下爭取發改委、人社、財政等多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力量,做實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社會應大力營造勞動光榮的積極氛圍,讓職業院校學生和家長真正把“唯分數至上”“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固化觀轉變成“唯勞動光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人才培養觀。要樹立勞動榜樣典型,讓職業院校學生從內心敬佩榜樣,從行動上學習典型。社會企事業單位、工廠、軍隊、農村等應根據職業院校學生學習技能時間長、動手能力強、操作熟練等特點,盡力為他們提供進行勞動鍛煉的各種保障,如實習實驗基地、生產車間、各種電商平臺等,這樣在勞動教育中才能有效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感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以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還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和電視等傳媒力量,傳播勞動教育正能量,營造全社會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人民的良好勞動教育氛圍。
總之,職業院校要按照《意見》和《綱要》要求,根據學校、學生專業技能情況建立健全勞動教育相關制度機制,確保課程資源、場所、師資等硬件資源到位,通過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專業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外活動中穿插勞動實踐等各種途徑實施,處理好專業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勞動教育與其他教育活動、傳統勞動形態與新形態的關系,與社會相關機構部門、企事業單位、學生家長協同合作,注重勞動教育研究,注意勞動安全風險防范,才能不斷提升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3]鄭銀鳳.“90后”高職院校學生勞動觀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6.
[2]袁華高. 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現狀及對策探討 [J]. 教育教學論壇,2017(26).
[4]陳寶生.抓好頂層設計 推廣地方經驗 強化勞動教育——教育部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專題調研座談會[EB/OL].[2019-07-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907/t20190704_388973.html.
[5]陳艷紅.高職院校構建勞動教育體系的路徑和探索——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7).
[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王盛.大學生田間地頭農產品直播帶貨[N].中國教育報,2020-04-28.
[8]鄭文彧.暑期實踐“三下鄉” 青春力量助扶貧[EB/OL].http://www.ah.xinhuanet.com/2020-09/02/c_1126444686.htm.
責任編輯:謝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