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明 肖宇鈞 陳昀
摘要 ? ?本文介紹了新邵縣松材線蟲病疫情的發生現狀,總結了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落實疫情防控責任、抓實疫情監測普查、強化疫區和疫木管理、加大檢疫執法力度、立足疫情科學除治和推進聯防聯治等防控對策,以期為新邵縣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現狀;措施;問題;對策;湖南新邵
中圖分類號 ? ?S763.18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110-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松材線蟲病是松科植物的毀滅性病害,疫情一旦傳入,短期內很難根治,已被全球多個國家列為森林植物檢疫對象。1982年松材線蟲病首次傳入中國(南京),2003年擴散到湖南(郴州),2018年蔓延到新邵縣域,短短的36年間,已波及全國18個省599個縣級行政區,累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生態服務價值損失達上千億元[1]。同時,松材線蟲的適生區域也突破了年均氣溫10 ℃以上的傳統理論,松褐天牛、云杉花墨天牛都是該病的媒介昆蟲,馬尾松、黑松、紅松、落葉松等松類樹種均是寄主植物。新邵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松科植物面積占全縣有林地面積的1/3,馬尾松是主要鄉土樹種。2018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確定新邵縣為松材線蟲病疫區。新邵縣松材線蟲病疫情發生面積84.05 hm2,涉及2個鎮(鄉)、5個村(社區)、8個小班,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將威脅縣域35 353.33 hm2的松林資源安全,森林生態安全危機四伏,全力防控刻不容緩。為遏制松材線蟲病的危害態勢,力爭早日拔除疫點,本文試圖從落實防控責任、抓實疫情普查、強化疫區和疫木管理、加大檢疫執法力度、立足科學除治、推進聯防聯治等方面加以探討,提出了松材線蟲病疫情綜合防控措施,以期為疫區防控工作提供參考。
1 ? ?疫情發生現狀
2018年2月底,新邵縣部署開展松材線蟲病春季普查工作,在位于嚴塘鎮、釀溪鎮結合部地段的山林發現大批松樹枯死,取樣經縣、市、省三級鑒定,確定為松材線蟲病疫情,疫情發生區涉及2個鎮(鄉)、5個村(社區)、8個小班,發生面積84.05 hm2。當年3月組織清理,共伐除疫木1 410株(其中枯死木1 067株、瀕死木15株、衰弱木328株);2019年2—3月,共伐除疫木1 205株(其中枯死木352株、瀕死木572株、衰弱木281株);2020年2—3月,共伐除疫木1 148株(其中枯死木323株、瀕死木541株、衰弱木284株)。通過3年的綜合防控,疫情發生面積沒有擴大,枯死木數量有所下降,疫情得到控制。
2 ? ?采取的主要措施
人為傳播和自然傳播是松材線蟲病擴散蔓延的主要途徑。近年來,該縣采取了“精準普查、嚴格檢疫、內防擴散、外堵輸入”的做法,一是通過每年春、秋季開展2次枯死松木普查工作來“把脈”疫情;二是采取清理焚燒染疫松木和誘殺松褐天牛等措施遏制疫病擴散;三是加強松木及其制品的檢驗檢疫工作防堵外來疫病輸入,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1 ? ?高位推進,凝聚共識
新邵縣人民政府成立了由縣長任指揮長的松材線蟲病除治應急指揮部;制訂了年度松材線蟲病除治實施方案;召開了由財政、經信、林業、電信、移動、鐵塔、聯通、衛計、發改、郵政、市場監管、城建、疫區鄉鎮等相關單位參加的會議,專題部署電線盤、電纜盤、光纜盤、松木制品及包裝箱的檢疫管理工作;對防控松材線蟲病采取“單列資金,據實報銷”的做法,確保人力和資金到位,有序推進了除治工作。
2.2 ? ?扎實履職,科學防控
落實“政府主導、部門配合、鄉鎮實施”的除治責任,嚴格按照《枯死木清除技術要點》規定開展防控工作。一是采取強度擇伐的方式,實施“砍、燒、包、埋、標、監”的操作流程,由外向內清除所有枯死松木、瀕死松木、衰弱松木;二是誘捕媒介昆蟲,采取懸掛誘捕器誘捕松材線蟲病寄主松褐天牛,監測松褐天牛數量變化動態;三是設置誘木引誘昆蟲,在林間山脊或山腰地段,用衰弱木作為引誘木,向誘木基部注射引誘劑以誘集松褐天牛,每隔15 d檢查1次誘木引誘效果,在施藥后50~60 d將誘木全部伐除燒毀;四是滅殺媒介昆蟲,通過社會購買服務,分別于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上旬采取無人機飛防滅殺疫區媒介昆蟲。
2.3 ? ?強化檢疫監管
杜絕疫木人為傳播,防止疫情人為擴散,確保疫木不流入、不運出、不擴散。對疫區的主要交通要道實行臨時設卡檢查,對過往松類植物及其產品實施嚴格的檢疫檢查;嚴禁調運未經檢疫的松苗、疫木及其制品,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經營、加工利用疫木,避免帶疫松科植物及其制品流入、流出;檢疫工作人員認真履職,對來自外地的電纜盤、光纜盤松木包裝材料現場復檢,力求復檢率達到100%;同時對疫區范圍內的松木實行禁伐,嚴防疫情擴散。
2.4 ? ?抓實普查基礎工作
成立普查班子,嚴格主體責任,明晰工作流程,及時報送資料,確保除治成效,實施問責機制,抓實松材線蟲病普查基礎工作。
3 ?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 ?疫情監測乏力
國家、省、市、縣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要部署開展松材線蟲病監測普查工作,要求做到“監測全覆蓋、普查無盲區”,壓實調查責任,將普查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多年以來,普查工作時常開展,枯死木數量年年統計,但是并未監測到松材線蟲病的發生,預防效果備受質疑,加之地方財力不濟等原因,久而久之難免導致決策部門的認知差距,直接影響了普查工作的成效。
3.2 ? ?檢疫執法難以形成合力
新邵縣森林動植物保護站現有工作人員7人,主要擔負全縣森防檢疫、野生動植物和自然地保護管理工作,人手不夠,任務繁重,鞭長莫及;雖然鎮鄉林業站相應配備了兼職檢疫員,但按照職責分工,這些人員只從事轄區內的產地檢疫工作。盡管對木材檢查站賦予了檢疫職能,但也僅限于對途經站所地段的森林植物及產品實施檢疫監管工作,執法單位執法對象單一,執法范圍有限[2],客觀上難以形成合力。目前,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基本完成,裁撤鎮鄉林業站和木材檢查站,其職能和人員一并劃歸鎮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更給檢疫執法效能造成不利影響。
3.3 ? ?部門聯動監管機制滯后
松材線蟲病是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非法運輸疫木及其制品是松材線蟲病遠距離傳播蔓延的主要誘因。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基本建設勢如潮涌,光纜盤、電纜盤、電線盤以及其他設備的包裝材料產自何地、用到何處、是否辦理檢疫手續等,基于過往信息不得而知。近年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建立林業植物檢疫信息平臺,對檢疫信息的獲取和追溯提供了較大的幫助,但鑒于部門間聯動機制的相對滯后,監管工作的到位程度也難以預期。
3.4 ? ?枯死木清理作業粗放
在未發生松材線蟲病之前,對于普查發現的松樹枯死木,大多由鎮鄉林業站安排林農自行采伐,樹梢、枝杈大多遺落在山上,樹蔸也未經過布藥埋蔸處理。林權制度改革后,千家萬戶的林農成了林權改革的受益主體,自覺實施封山育林,“以封為主,封造結合,突出管護”,以致森林覆蓋率、植被蓋度大大提高,同時也因荊棘叢生、雜灌封路,一定范圍內影響了普查作業的精細程度[3],枯死木清理工作也會受到影響。
4 ? ?防控對策
堅決落實“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屬地管理”的除治責任制度,切實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松材線蟲病綜合治理,控制并壓縮疫情,加強檢疫檢驗,嚴防疫木流失,力爭早日拔除疫點。
4.1 ? ?落實疫情防控責任
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堅持“三位一體”制度(即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林業主管部門的部門責任、森防機構的技術責任),建立“外堵輸入,內防擴散”的森林保護機制,務必將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納入林長制責任體系。施行疫情防控問責機制,豐富《松材線蟲病疫情生態損害督辦問責辦法》的內涵,建議增加“對鄉(鎮、街道)黨政領導成員、村級(社區)組織以及涉松企業法人代表的松材線蟲病生態損害督辦追責,參照本辦法有關規定執行”的相應條款[4]。
4.2 ? ?抓實疫情監測普查
明確縣級林業局局長為疫情監測工作第一責任人,明晰調查和報告松樹枯死情況屬于護林員的工作職責,規定將松樹枯死、松針變色等異常情況作為監測重點;建立“常年監測”和“專人跟蹤”的監管機制,利用無人機監控技術,精準及時掌握疫情的發生區域、面積和枯死松樹數量等情況,為除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推行疫情有獎舉報制度,構建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監測平臺。
4.3 ? ?強化疫區和疫木管理
強化疫木源頭管理,嚴防疫木運出疫區(山場),推行疫木山場就地燒毀措施。對疫區松科植物進行除治性采伐,原則上不進行皆伐,但對人工栽培的國外松可采取樹種置換的辦法,當年皆伐,當年更新。對疫點范圍內居民生活用的松材、松枝(直徑1 cm以上),由村級派員收攏歸堆集中燒毀。在疫點范圍內不再審批新的木材經營加工單位,已取得經營加工資格的單位也不得從事松科植物及其產品的經營、加工。
4.4 ? ?加大檢疫執法力度
以全國松材線蟲病疫木檢疫執法專項行動為契機,加大涉松企業及個人登記備案制度的管理力度;充分利用林業植物檢疫管理信息平臺,隨時掌握涉松植物及產品進入縣域的信息;切實加強對電纜盤、光纜盤、木質包裝材料等松木及其制品的復檢力度,對違法違規采伐、運輸、加工、經營和使用疫木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5],全方位、多途徑地保護森林生態資源。
4.5 ? ?立足疫情科學除治
嚴格推行以清理病死(枯死、瀕死)松樹為核心的防治措施,以媒介昆蟲藥劑防治等為輔助措施。嚴格執行冬春媒介昆蟲非羽化期疫情集中除治制度,采取先封后伐的方式,組織專業隊伍,嚴格按照《枯死木清除技術要點》,采取強度擇伐,實施旁站式監督,就地燒毀處理,防止帶病松木非法使用流通,造成病蟲害人為傳播[6],科學有序開展疫情除治。合理選用媒介昆蟲防治方法,不得超范圍用藥,通常采用設置誘木、懸掛誘捕器對比監測防控成效,噴施綠色威雷直接殺滅松褐天牛。
4.6 ? ?推進聯防聯治
大力推進部門協作聯防,積極協調住建、交通、郵政、電力、電信、通訊、駐軍等部門,采取多部門聯合宣傳、檢查、執法,嚴厲打擊違法調運、加工、經營、使用松材線蟲病疫木及其制品的行為。加強毗鄰區域聯防聯治,重點推進縣際的聯防聯治,互通疫情信息,消滅疫情防控“盲區”,確保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的整體成效[7]。
5 ? ?結語
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的“癌癥”,目前對于該病的攻克仍是一個世界性的技術難題,對全體“森防人”而言更是任重道遠,守土有責。《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規定,“發生暴發性、危險性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除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明確規定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同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又專門出臺了《松材線蟲病生態災害督辦追責辦法》。在新常態形勢下,頂層設計已將生態災害治理工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于落實除治責任、鞏固防治成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必將迎來嶄新的明天。
6 ? ?參考文獻
[1] 李娟,姚韓文.我國松材線蟲病疫區現狀及管理對策[J].中國森林病蟲,2019(3):45-46.
[2] 蔣敏,黃斌,余旭,等.松材線蟲病的分布、危害及其防治對策[J].浙江林業科技,2018,38(6):83-91.
[3] 倪川,王智苑,鄭雯,等.將樂縣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調查分析[J].福建林業,2018(5):41-45.
[4] 孫曉紅,陳貞,袁小文,等.基于松材線蟲病生態災害責任追究制度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9(20):117-118.
[5] 尚文博.防治松材線蟲病保障國土生態安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趙良平談松材線蟲病防治[N].中國綠色時報,2019-03-06.
[6] 李明.松材線蟲防治防控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J].綠色科技,2019(5):121-122.
[7] 吳堅,劉躍祥,閆竣,等.日本松材線蟲病發生與防治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森林病蟲,2009(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