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采用AHP層次分析法,構建楓香坡侗族風情寨鄉村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模型,通過專家打分對要素評價層各個因子進行模糊打分,最后分析得出楓香坡侗族風情寨鄉村旅游資源綜合評價等級為三級,說明楓香坡侗族風情寨鄉村旅游資源總體良好,開發潛力較大,以期為實現恩施州民族地區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意見。
【關鍵詞】AHP法;楓香坡侗族風情寨;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構建鄉村旅游資源評估的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是準確判斷和評價鄉村旅游資源的基礎,也是合理規劃和開發鄉村旅游的前提和必要環節。國外對鄉村旅游資源的評價具有評價模型多樣化、評價指標多元化、研究日趨成熟化的特征。注重理論結合實際,以GIS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與3S技術等為輔助技術,緊密結合其它學科。國內鄉村旅游資源的評價指標體系早期研究以概念為主,新世紀以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提出,學界開始注重對旅游資源的評價和開發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如張晶( 2007)采用層次分析法評估貴州省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并篩選出可開發的村寨。于霞( 2016)選取了資源影響力、資源要素值、估價值3個方面的指標,構建了1個目標,3個項目,14個要素,54個指標的指標體系。本文以恩施州楓香坡侗族風情寨為例,構建適合恩施州鄉村旅游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實現恩施州民族地區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 楓香坡侗族風情寨基本情況
楓香坡侗族風情寨位于恩施市芭蕉侗族鄉高拱橋村,地處209國道旁,距離州府lOkm,昌、重慶、張家界比鄰,享有“湖北侗鄉第一寨”的美譽,成為“湖北省旅游名村”、國家“AAA”級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湖北省首批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2 研究方法
2.1 層次分析法
由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AHP是將決策問題按總目標、各層子目標、評價準則直至具體的備選方案的順序分解為不同的層次結構然后用求解判斷矩陣特征向量的辦法,求得每一層次的各元素對上一層次某元素的優先權重,然后用加權求和的方法遞階歸并各備選方案對總目標的最終權重,此最終權重最大者即為最優方案。
2.2 模糊綜合評價法
本文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楓香坡侗族風情寨的旅游資源開發價值進行評價。首先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評價模型,計算各個影響因子的權重;其次采用專家咨詢法對各個影響因子進行比較、評價和打分,利用和積法計算楓香坡侗族風情寨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
3 楓香坡侗族風情寨鄉村旅游資源綜合評價
3.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本文立足楓香坡侗族風情寨鄉村旅游的現狀和特點,結合《旅游資源調查分類評價》( CB/T189722003),按照采用指標的可操作性、獨立性、科學性、系統性等原則,采用旅游環境因素、鄉村旅游資源因素、開發條件等作為綜合評價層;選取鄉村民居、民族風俗、農業景觀等作為因子評價層,最后得到鄉村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3.2 構建判斷矩陣
在恩施州民族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和當地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中發放14份專家調查問卷,收回12份有效咨問卷,采用1-9及其倒數的標度方法,并通過一致性檢驗,得到判斷矩陣,最終獲得各評價層指標的權重值:
3.3 權重值的計算
運用和積法,計算出各層的權重和矩陣的一致性指標。
根據評價因子總排序層的結果為C1=0.0335,RI=1.54,CR=0.022<0.1,可以得出B層中的旅游資源因素、旅游環境因素和開發條件的權重分別為:0.637、0.258、0.105。這說明旅游資源因素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C層中民族風俗和鄉村民居所占比重最大,楓香坡是一個侗族村落,以侗族特色村落民居為標志,濃郁的侗族文化和特有的風俗習慣,是旅游開發的一大特色,要注重對侗族風俗民情的開發,要讓游客們體驗到侗族人們的生產生活特色。
3.4 模糊計分
根據權重排序,以10分為總分采用專家打分法給各項指標以模糊計分。
筆者走訪了恩施州旅游委員會和恩施市旅游局,相關專家對恩施市楓香坡侗族風情寨的綜合現狀非常了解,經整理和計算,各元素的分值為:鄉村民居權重為0.157,得分為7.9;民族風俗權重為0.283,得分為7.7;農業景觀權重為0.031,得分為5.9;特色農產品權重為0.102,得分為4.8;山水田園風光權重為0.064,得分為7.5;基礎設施權重為0.063,得分為4.2;食宿條件權重為0.130,得分為3.6;衛生條件權重為0.041,得分為4.7;從業人員素質權重為0.024,得分為3.1;交通條件權重為0.031,得分為6.3;客源市場權重為0.057,得分為5.8;政策條件權重為0.017,得分為4.7。
3.5 計算結果
楓香坡侗族風情寨鄉村旅游資源的最終計算結果為:Y=∑(Pn.Wi),其中Y是鄉村旅游資源的加之等級分值,Pn表示第n個評價因子的等級分值,Wi為第n個指標的權重。
Y=0.157·7.9+0.283·7.7+...+0.017·4.7=6.1974
根據已有標準,將鄉村旅游資源評價分為5個等級,五級Y≥9;四級7.5≤Y≤8.9;三級6≤Y≤7.4;二級4.5≤Y≤5.9; 一級3≤Y≤4.4。其中三、四、五級為“優良旅游資源”,一二級為“普通旅游資源”,低于三分未獲等級。楓香坡侗族風情寨約為6.2分,落在6≤Y≤7.4區間內,為三級鄉村旅游資源,村內擁有良好的鄉村旅游資源,尤其應該合理利用和開發。
4 結論
本文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和模糊評價法,針對楓香坡生態旅游和民俗旅游資源的特點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從目標層、項目層到指標層,層層遞進,選取12個極具代表性的指標進行評價。恩施州楓香坡侗族風情寨鄉村旅游的發展,應以民俗資源、田園風光和青翠茶園等為基礎,借助“全域旅游生態示范區”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契機,完善頂層設計,挖掘其少數民族文化的深厚內涵,整合相關資源,不斷豐富其鄉村旅游觀光、村野生態休閑、文化教育等價值,從而打造恩施州鄉村旅游品牌。
[參考文獻]
[1]閏姍姍.旅游資源綜合評價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2.
[2] Nam Hyeong Kim.Hyang Hye Kang.The Aesthetic Evaluation of CoastalLandscape[J].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2009( 13): 65-74.
[3] Stella Giannakopoulou,Dimitris Damigos,DimitrjS Kaliampakos.Assess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MountainRegions Using Contingent Valuation[J] .J.Mt.Sci,2011(8):629-640.
[4]劉小琴,福建省鄉村旅游資源評價與整合開發研究[D].廈門:廈門集美大學,2014.
[5]張晶,劉舜青.貴州鄉村旅游資源評價模型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07( 35):5822-5823. 5962.
[6]林雄斌,顏子斌,徐麗麗,等,基于AHP的寧波市鄉村旅游資源評價[J].浙江農業科學,2010(1):880-882.
[7]于霞.鄉村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6(5):51-53.
[8]文孝庭,信息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廖正麗(1986-),女,土家族,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湖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