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旅游扶貧以其“造血式”的功能,使得它成為廣大貧困鄉村地區較好的扶貧方式之一。近幾年以來,安徽省鄉村旅游扶貧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還存在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設施與人才不足、旅游扶貧開發特色不鮮明、貧困戶參與不足等問題。為此,應通過加大投入、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引導規范、完善機制等措施,促進安徽省鄉村旅游扶貧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關鍵詞】安徽省;鄉村旅游;旅游扶貧;鄉村振興;銜接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為確保到2020年底我國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并全面進入小康社會,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與“產業扶貧”等多種扶貧發展模式。鄉村旅游扶貧作為“精準扶貧”和“產業扶貧”相結合的一種扶貧發展模式,在很多環境優美的鄉村得到了有效地推廣與實踐。鄉村旅游扶貧是在環境優美的鄉村地區,通過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的積極引導與扶持,精準利用貧困戶所擁有的房屋農舍、鄉土特產和人力等資源,以鄉土特色為吸引力的一種旅游組織方式,直接帶動貧困戶發展旅游來實現自身脫貧致富。這種方式變輸血為造血,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提升自我發展,全面優化鄉村地區產業結構,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1 安徽省鄉村旅游扶貧發展現狀
安徽全面融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進程的加快,使得安徽鄉村旅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安徽是一個農業大省,同時也是一個鄉村旅游資源大省,鄉村旅游發展空間巨大,安徽南部的皖南山區不僅生態環境優良,還有世界名山——黃山和最具特色的文化——徽文化;皖西南的大別山區,不僅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還具有優良的氣候環境,以及森林資源也十分豐富,因其海拔較高,使得大別山成為最佳的避暑勝地;江淮之間以及皖北也有著十分優勢的鄉村文化旅游資源。在黨中央相關政策指引下,安徽省委省政府全力推進鄉村脫貧攻堅,同時也把鄉村旅游扶貧作為產業化扶貧的重要內容。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全面推進鄉村旅游發展與鄉村旅游扶貧的政策或意見或舉措,來全面推進安徽鄉村旅游扶貧發展。通過組織多方資金投入、協調鄉村資源整合、扶貧政策支持等一系列精準扶貧措施,使得安徽鄉村旅游發展步人鄉村產業經濟發展快車道,鄉村貧困人員參與人數不斷增多,扶貧效果十分明顯,地方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安徽省鄉村旅游扶貧帶來了農村基礎設施和部分貧困人口收入等的全面提升。一方面,安徽省鄉村旅游扶貧帶動了鄉村旅游基礎設施的全面提升與改善。具體表現為各種鄉村旅游通道的建設得以快速推進,如大別山旅游快速扶貧通道貫穿六安市多個革命老區,總投資近30億,全長近260km,大大提升和改善了整個大別山區的道路通行水平。另外還有國家支持的旅游廁所、旅游標識與標牌、鄉村旅游接待中心、鄉村旅游停車場等的建設,更是直接提高了全省的旅游接待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安徽省鄉村旅游扶貧直接帶動了居民特別是部分貧困居民綜合收入的增加。如精準鄉村旅游扶貧要求直接促進大山深處、革命老區、移民庫區或行蓄洪水區、偏遠地區等的鄉村旅游景區景點的創建力度,通過鄉村旅游服務和居民特色農副產品的銷售,大大增加了相關人員的收入,也直接帶動了部分貧困戶收入的快速提升。鄉村旅游扶貧已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
安徽省鄉村旅游扶貧還間接促進了安徽鄉村旅游整體水平的提升。一是安徽鄉村旅游的產業規模快速擴大。據相關部門統計,2019年,安徽全省鄉村旅游達到了4.2億人次,超過全省總旅游人次的一半以上。鄉村旅游扶貧形成的產業發展旅游扶貧模式,使大量的偏遠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吃上“旅游飯”,最終脫掉“貧困帽”,如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減貧案例的村有金寨小南京村、霍山堆谷山村等。二是鄉村旅游業態也得以快速增多。以鄉村研學、鄉村農俗、鄉村民俗、鄉村民宿、鄉村客棧、鄉村康養、鄉村休閑、鄉村度假等業態不斷增多,還形成了多種主題的鄉村攝影與戶外寫生、踏春曬秋、汽車營地、戶外星空等極具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使得鄉村旅游發展顯現出了更加豐富的特色化、休閑化、娛樂化等趨勢。三是鄉村的特色精品也不斷增加。截止到2019年底,在全省的精品旅游景區(A-AAAAA級旅游景區)(605家)中,鄉村旅游類的景區(380家)達到了63%。出現了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2個,省級旅游小鎮29個,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33個,省級研學旅行基地49個,省級鄉村旅游刨客示范基地36個,星級農家樂2344個,各類特色民宿3266個,以及大批的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
2 當前全省鄉村旅游扶貧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鄉村旅游扶貧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近年來,安徽全面推進鄉村旅游扶貧發展,有效地帶動了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但是由于安徽各個地區所具有資源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以及各個地方推進的力度也不盡相同,致使安徽鄉村旅游發展也出現了明顯的不平衡現象,最終安徽各地旅游扶貧發展的實際效果也存在明顯的不同。其中,安徽省的皖南山區鄉村旅游資源相對更加富集,旅游業也發展得最早,鄉村旅游扶貧發展的效果也最好;安徽皖西南的大別山地區,因是中部地區重要山脈大別山所在地,高山山地資源與景觀,以及生態環境極佳,區域鄉村旅游資源也極具特色,鄉村旅游扶貧發展效果也十分明顯;皖北地區人口眾多、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地域文化底蘊十分深厚,但因鄉村旅游發展起步晚,整體發展水平不高,與皖北鄉村旅游資源富集的優勢不相適應;皖江及皖東地區和合肥經濟圈地區,區域經濟相對較為發達,貧困村分布也相對較少,鄉村旅游扶貧發展也相對不足。
2.2 鄉村旅游設施與人才不足影響著鄉村旅游扶貧效果
從鄉村旅游扶貧的結果看,對鄉村旅游扶貧效果影響主要是因為鄉村旅游設施的不足和鄉村人才的不足。整體情況看,鄉村旅游設施的不足影響著鄉村旅游扶貧效果。目前,安徽全省還有很多偏僻的地方因交通不便、旅游接待服務設施不足、以及通信網絡、供水供電、環境衛生、醫療療養等明顯不足,無法開展鄉村旅游扶貧。鄉村旅游人才的匱乏也是影響鄉村旅游扶貧效果的十分重要的因素。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旅游專業人才的支撐,畢竟游客來鄉村消費要求是一個體驗快樂的過程,鄉村旅游開發與運營專業人才的匱乏,直接導致的是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運營、管理水平不高,對游客的服務理念也會不強,使得鄉村旅游整體上的服務技能和服務質量普遍不高,安徽全省鄉村旅游開發和運營檔次也就不高。
2.3 鄉村旅游扶貧項目開發的特色發掘不足
鄉村旅游扶貧作為一種精準推進貧困地區貧困人員脫貧致富的一種有效方式,因旅游發展要求的特色性強,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鄉村旅游扶貧效果的發揮。當前,安徽鄉村旅游扶貧開發雖處于快速推進的階段,但總體上在鄉村旅游扶貧開發時,對特色的發掘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目前安徽鄉村旅游扶貧開發還更多地停留在以農家樂形式存在的吃農家飯、水果采摘、鄉村垂釣、鄉村生態觀光等較為簡單的業態之上,鄉村旅游產品雷同,特色性不強,產品的附加價值較低。整體上對鄉村民俗文化開發、鄉村休閑開發、鄉村度假開發、鄉村健康養老開發等體現觀光向休閑度假養老養生等綜合性發展方向的鄉村旅游扶貧項目開發較少,對農村的優勢資源利用嚴重不足,對鄉村旅游產品的參與性、體驗性和鄉村特色IP、鄉村原生生活等的創意開發十分不足,嚴重影響鄉村旅游扶貧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2.4 鄉村貧困戶參與不足
鄉村旅游扶貧的目的是通過鄉村旅游開發,幫助貧困農民擺脫貧困,增加鄉村貧困人員的收入,進而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在現實生活中,通過政府引導,貧困人員主要通過利用自身有的住房和農副產品等資源,來發展農家樂、開設鄉村餐館與旅館等方式進行旅游接待,或者出售自己的農副產品來參與發展鄉村旅游。但事實上,很多地方因鄉村貧困戶住房條件差,缺乏開發資金和相關技能,再加上他們鄉村旅游開發意識較弱等多種原因,使得他們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程度低,致使許多貧困家庭只能通過土地流轉來獲得較低的收入,難以使其收入有較大的提升。另外,因區域內的貧困家庭參與鄉村旅游扶貧發展程度低、深度不足,也使得鄉村旅游扶貧存在“扶強與扶弱”的矛盾和問題。
3 推進安徽鄉村旅游扶貧發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徑
鄉村旅游的發展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依托鄉村自然旅游資源特色,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加強和完善貧困地區鄉村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全面提升安徽省鄉村旅游接待能力,拓展鄉村旅游的新業態和新領域,全面推進安徽鄉村旅游發展再上新臺階,全面實現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3.1 加大投入,提升鄉村旅游扶貧發展的設施與環境
當前,要提升鄉村旅游扶貧的發展水平,需要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上發力,加強交通、通信網絡、水電等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游道路仍然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瓶頸,道路意味著游客的可進人性,沒有可進入性就無法開展鄉村旅游扶貧。安徽省一直以來開展的美好鄉村建設,要同鄉村旅游扶貧有效對接,就是通過鄉村旅游發展的形式,把旅游扶貧資金用在鄉村旅游產業培育上,重點是完善鄉村的道路交通設施,旅游廁所、旅游交通標識、鄉村旅游停車場等旅游服務設施,以及污水處理、環境美化等鄉村公共設施上,從鄉村旅游發展的設施上來推進區域鄉村旅游發展的硬件環境;同時,從服務軟件上來有效提升鄉村旅游的服務品質。通過旅游扶貧形式,帶領鄉村旅游扶貧地區的貧困村民學習鄉村旅游發達地區的經驗,以相關政策進行指導,提高貧困村民的鄉村旅游發展與服務的意識;通過政府引領、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動貧困家庭利用農村承包用地與廢棄農舍等人股鄉村旅游發展,形成開發單位與貧困戶之間的利益共同體,多方調動貧困人員參加鄉村旅游扶貧發展的積極性,扎實推進鄉村旅游扶貧發展。
3.2 科學規劃,推進鄉村旅游扶貧的健康發展
有效推進鄉村旅游扶貧發展,必須科學編制區域鄉村旅游扶貧發展規劃。鄉村旅游扶貧規劃要落實到省、市、縣(區)、村。不同層級要強調規劃編制的特殊性,省級規劃要強調其導向性與政策性,市、縣(區)級規劃要強調其落實村的精準性,村級規劃要強調其可實施與操作性。總體上均要強調“先規劃后開發”,在建設過程中要強調在資源融合的基礎上發展鄉村旅游的特色。對于具體鄉村的鄉村旅游發展,要通過規劃,在防止盲目開發或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基礎上,與本地的相關規劃和美麗鄉村建設相銜接,深度策劃有具體特色的鄉村旅游扶貧項目,實現空間結構、功能布局、發展規劃與建設內容全面融人,打造有安徽地域特色的鄉村特色旅游區。
3.3 突出特色,提高鄉村旅游扶貧產品的內涵與品質
特色鄉村旅游產品要求開發出鄉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提升鄉村旅游的生命力。因此,鄉村旅游扶貧產品的開發,要從鄉村旅游設計上下功夫,深入發掘出地域的鄉村特色,特別是開發出地域的鄉村特色文化,策劃出有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形成極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要針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特點,以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的內涵與品質,滿足不同游客的鄉村旅游需求,增加游客的參與性與體驗性。當前鄉村旅游重要的特色是鄉村風情與鄉村生活,要做到品味鄉村風情、品嘗鄉土風味、品讀農耕文化,在鄉村旅游扶貧開發的過程中,要積極開發鄉村旅游形成游客回歸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體驗。同時,鄉村旅游開發時,還要著眼長遠,積極發展鄉村田園休閑、鄉村健康養老、鄉村運動健身、鄉村生態度假、鄉村中醫健康療養等高端化的鄉村特色旅游扶貧項目,在滿足鄉村旅游者的高端需求的同時,全面提升鄉村旅游扶貧產品的品質。
3.4 引導規范,提升鄉村旅游扶貧的服務水平
鄉村旅游扶貧因貧困戶整體經營素質不高,其發展的鄉村旅游服務整體水平偏低,這一直是制約鄉村旅游扶貧推進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改變這一局面,需要對發展鄉村旅游扶貧服務的服務主體進行規范的旅游服務培訓,這不僅包括鄉村旅游服務的意識和服務技術等方面的技能培訓,還應當包括相應的鄉村旅游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提高貧因戶的基本素質,提升他們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引導推進各類鄉村旅游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積極推進各類鄉村旅游扶貧協會來規范鄉村旅游的管理,加強行業的自律與提升,通過引導與扶持、培訓等多種方式,有效提升鄉村旅游扶貧項目的服務水平,全面促進鄉村旅游扶貧健康發展,從而確保鄉村旅游能有效帶動相應的貧困家庭,增加收入,擺脫貧困。
3.5 完善機制,提高鄉村貧困家庭的參與性
通過扶貧發展鄉村旅游,實現貧困家庭的增收脫貧。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鄉村貧困家庭的積極參與,沒有貧困家庭的多方位參與,也就很難實現鄉村旅游帶動貧因家庭的脫貧致富,因此,需要全面完善貧困家庭的參與機制,讓貧困家庭多方位地參與到本地鄉村旅游扶貧開發中去。要提高貧困家庭的參與度,需要通過完善政策與機制,在鄉村旅游扶貧開發的整個過程中進行全面統籌。在項目開發初期,針對具體鄉村旅游扶貧項目的選擇與策劃,需要考慮貧困家庭的實際財務與風險可接受度;在項目的規劃與建設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利用貧困家庭可擁有的資源,避免項目的過大投入,積極引導他們全面參與到鄉村旅游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去,全面考慮,有效降低投資建設的成本;在項目的運營過程中,要通過多種途徑的支持,讓貧困家庭旅游接待服務人員參加服務技能培訓,提高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同時,積極引導,提升他們的市場意識,吸引更多的人來旅游。讓貧困家庭充分參與,把它們的切身利益緊密地聯系起來,推進貧困家庭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來實現脫貧致富,從而有效確保全省貧困地區鄉村旅游扶貧的健康發展和精準扶貧目標的實現,以及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參考文獻]
[1]金玉玲,安徽鄉村旅游扶貧問題與對策[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 (2):36-39.
[2]劉婷.產業鏈視域下安徽鄉村旅游扶貧效應的影響因素分析[J].蚌埠學院學報,2019 (6):27-31.
[3]謝璐.精準扶貧政策視野下鄉村旅游扶貧發展的路徑探索[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5(8):113-115.
[4]吳靖南,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現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2017(3):99-103.
[5]王慧.旅游扶貧背景下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的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 (3):198-201.
[作者簡介]儲昭斌(1973-),男,安徽岳西人,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城鄉經濟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