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西部深度貧困區實施精準扶貧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具有重要意義,以西部特困地區新疆市阿克陶縣為研究對象,此地區因極端的地理條件、專業人才的缺乏和產業結構失衡一直處于貧困狀態。當前扶貧工作成效顯著,貧困人口不斷減少,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項目立項審核不規范、資金落實時間長和資金使用情況等問題。基于以上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加強政府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加強資金績效管理等一系列細致的建議。
【關鍵詞】財政資金;西部特困區;扶貧資金績效
【中圖分類號】F326.1
【文獻標識碼】A
西部深度貧困區精準扶貧是我國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扶貧資金的合理配置則是精準扶貧的基石。在各項扶貧措施落實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資金的利用率低、扶貧資金的分配不合理等問題。在此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實現全面扶貧的目標,以新疆阿克陶縣為例,研究西部地區扶貧資金的使用效果有其代表性。
本文將從以下兩個方面研究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扶貧現狀,通過數據的整理分析扶貧過程中的問題及原因并給出建議。其一,在資金項目審批方面側重研究財政部門全面下放資金審批權限是否造成了項目立項審核不規范的問題,并推進對于項目資金到賬時效和實施進展時長的研究。其二,在扶貧資金分配方面將結合涉農資金支出等相關指標進行探究。
1 新疆地區扶貧現狀及成因
1.1 扶貧現狀
中國的扶貧資金分為以下兩種應用方式。一是財政轉移支付。中央以轉移支付的形勢提供財政資金:①對貧困地區直接進行轉移支付;②進行社會福利項目支出,例如有利于西部特困區的養老基金保險補貼、居民最低社會保障支出等。二是專項扶貧資金。近些年,政府不斷增加對于西部特困區的扶貧資金投入。財政扶貧績效在近些年整體上呈現出遞增趨勢,但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其關鍵在于扶貧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的提升。
2012- 2017年,是新疆歷史上減少貧困人口速度最快的五年。精準脫貧工作已經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但返貧點仍然存在,要想鞏固扶貧成果,不返貧、脫真貧,就需要自我反省,面對后脫貧攻堅時代縣域精準扶貧中的新形勢、新變化、新問題。通過多個維度的總結,可知當前脫貧攻堅戰仍存在項目立項審核不規范;資金使用效率偏低等問題。
1.2 貧困成因
1.2.1 地理條件。以新疆阿克陶縣為例,位處于中國的偏遠邊陲地帶,山地面積23364km2,占阿克陶縣總面積的96.4 %。阿克陶縣境內共有冰山雪峰66座,氣候條件惡劣。新疆地區有土地貧瘠、水資源短缺、交通不便等地理問題。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動力不足。眾多因素歸集阻礙了經濟發展,也造成了整體性的地域性的閉塞和貧困。
1.2.2人才缺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水平低下嚴重影響脫貧攻堅的進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導致西部地區教育條件落后,師資短缺等問題。嚴酷的地理條件也限制了專業人才的引進,造成人才“難引進”、“易流失”的尷尬局面。西部地區仍存在部分陳舊的思想觀念,認為讀書無用,有學生輟學的現象。缺乏高科技乃至專業性人才的輔助,西部地區的精準扶貧進程必會被拖延。
1.2.3產業發展不均衡。以阿克陶縣為例,《阿克陶縣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有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446108萬元。第一產業的增加值為72141萬元,同比增長5%;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為133285萬元,同比增長2.2%;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為240682萬元,同比增長7.4%。三種產業比例16.2:29.9:53.9。雖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很大,但還是不能忽視其產業失衡的根本問題。第二產業即工業制造行業仍然占比不大,第三產業雖然獲利巨大但一定程度上依賴市場環境、自然開發還伴隨著一定程度的生態破壞,只有第二產業發展自給自足更加牢靠。
2 存在的問題
2.1 項目監管審核
在項目的立項審批過程中,審計和各級監督應該齊頭并進。精準立項是項目管理的基礎,精益求精才能進一步為項目的科學管理打好前陣。在資金項目的立項篩選過程中,需要慧眼如炬,因地制宜,項目的選擇對于最后的落實成效有重要影響。
財政部門全面下放資金審批權限,會導致財政項目立項不規范、監管不明晰等一系列問題。各級責任主體存在利益矛盾,項目的層層下放審批進程容易一拖再拖。項目立項是否精準也會作用于項目的社會效益,因此審計部門對于立項環節的審計工作一定要再三重視。同時要使其審計過程透明化,強化審計效用,規范審計章程,實現對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的科學評價。
2.2 資金應用時效
政府下發的扶貧資金使用范圍廣泛,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難以細化至每筆開支。很多項目立項時沒有經過嚴格的監管程序,同時缺乏科學完善的資金預算制度,因此扶貧資金的應用體制缺乏專業視角。
層層機關下放資金時不免出現一定的貪腐問題,最后造成項目資金到賬時間長、落實耗時長等問題,極大拖延了扶貧進程。有些項目立項時的依據方針是市場大環境,項目資金到位的時間過長可能會使該項目喪失針對性,錯過市場的黃金時機。
2.3 資金分配和使用
2.3.1 扶貧資金分配不平衡。據阿克陶縣人民政府所發布的2020年項目公告有,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主要是以下幾個用途:牲畜養殖、道路維護、農田水利改建和貧困大中專學生補助等,科教文化性支出僅占扶貧資金總量的7.85%。說明阿克陶縣基礎設施仍然十分不足,產業均衡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意味著阿克陶縣對于科教文化性的支出重視不夠,忽略了教育在脫貧攻堅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3.2 資金使用不夠透明。項目向上級申報前必須做好資金預算編制,明確規劃具體使用范圍和資金流水。扶貧資金是國家專門撥給,其專項收支應當與經常性收支分開,由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并及時公布扶貧資金的詳細使用情況。但少數基層單位仍然存在貪腐現象,隨意改變資金用途。
2.3.3 專業財務管理意識薄弱。新疆地區整體教育水平不高,缺乏專業的財務人員,資金管理責任意識和責任單位模糊,在扶貧資金的管理過程中,很多單位財務人員只是履行了出納職能,不了解項目的具體流程,如申報、立項、實施、驗收等。一定程度上導致財務人員無法按照項目的既定預算來管理資金,不能高效貼近項目建設進度。
3 建議
3.1 加強政府的監督職能
嚴肅政府作風,以制度建設作為加強扶貧資金監管的首要前提,嚴格遵守項目操作章程。各部門進行工作交接時,需要做到“公平優先、兼顧效率”。重視審計流程,確保項目精準立項。建立科學完善的扶貧資金監管機制,著重督促資金使用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實時公布項目的實施進度,接受人民監督。建立實時反饋機制,落實機關人員獎懲待遇,促進公平公正。
3.2 提高資金應用效率
編訂合理的扶貧資金預算績效機制,針對各貧困區不同的人情地貌做出針對性的建議,依托當地特色產業最大程度發揮財政資金的應用效果。對于部分特困區,扶貧資金需要酌情傾斜幫扶,進行“一對一”重點管理。大力發展科教文衛事業,加大教育和就業技能培訓力度,盡可能使貧困人口擺脫技術桎梏,做到“授人以漁”。
加強立項后實施流程的審計職能,做到線上信息披露和線下項目實施協調聯動,一方面充分發揮群眾在扶貧開發中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政府官員積極作為,加快了項目的落實進度。
3.3 加強扶貧資金績效管理
建立資金績效考核等相關反饋機制,積極建設財政工作大數據平臺。根據項目資金的使用要求和各行業部門的工作特點來細化量化評價指標。對財務型人才要專門引進,為舊的機構觀念注入新鮮血液,普及財務管理意識。實現財務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高效對接,使資金的運籌管理切實貼近項目進度。
對相關的績效審計評價法律法規體系進行補充完善,通過制度明確西部特困區扶貧資金審計評價的內容,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為特困區頒布專門的法規條例,奠定扶貧資金績效的法律地位。
4 結束語
現階段是精準扶貧的關鍵節點,實現對西部深度貧困區如期脫貧是黨和政府對全社會的鄭重諾言。因為西部特困區閉塞偏遠、地理條件特殊,這場脫貧攻堅戰范圍廣、用時長,需要政府各個部門的通力協作,不斷自省自查,精進策略,才能逐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更好地實現全面扶貧的目標,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踐行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解堊,宋顏群,中國財政資金扶貧績效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財政研究2020( 05):36-50.
[2]林帥.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指導下的新疆精準扶貧研究[J].理論觀察2020 (03):28-30.
[3]劉亮.扶貧資金審計中存在問題及策略分析[J].山西農經2019( 11)56.
[4]溫清,新疆南疆精準扶貧問題研究——以南疆A鄉為例[J],克拉瑪依學刊2018,8( 05):44-49.
[5]楊宏斌.淺談扶貧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意見[J].中外企業家2020(13):35-36.
[作者簡介]王涵(1999-),女,安徽滁州人,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