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羅文琦 劉芳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江西省城鎮化得到快速發展。然而在江西城鎮化得到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江西各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并沒有縮小,反而呈現擴大趨勢。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城鄉收入差距;居民生活;貧富差距;農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黨十八大制定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2014-2020)》中,非常明確地提出了未來構建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要求。在此現實條件下研究江西省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對實現江西地區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經濟結構轉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根據江西省在2015年1%人口抽樣進行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江西省城鎮人口占比達到51.62%,比上年提高1.3%。2015年江西省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7元,比上年增長10.2%。因此,研究江西省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對江西省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同時也對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濟、主動融人“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城鎮化戰略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關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
中國現階段存在城鄉貧富差距、東西貧富差距、群眾性貧富差距、政策性貧富差距,其中城鄉貧富差距是最有代表性的,它能全方位反映出貧富差距的深層次原因。二元經濟結構特征在江西省城鎮和農村尤為明顯的。城鎮居民以工資性收入占到全年總收入增長貢獻率50 %,城鎮居民的消費穩定性強,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種地和在農閑時外出打工的收入。城鄉的收入差距自是不用說,城市里什么階級的人都會有,而農村幾乎都是在社會的下層。
雖然,新的分配機制是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兩種因素相結合,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進作用,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城鄉在空間、地域、市場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城鎮居民受益較多,農村居民受益卻很小,結果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進一步擴大;現在的個稅在實際生活中很難真正發揮調節作用。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使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在不斷擴大,甚至是嚴重化;社會監督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也相對滯后,這些因素導致各種違法行為、非法獲取暴利的活動在社會上頻頻出現。這類非法收入嚴重破壞了社會的正常分配關系,也是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的一個導火索。
針對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我們要從社會城鎮化、經濟發展水平、城鄉固定投資差距等多方面進行論證分析。
一是城鎮化水平。城鎮化是一個多維的概念,城鎮化的內涵包括人口城鎮化、產業結構城鎮化、地理空間城鎮化和社會文明城鎮化。隨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該指標值也越大,城鎮化程度越高,農村剩余勞動力會不斷向城市轉移,農村勞動生產率也會顯著提高。
二是經濟發展水平。著名的庫茲涅茨倒“U”假說。在從農業社會的收入分配相等到工業社會轉變的經濟增長早期,社會勞動力快速向收入較高的工業部門流動,不平等在迅速擴大,一個時期變得相對穩定,后期因為工業化的完成,不平等相對縮小。當社會經濟發展處于低級階段時,隨著我們人均GDP的不斷提高,城鎮居民收入差距也同步提高;當社會經濟發展處于高級階段時,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反而降低了。
三是城鄉投資水平。隨著社會城市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社會資源在城市的大量集聚,城鎮投資對有效拉動城鎮居民收入的作用現在是越來越弱,城鎮投資的邊際收益在經歷了十幾年的遞增后,現如今開始出現了快速遞減的一個趨勢。目前,在國家以城市為導向的經濟政策下,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顯然主要是集中在城鎮,而導致農村投資大量萎縮,農村經濟增長明顯缺乏強有力的推動力。因為農村經濟上不去,農民的收入水平也就無法上去,這就是導致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2 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議
2.1 樹立科學的社會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中統籌城鄉發展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如何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我們國家的改革和發展中,不能以犧牲農民的利益來取得快速發展,應該要給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一樣的國民待遇,有效統籌城鄉經濟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想辦法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收入,逐步使城鄉居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時在廣大農村建立相對應的醫療、養老、失業救濟等保障制度。
2.2 加快城鎮化進程,轉移農村人口
城鎮化水平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同時它也是有效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徑。現在,廣大農村農民一大問題就是就業問題,而如何更好地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是要讓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轉到第二、三產業中就業。其次,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步伐,重點是通過加快發展小城鎮,推動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為廣大農民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2.3 調整城鄉收入分配格局,提高農民的工資性收入
結合江西本地特色,發揮紅色資源優勢,促進農村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加快技術革新,建立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給城鎮居民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和途徑,使廣大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當中去。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引導農村居民進入非農領域,促進農民工資收入得到快速增長。
2.4 增強農民的轉移支付力度,穩定農民收入增長預期
要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增加農村醫療衛生支出,確保足量的醫療衛生器械和醫務人員到位。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方面,各級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日用電器下鄉的優惠力度。必須要建立農產品收購和價格補貼的長效機制來解決廣大農民豐產不豐收的問題,有效穩定廣大農村居民的收入預期。
2.5 加快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擴大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面,有效緩解甚至是解決青壯年勞動力的后顧之憂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又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重點在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互助合作醫療制度,使廣大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助”,逐步建立統一使用的社會保障個人賬戶。
2.6 提高城鄉教育水平
我們要大幅度增加農村的基礎教育支出,加大教育投入,優化三級教育結構,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的水平。現實生活中受教育水平程度和收入水平呈正比例關系,受教育水平越高,收入也就越高。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軟硬件投資明顯不足,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西部地區尤其落后。農村教育水平之所以落后,最根本也是最大的原因是在于中國教育的長期不公平。這種不公平的教育是導致城鄉貧富差距的潛在因素。
3 結語
2016年江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73元,比2012年的20085元增加8588元,是2012年的1.43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38元,比2012年的8103元增加4035元,是2012年的1.50倍。若從收入增速上來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要稍微高些,但從收入差距來看,其收入差距2012年時11980元,然2016年達到了16535元。同時,江西省城鎮化率自2012年的47.5 %提高到2017年的54.6%。因此,我們深入研究江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問題,旨在充分利用江西省的區位優勢以及國家對于長江中游城市發展的政策優惠,推進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來有效統籌城鄉發展,進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參考文獻]
[1]胡佳,楊運忠.財政分權及地方政府支出行為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J].華東經濟管理.2019( 11):1-6.
[2]馬澤波.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一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13( 05):73-79.
[3]本刊特約評論員.高度重視城鄉居民差距擴大的趨勢[J].遼寧經濟,2019 (09):1.
[4]劉奕佳.人力資本投資與存量差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8.
[5]吳相瑾,人力資本投資對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8.
[6]戴偉.我國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對城鎮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7.
[7]楊君,江西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差距影響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3,25 (07):53-54.
[8]陳正源.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N].貴州日報.2019-09-25( 013).
[作者簡介]張薇(1981-),女,江西南昌人,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