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對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河源鄉村振興意義重大。通過對河源農村電商現狀調研,。發現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從加強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政策扶持,為農村電商創業就業提供優質服務、加強農村電商扶貧人才保障、做大做強河源農產品品牌等4個方面提出發展河源農村電商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電商;鄉村振興;對策
【中圖分類號】F724.6;F323
【文獻標識碼】A
鄉村振興戰略是推動鄉村全面發展,實現小康的基礎和保障,而農村電商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近年來,隨著農村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完善和農村互聯網的普及,電商交易量在農村增長迅猛,農村電商已經成為農產品營銷的重要渠道之一,電商產業已經成為推動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河源是一個農村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市90%和46.4%的傳統農業大市,大部分自然資源在農村。當前河源農村無論是村容村貌還是產業基礎,與珠三角地區的農村差距很大,與相鄰的贛州農村相比也有明顯差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河源來說,是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河源要實現鄉村振興就要加快農村電商發展,充分發揮農村電子商務促進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推動農村電商成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新引擎,助推“兩個河源”加快建設,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核心城市。
《河源市促進電子商務提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19-2021年)》明確提出,在2021年底,全市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顯著提升。電子商務覆蓋社會發展各領域,成為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惠及城鄉的重要平臺。交易規模較大的本地化電子商務企業達到5家;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比2020年增長30%。為河源電商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河源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本文通過對河源農村電商實地調研和查閱相應文獻資料,找出制約河源農村電商發展的因素,提出河源發展農村電商的策略。
1 河源市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河源市不斷加快農村產業與電商融合發展速度,積極引進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加快構建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站,不斷完善農村三級服務體系,目前已建立300多個鎮村電商服務站。同時,河源推動電商園區加快發展,目前,河源電子商務產業園已成立,源城區、龍川縣、連平縣、和平縣電商產業園也已相繼開業運營。同時龍川縣,紫金縣、和平縣成功入選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為河源市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建設生態河源、現代河源“兩個河源”注入新動能。
隨著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計劃的有效推進,農業生產穩步增長。2019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1.43億元,比上年增長4.7%,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2.44億元,比上年增長5.1%。主要農產品產量穩步增收。全市糧食產量79.33萬t,增長2.4%;油料作物產量7.58萬t,增長3.4%;蔬菜產量74.82萬t,增長5.3%;水果產量11.72萬t,增長5.1%;水產品產量4.49萬t,增長5.3%。河源鄉村市場零售市場持續活躍,2019年農村市場零售額增長10.1%,超過城鎮市場2.9個百分點,共126.31億元。河源特色農產品茶葉、檸檬、板栗、獼猴桃、油茶、鷹嘴蜜桃、花卉、南藥等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并有一定的知名度。
2 河源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專業的電商人才缺乏
由于農村各方面條件相對落后,導致一些精通信息技術、電商企業經營管理、品牌推廣運作和市場培育的電子商務人才不愿意到農村投資和就業,當地政府引進電子商務人才比較困難,農村電商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難以滿足,在一定程度影響了電子商務在農村的進一步推廣。同時,近幾年河源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嚴重,年輕群體大多常年在外務工,留守人員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對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嚴重制約農村電商的發展。
2.2 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
一是河源農村基礎交通設施建設水平不高,農村物流體系薄弱,目前縣鎮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特別是鎮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比較落后,在農村偏遠、分散、交通不便的區域,一些大物流公司未實現在農村送貨上門業務,許多鄉鎮物流服務仍是空白,難以滿足農村電商發展需要。二是農村冷鏈配送和加工存儲技術水平低下,還處在初級階段,保鮮設施匱乏,農產品損耗成本過高。三是河源偏遠農村移動通信、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下,部分自然村的網絡信號弱、速度慢,影響了電商平臺的正常運行。
2.3 農產品上行困難
一是隨著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們追求的是更安全、新鮮的農產品,但大部分農村產品沒有建立安全的生產體系,更沒有可追溯的溯源系統;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不放心、不安心,增加了農產品上行的困難。二是中國農村基本都是分散化經營,生產規模不大,生產效率低下,不能形成一定的品牌規模效應,推動農產品上行。三是農村產品上行沒有協作化,農村電商發展涉及很多領域,如財政、農業、扶貧、郵政、商務等多個部門,大多數縣區還沒有建立有效的部門協作溝通機制。四是農村產品沒有品牌化,農村特色產品品牌化建設比較滯后,知名品牌少,不同地區的同一種產品良莠不齊。
3 發展農村電商的策略
3.1 加強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地建設產地周轉冷庫,加強農產品冷鏈技術研發應用,推動解決河源農產品田間“最初一公里”的冷藏保鮮難題。完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持續推進“快遞下鄉”工程,打通農村寄遞“最后一公里”。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光纖、移動基站、無線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的硬件投入,推動“光纖人戶”工程和數字鄉村戰略,帶動農村網絡的升級與提速。加快推進市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設“多站合一、服務同網”的集電子商務公共倉儲設施、快遞物流處理場地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
3.2 加強政策扶持,為農村電商創業就業提供優質服務
出臺和完善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符合農村實際的扶持政策,對電商企業在稅收、人才引進、融資、入園等方面予以更大的扶持。開設農村電商服務窗口,為農村電商創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推介、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補貼發放等“一站式”創業服務,進一步完善落實電子商務資金保障制度,加大普惠金融對農村電商的支持力度。創新農村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引導幫助傳統實體企業、農產品種養殖大戶、大學生、下崗職工、個體商販等上網營銷,采取線上線下互動結合,融合發展。
3.3 加強農村電商扶貧人才保障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及異地務工人員返鄉開展電子商務創業。大力開展農村電商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舉辦市級農村電商“一村一品”帶頭人提升培訓班,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電商品牌(產業)帶頭人。重點扶持地方特色明顯、發展潛力足、帶頭示范作用突出的農村電商經營者。同時通過農村電商網絡培訓公共服務平臺,開展送教下鄉活動,為農村從業人員開展免費遠程培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校企合作,積極發展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訂單式等培養模式,共建實用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
3.4 做大做強河源農產品品牌
加快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對東源縣板栗、仙湖茶葉,和平縣獼猴桃、百香果,龍川縣油茶,紫金縣春甜桔、藍塘豬、好義雞,連平縣上坪鷹嘴蜜桃、忠信花生、忠信火蒜等特色優勢農產品進行良種繁育、栽培管理、流通加工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實行標準化生產,以優質、安全、綠色為導向,確保產品品質,提高產品檔次和競爭力。加大“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和管理力度,提高認證比重。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按照國家標準建立追溯體系,提升品牌質量。結合“一村一品”“名特優新農產品”“廣東十大名牌”等項目,選取一個或多個主打產品,通過探索多樣化網絡促銷機制,加快產供銷全產業鏈數字化升級,打造河源特色農產品“金字”招牌。加強品牌宣傳力度,提高農特產品的知名度、附加值和競爭力。
4 結語
鄉村振興是河源決勝小康、率先振興、同步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是解決河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之策,河源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融灣”“融深”為契機,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為河源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讓河源優質農產品出村進城,增加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成為農村促消費,調結構的有效手段。河源要補齊發展短板,不斷優化農村電商投資環境,加大農村電商基礎設施投資。基于此,本文旨在為河源農村電商健康發展提供建議,希望能為促進河源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瑩,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困境及對策[J],現代營銷,2019 (5):36-37.
[2]商開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貴州省農村電商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8(5):19-20.
[3]謝天成,施祖麟,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6( 11):40-44.
[4]程啟原.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進廣西農村電商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8 (5):25-30.
[5]丁明華,“互聯網+農業”構建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新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6( 15):97-98.
[6]謝天成,施祖麟.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6( 11):40-44.
[作者簡介]殷銳(1983-),男,湖北天門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農產品物流。